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兵部沙盤推演,盡曉敵我態勢。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眾謀士沉吟了半晌,終究還是郭嘉先站了出來。
“陛下,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此刻我大漢與袁紹對峙了一年之久,雙方稍有動作,皆會被敵軍探查。”
“臣以為,與其一處用奇兵突襲,空耗糧草,不如著力一點,正面決戰。”
“在臣看來,袁紹有十五萬大軍,而我漢軍可戰之兵也不下十五萬之數,如此大軍對峙,絕非是一處勝負就能決定戰爭的最終走向的。”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奉孝以為,此戰必然會曠日持久嗎?”
說實話,劉辯並不想在冀州一地耗費數年時間,如此大的戰爭消耗,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民眾加入民屯的開墾。
同時也意味著與袁紹開戰的時候,也是大漢最脆弱的時候,如果那時有異族或是旁的勢力來進攻,只怕會讓前線的戰事產生崩潰的連鎖反應。
“奉孝以為,此戰若開,會持續多久。”
劉辯面色有些沉重,開口問道。
“臣以為,以河北名士之智與勁卒之威,恐怕要全殲袁紹,尚需花費兩年時日。”
郭嘉此言一出,一眾謀士皆是面沉如水。
他們也想盡快結束大戰,好讓大漢早些一統,但即便是當世最強的謀士們,也給不出更好的建議。
如此規模的軍團大戰,能影響最終勝負的關鍵點太多了,與其說人算不出,倒不如說只有天才能算出大戰結果。
但好在,此刻的大漢,朝政蒸蒸日上,想必袁紹,已經顯露出更為強大的態勢,而大漢的身後,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勢力。
也就只有被揚州戰事纏住手腳的袁術而已。
“陛下,無需多慮,如此大戰我軍難以久持,袁紹更是如此,臣倒覺得冀州之糧無法養活十五萬大軍一年之久。”
“所以他袁紹才會出兵幽州,”
龐統一拱手,再次諫言道。
“士元說的也有理,諸位請看,這是百匠所新研製的兵器,一曰霹靂車,二曰元戎弩。”
劉辯點了點頭,拿出了霹靂車與元戎弩的製作圖,並讓兵部的侍衛,抬上了劉辯要來的兵器模型。
一眾謀士一邊看圖,一邊看模型,立刻便知道了這兩種兵器的強大。
“諸位,若是給孟德軍中配備這樣的兵器,是否能加快攻下冀州的速度?”
“啟稟陛下,這元戎弩還好說,看起來操作並不複雜,眼下先送一批成弩給前線兵士,年節後便能成軍。”
“但這霹靂車體型過大,耗材甚多,若是大量配給軍隊,是否會讓國庫負荷?”
郭嘉試探性地問道。
荀彧聞言立刻站了出來,“啟稟陛下,臣早些時候已經得了百匠所的奏報,這霹靂車多用木材,加之所中水排鼓風機之利。”
“臣有信心年節後送三千輛霹靂車入曹將軍營中。”
有了荀彧的點頭認證,一眾謀士立刻大喜。
之所以說大戰難以短時間結束,問題就是處在攻城之上,敵軍一旦見自己式微,會立刻固守城池。
屆時若能有比一般投石車威力更大的霹靂車在手,那麼便能極大地減少攻城的人員損耗與攻城時間。
“諸位,除了霹靂車外,朕聽匠師所言,可將元戎弩也組裝成車,不僅能擊發更多弩箭,還能增加殺傷力。”
“如今已經研製完成,只待測試完善後便能量產。”
“諸位便以裝備瞭如此兵器的漢軍為基礎,推演一番吧。”
劉辯說罷,眾人立刻圍到沙盤之側,開始在沙盤上推演兩軍攻防。
劉辯見一時間難有結果,索性便在兵部中處理起了政務。
如此安排下,轉眼便已經到了午時,此刻郭嘉、龐統執漢軍兵棋,諸葛亮、司馬懿執袁紹兵棋。
雙方打得互有勝負,漢軍依仗霹靂車與弩車之利,不用三月便將敵軍逼迫到固守城池的境地。
但進入攻城戰後,漢軍的攻勢進展緩慢,就連後期也隱隱有跟不上的勁頭。
劉辯見狀立刻打斷了四人的對弈,“諸位先用午膳吧,此時不急於一時。”
午膳過後,雙方互換陣營再次開始對弈,這一次劉辯仔細地在一旁觀瞧起來。
只見袁紹軍被逼退守城之後,竟以大城的高牆深壘,築起了一道讓漢軍無法北進的防線,且袁紹軍的後勤也能在各大城中交通無阻。
“奉孝,此刻若朕派出親軍騎兵,截斷袁紹各城之間的通訊與糧草往來,是否能起到分割戰場的作用?”
劉辯說罷,郭嘉立刻派出漢軍鐵騎的棋子,穿插於袁紹勢力下的各大縣城之間。
雖然短暫地阻隔了袁紹軍的通訊,但很快諸葛亮便下令袁紹全軍捨棄了最前線的縣城,分出的兵馬立刻便將漢軍騎兵包圍。
在盡滅漢軍騎兵後,袁紹軍再次開始固守的策略,堅守不出,但此刻漢軍卻難以再出騎兵阻截了。
“等等!陛下說得沒錯,只是臣方才還不夠大膽。”
郭嘉說罷,立刻將兵棋復位。
隨後再次派出漢軍騎兵,但這一次,這支騎兵不再滿足於切斷袁紹軍前線各城的通訊與糧草。
而是乘著袁紹守城之際,直入敵軍大後方,開始劫掠糧道,襲擾袁紹後方各城。
這一下,諸葛亮陷入了猶豫之中,他無法像方才那樣果斷放棄第一道防線,分兵阻擊漢軍的騎兵。
因為此刻那騎兵已在腹地,若是丟棄防線徹底回援,等自己包圍了那支騎兵,也會被身後追上的漢軍而包圍。
如此一來,這局棋便僵持在了這裡,司馬懿與諸葛亮多番商議下,最終選擇撤回攻打幽州的兵馬,來阻截這支騎兵。
而當諸葛亮挪動袁紹佈置於幽州的兵棋時,郭嘉也立刻將太史慈與李典所率之兵盡數從幽州調出。
他依仗著騎兵的機動能力,在麴義剛剛回兵之時,便讓騎兵與太史慈等將策應,形成了前後包夾之勢。
“這……”
諸葛亮見此,猶豫半晌,實在是無兵可用,無計可施。
“啟稟陛下,還請陛下下旨,令太史慈與李典,可讓幽州之城,卻不能折損麾下之兵。”
郭嘉立刻拱手諫言道。
劉辯聞言立刻明白了郭嘉的意思,讓給麴義一兩座城池,並不會影響幽州的大局。
並且,若幽州守軍後撤,麴義進兵,身後勢必會留下空檔,可讓烏桓與鮮卑的異族騎兵在他身後不斷襲擾。
這般損一城而勝一役,絕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好,就依奉孝所言,若他麴義真的貪圖這一城之利,此戰當記奉孝首功。”
劉辯說罷擺了擺手,示意眾人繼續推演其他的可能性。
而他自己,則立刻給幽州劉虞與遼東的公孫度寫了一封書信。
送給劉虞的書信十分簡單,無非是勸他不要計較一地的得失。
而寫給公孫度的書信則是許他日後可吞併朝鮮之地,並邀請他來年開春共擊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