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定策破峽道,滿寵奏密報。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軍師所言極是,此事還需要妥善的商議。”
趙雲聞言立刻附和道。
“那還有一個法子呢?”
夏侯惇看著戲志才指了指天空。
“還有個法子,便是尋到足夠高的地勢,向城中投射糧草,面前來看,這是最穩妥的辦法。”
“但若用此法,卻要徹底攻入城門之前,才能奏效。”
“我雖然尋了幾處山高之所,卻距離廣宗太遠,實難奏效啊。”
戲志才緩緩說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該如何是好?”
夏侯惇聞言急得直跺腳。
“元讓,此番已經有了破解峽口的方法,已經大有收穫,也許過了峽道軍師便會想到其他法子呢?”
曹仁見狀趕忙將夏侯惇拉到身後安慰道。
“幾位將軍,還是隨我見過陛下,再做安排吧。”
戲志才見狀立刻提議道。
“軍師說得極是,我等在此說再多也是無用的。”
曹仁聞言立刻附議,並把夏侯惇留在了軍營之中,獨自隨著眾人前去參見天子。
幾人從曲周趕回廣平已經到了傍晚了。
匆匆入城後,連忙將事情原委告訴了劉辯。
劉辯聞言說道,“這峽道好拿,送糧卻是為難,做不到的事情暫且先不想了,先將眼前的峽道拿下才是正事。”
“命高順領陷陣營居中軍,兩日後進攻峽道。”
“臣等領命!”
眾將聞言立刻拱手而退。
“軍師稍待,朕還有事要與軍師說。”
劉辯將戲志才留了下來繼續說道,“軍師所說運糧的兩個法子,到底能不能行?”
“啟稟陛下,暗流通枯井確有其事,但臣所言的霹靂車運糧,不過是用來緩解軍中焦慮的笨辦法罷了。”
戲志才老實說道。
“嗯,但這暗流狹窄,運力實在有限,即便能送糧入城,還要一人穿過敵軍營壘通風報信,難度實在太大了。”
“不過軍師所提,利用河道架起舟船攻擊袁軍之事,朕倒以為可以以此多做文章。”
“袁軍雖眾,但必然不會與黑山軍分兵,若袁紹讓黑山軍把守一方城門的話,我軍或能有可乘之機,此事還需甘寧從水上探查清楚。”
戲志才聞言,連連點頭,顯然此事兩人想到了一處。
“此事臣會叮囑甘將軍的,若能知道黑山軍守哪座城門,我軍或可以河道運兵突襲,若能拿下陣地片刻光景,用霹靂車投送糧草之事倒也能為之了。”
“不錯,朕便是此意。”
劉辯點了點頭說道。
“萬幸陛下病癒,不然軍中群龍無首,定然大敗而歸啊。”
戲志才感嘆道。
“朕雖是軍中柱石,可軍師也一樣要緊,這幾日連翻奔波辛苦了,朕這城中無需有那麼多人看護。”
“軍師可自行挑選有用之人帶走,只是奉孝要給朕留下的。”
劉辯微微一笑,說道。
“臣明白,臣這才來也是為了向陛下討要諸葛亮與龐統兩位隨行。”
“孔明懂山川地理,又明機括水利,實乃一大助力。”
“士元於行軍一道頗有見解,可為我補全計謀。”
戲志才所要之人皆有道理,劉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志才,曹仁軍中的將士可有怨言?”
“臣已經與軍中的史官聊過了,怨言倒是沒有,只是希望立刻救出城中的同袍,他們若是得知我軍已經有了突破峽道的辦法,應該能重振士氣。”
“那邊好,清河那邊可有軍報?”
劉辯繼續問道。
“鮑將軍已經打退了文丑多次進攻,那文丑見無機可乘,便與鮑將軍僵持了起來。”
“臣也看了鮑將軍傳回來的佈防圖形,臣與諸位軍中謀士參軍也商討過,鮑將軍的佈防萬無一失,便是文丑再多兩萬人,月內也難有所建樹。”
自從劉辯病倒之後,郭嘉便將軍中的大小事務交給了戲志才。
而他自己則是與陳群等人開始完善京城到廣平之間的後勤問題。
所以原本該郭嘉報告的事情,如今需要戲志才來稟告了。
“好,朕有奉孝和志才,足可高枕無憂了。”
“前方的軍務便交給志才了,夏侯惇性子剛烈,雖也勇武,卻不可領大軍對壘。”
“但曹仁沉穩,不乏大將之風,志才可與他商議軍中之事。”
“若是夏侯惇不聽調令,志才可用朕的詔命,令他回廣平療傷。”
劉辯說罷拿出了早已經寫好的詔書交給了戲志才。
“陛下真知灼見,臣不及也,兩位將軍確實如陛下所言,但臣以為此戰以夏侯將軍為先鋒最好。”
“他吞睛的事蹟已經在本部兵將之間傳開了,兵將皆將其奉若天人一般,由他領軍破陣,或可減少我軍傷亡。”
戲志才接過詔命,緩緩說道。
“嗯,此事志才可相機而行,朕還需坐鎮廣平,穩定軍心,此戰若勝,我軍便有了撕開袁軍防線的機會。”
劉辯只說了半句話,沒說不勝會怎樣。
但戲志才這樣的聰明人尤其能不知道呢?此戰若是敗了,基本上就再難突破袁軍的封鎖,這場戰役打到這裡就可以止損了。
至於廣宗城中的漢軍也再難救出,只能聽天由命了。
同樣的,戰敗之後,前軍之將,請戰之將皆要擔責,這種擔責可不光是打板子就能過去的。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
“此戰,臣有把握,定能取勝。”
“如此便好,屆時你我君臣便可曲周相會了。”
劉辯擺了擺手,待到戲志才走後。
他才看起了滿寵的密信。
信中所言,滿寵早已暗中派人圍住了曹操的官邸,每一封由他官邸送出的書信皆被校事府的人員謄抄存檔。
另外,京中人心有所浮動,曹操被圍困的訊息雖然被朝廷嚴密的封鎖著,但還是有些許風聲傳到了民間。
而滿寵正在派人緝拿那些在坊間散播訊息的人。
除了這些事情外,京中還收到了多封皇甫嵩請戰的書信,但全部被荀彧壓了下來,並未出洛陽。
劉辯讀完密信,心中有了些許慶幸,好在早就成立了校事府,防止京中的暗流湧動。
若是自己得病的事情,讓後方知道了,肯定會有不安分的人,以此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