“在神醫看來,這些士卒該何去何從呢?”

劉辯點了點頭問道。

“老臣以為,首先不可再待在軍中了,軍中人員密集,一旦發病,便是一傳十,十傳百。”

“其次,若是回了原籍,卻也有些風險。”

華佗十分認真地斟酌著言辭,不敢說得太多。

“半數,請神醫將那半數之人挑選出來,分兩處營地治療。”

劉辯作為現代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危險性,這可不是單單講仁義的時候。

若是一個不慎,釀成了疫病,只怕全軍都要不戰自潰。

“老臣遵命。”

華佗愣了愣,他沒想到,如今還在戰陣之中,劉辯能那麼容易的同意自己的建議。

劉辯壓了壓情緒,帶著笑容,再次走出了大帳之中。

帳中的眾人,為戰勝此役,為曹操與夏侯淵還活著,而不斷舉杯。

“陛下,怎麼不見曹仁與夏侯惇呢?”

夏侯淵舉杯到劉辯身前,拱手問道。

“他們二人領兵與鮑信將軍匯合去了,此刻應當已經在信都城下了。”

劉辯拍了拍他的肩頭說道。

此言一出,曹操微微一愣,但愣了一瞬便恢復如常了。

一夜歡宴,次日清晨,傳令官送來了袁紹撤離城北的訊息。

清晨的大帳之中,只有郭嘉與戲志才還在。

“袁紹撤兵去了經縣,我軍若是要從城東直接進攻,只怕還需要清除袁紹早先佈置的陷坑與拒馬。”

“若是從城北去追,只怕袁紹會安排伏兵吧?”

郭嘉聞言,拱手看向劉辯說道,“陛下,-以袁紹的性子,應該不會主動後撤的,也許是袁紹軍中發生了異變。”

郭嘉話音剛落,那位隱藏在袁紹軍中的間諜已經遣送信之人,將信交給了劉辯。

“田豐到了。”

劉辯燒燬了信紙說道。

“原來如此,看來田豐是準備長時間作戰了。”

戲志才嗯了一聲答道。

“兩位軍師,朕並不想與袁紹糾纏過久,孫策也好,陶謙也好,甚至是劉表。”

“他們的忠誠,是有限度的。”

“一旦我們在泥潭裡困得久了,他們便會有其他的想法。”

劉辯平靜的訴說著自己的猜測。

而這種猜測,是基於人性的推演,不能說一定對,但大機率會同他說的那樣發展。

“陛下,若要速戰速決,唯有調幷州皇甫嵩前來助戰了。”

郭嘉看向劉辯,沒有絲毫顧忌的說道。

“朕,還是想試試,不動皇甫嵩,拿下袁紹。”

“此戰已經拖得太久了,以三州之地,起兵數十萬,幾乎達到了民力與經濟的極限。”

“若是皇甫嵩再立大功,朕便無法在戰後削其兵權。”

“說到底,戰時與平時,終究不同。”

劉辯敲了敲桌子,說道。

“鮑信與曹仁之軍,若令其繼續突襲袁紹後方,長時間下,定能全殲袁紹。”

“臣請調回鮑信、曹仁。圍攻經縣。”

戲志才拱手提議道。

“三個月,朕只能再給大軍三月時間。”

“文若雖然不說,但國庫與朕的少府有多少底細,朕清楚。”

“不一定要殲滅袁紹的所有兵馬,但袁紹其人,當亡之。”

“只要能滿足這些,大軍全由兩位軍師排程。”

劉辯認可了戲志才的想法說道。

郭嘉與戲志才拱手告退,兩人退出了劉辯的大帳。

“志才,陛下似乎有些不同了啊。”

郭嘉摸著下巴說道。

“嗯,奉孝,你入城之後沒有觀察過城內的兵士嗎?”

“如今軍中的兵員,全部是當年曹將軍帶回來的青徐災民與黃巾之兵。”

“但這項資源,此刻也算是用盡了。”

“若再要徵兵,便會斷了這些災民的根。”

“但此刻,大漢正處於戰火之中,若不能快速瞭解,便會被拖入人口與經濟的雙重泥潭之中。”

戲志才頓了頓,繼續說道,“我今日發現,城中的傷兵,分了兩營,只怕有半數的兵士,連華佗神醫,都無法治癒。”

“兩三萬人啊,殺不得,放不得,皆是我大漢的負擔。”

郭嘉聞言,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不過對於這兩三萬人,我倒是有一計,既能讓他們有去處,又能保一方之安。”

“哦?”

戲志才聞言,立刻拱手道,“請奉孝先生賜教。”

郭嘉穩穩一笑,“幷州,與匈奴、鮮卑互市之所。”

“但不能同一時間全部遷過去,當以月為基,每月送一些過去。”

“配合當地官員開墾的新地,既能擴大生產,還能威懾異族。”

戲志才點了點頭,“不愧是奉孝啊,如此計策,你都能想出來。”

“不光如此吧?若是與異族互婚,若是這病剛巧爆發了出來。”

“只怕會是匈奴那一支的滅頂之災啊。”

“行了,不說了,我這就去寫信,將鮑信與曹仁兩位將軍調回來。”

戲志才哈哈一笑,立刻告辭。

當日午時,休息足滿的曹操,帶著夏侯惇,前來拜見劉辯。

“孟德,廢話朕就不說了。”

“原本與袁紹對峙的便是你,此刻戰局已經明瞭,袁紹正領著自己最後的兵馬,在經縣駐守。”

“朕已經讓戲軍師,調回了曹仁與鮑信。”

“待他們一到,便是與袁紹決戰之時。”

“朕覺得,這最後一戰,還是得由你來掛帥。”

劉辯看向了曹操,緩緩說道。

“多謝陛下厚愛,臣也與華佗神醫商議了一番,想必陛下已經知道了傷兵分兩營之事。”

“臣也知道,陛下正在為此事擔憂。”

“以臣之見,與其為其中半數苦惱,不如將其用在與袁紹的決戰之中。”

曹操拱手說道。

“哦?那半數可需要長時間的修養才能恢復過來啊,如何能短時間內就上陣呢?”

劉辯不解地問道。

“臣問了神醫,卻有一方,可以在短時間內令其稍有復原,只是……”

曹操並未說下去,但劉辯已經懂了他的意思。

“此戰既然是孟德為帥,自然是以孟德為主,孟德既然覺得可行,便去做吧。”

劉辯擺了擺手,也沒有要聽下去的意思。

君臣之間,心照不宣,你既然是主帥,打贏了算大功,那你也該背上這份惡名。

這是等價交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