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臣有兩計,或可退敵。”

諸葛亮拉著司馬懿出現在了劉辯的帳外。

“孔明,仲達,軍中無需多禮。”

劉辯招了招手,喚他二人進來。

“陛下,前番偵騎來報,韓遂軍剛入並不久,此刻正是攻克於夫羅的大好時機。”

“我軍若令子龍和文遠兩位將軍率鐵騎藏於膚施縣外三十里處。”

“只待於夫羅部一到,便可合圍。”

諸葛亮一拱手說道。

“嗯,的確是好主意,但朕不光想擊敗於夫羅,更想拿下朔方。”

“朔方水草豐茂,是我大漢牧場的不二之選,若再以朔方為基礎。”

“便能為日後討伐心懷不軌的異族做個前站了。”

劉辯點了點頭,他絲毫沒把於夫羅的部隊放在心裡,先前與他一戰,已經將他的膽氣全部打沒了。

此次他若再見到漢家騎軍,只怕戰力也會大打折扣的。

“臣還有第二計。臣願出使鄂托克旗,勸服須卜骨都侯出兵協助。”

“一來這須卜骨都侯自從與陛下約定後,並未侵犯我大漢疆土。”

“而來,派去鄂托克旗傳播大漢文化的官員也去了數月之久,臣有信心以異族之矛,攻異族之盾。”

劉辯聞言,放下了手中的筆。

“孔明可是想讓仲達同去?”

“臣是這個意思。”

劉辯點了點頭,“嗯,的確,這幾月來須卜骨都侯確實按照約定,如數地送來了牛羊馬匹,商路之上也沒有出現劫掠。”

“甚至連朕同鮮卑達成貿易,他也未多說什麼,看來他是算定了於夫羅會不安分,我大漢會在與他商談。”

“若是能說服須卜骨都侯,加固兩族的盟約,不僅有助於幷州,也有助於西涼。最近馬超連連上報,羌氐之人已經有了歸漢之心。”

劉辯站起身,看著眼前的臥龍和冢虎繼續說道,“若是拿下了南匈奴,或可加速羌氐的歸順速度。”

“陛下既然應允,臣這就出發使南匈奴!”

諸葛亮一拱手,欲要退下。

“孔明,小心些,朕派高順帶著陷陣營與你等同去,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劉辯點了點頭,目送兩人離開自己的營帳。

說來也是,司馬懿與郭嘉皆有出使的經歷,其餘的謀士自然也想迎頭趕上的。

更別說,郭嘉因為出使從而看出了白波軍中的間隙,以此為基礎謀劃了此番分裂白波的大計了。

天才之間,定然是要用功績來說話的。

劉辯也樂得他們如此競爭,畢竟日後大漢境內穩固後,也要靠著他們進行對外戰爭。

若是不征服那些小國,怎麼釋放自家的農業人口?

諸葛亮走後,皇甫嵩緊隨其後,也來到了劉辯帳外。

“老將軍有何事?”

劉辯走出了大帳,拉著皇甫嵩的手將他迎了進來。

皇甫嵩聞言立刻擺手,“老臣並未要緊的事情,只是心中有些話,不知當不當講。”

“老將軍當然可以暢所欲言。”

劉辯伸手擺出了請的姿勢,隨後坐下,一臉認真地看著皇甫嵩。

“陛下,老臣自黃巾起義便征戰天下,如今歷經大小戰事百餘場,卻不曾見過如陛下一般用兵之人。”

“老臣並非說陛下的戰法不對,只是若逢大戰強敵,如此奇謀險計恐怕會讓陛下吃虧啊。”

皇甫嵩一邊說,一邊低下頭。

雖然他資歷很老,但他終究是臣子,如此說自己的陛下,總歸是冒犯的。

“老將軍不必如此,朕愛聽這些,請老將軍繼續說。”

劉辯說罷,親自為皇甫嵩斟了一杯酒,遞到了他面前。

皇甫嵩微微一愣,接過酒爵後立刻跪下,“陛下乃是明君,臣便不拘泥俗禮,暢所欲言了!”

“老將軍請。”

“陛下,若是平定了上郡之威,待到來年,是否就要對袁紹用兵?”

“嗯,的確如此,此刻包圍圈已經形成,袁紹不得出,朕不得入,是該一戰定天下了。”

劉辯點了點頭,認可了皇甫嵩的說法。

“陛下可知秦為何能以一國之力,戰六國?”

“其一為秦法主耕種,其二為蜀地豐饒,產糧甚多,秦朝為了修出蜀之道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

“陛下所言不錯。”皇甫嵩一拱手,走到了劉辯身後的大地圖處,繼續說道,“陛下請看,益州雖然難通外界,卻也有兩處可出蜀之地。”

“其一為隴西之地,此地多山地,多梯田,居此處者多為羌氐之人,馬氏雖有號召之能事,但異族之心,仍舊要看利益多寡。”

“其二為荊南,此地多水路,卻南行大船,主要水道有白帝城為關隘,若控此城,便能拒敵於益州之外。”

劉辯聞言點了點頭,其實他也想到了,欲定天下先定益州,這是後世人的共識,作為現代人的劉辯不可能不知道。

但益州內部勢力錯綜複雜同荊州無二,加之道路艱險,以如今大漢的國力,真無法既面對河北袁紹,又派軍隊入主益州。

皇甫嵩見劉辯沒有反駁,便繼續說道,“陛下,益州之地,其豐饒可比三州,揚州之地水脈縱橫,更有長江之險,若無水軍,實難收之。”

“老臣以為,陛下若要與袁紹決戰,需要在三年內盡數將其剿滅,不然益、揚兩州,若有異動,便會漁翁得利。”

“老將軍覺得,朕應該在與袁紹決戰前,安撫好益州劉璋與揚州的孫氏?”

劉辯點頭髮問。

“不,陛下,安撫是沒有用的,而是要為他們找些麻煩才是。”皇甫指著地圖繼續說道,“陛下可下詔,命陶謙、劉表攻袁術。”

“表劉表為荊北刺史,帶領豫州牧,如此即可還了劉表答應荊州南北分治的情,又能將荊州的內部矛盾轉移。”

“荊南方面的壓力也會驟減,陛下便可順理成章地將南陽劉備調往荊南,令其伺機入益州,亂益州之局!”

不得不說,皇甫嵩此計雖然樸實無華,但確實是老成謀國之舉。

這番任命,著實是送了荊南派系一份大禮,基於這份大禮,他們會更加堅定地團結在漢王朝的旗下。

而劉表一旦領了豫州,荊北的世家也會開始蠢蠢欲動,任命代表著師出有名,那麼打下袁術,他們便也有了分紅豫州的名頭。

這極大地增加了劉表手下世家的出兵機率,但光靠荊北一支是難以吞下經營豫州多年的袁術的,所以在詔命上又加了陶謙。

陶謙其人守地有餘,出戰則是不堪其用,有這位看似的幫手在側,豫州戰事大機率會陷入膠著。

而揚州的孫氏則能借此機會,撤出與袁術的戰鬥,坐穩揚州之地,雖然有養虎的風險。但所謂長江天險,是建立在荊州在手的基礎上的。

根據劉表與孫家的仇怨,孫家也絕不會看著劉表這支做大,所以相當於這一條任命,就攪亂了東南的整體局勢。

而讓劉備藉機入益州,也算是十分保險的選擇。

一來他是宗親,能與劉璋說得上話,而來他素有仁義之名,可幫助劉璋抗衡益州內部有二心的勢力。

“老將軍據守上郡竟能知天下之事,此事實為老臣謀國之舉,待朕平定上郡回到京中,定然按照老將軍之言行事。”

劉辯一拱手,對皇甫嵩行了一個國士之禮。

“陛下,老臣已經老邁,若陛下對陣袁紹大軍之時,切不可太過冒險,如此大戰還是要穩妥為好啊。”

皇甫嵩十分欣慰地說道。

“朕知道了,多謝老將軍的教導。”

不論是從面子來說,還是從實際來說,劉辯都接受皇甫嵩的提議。

誠如其所言,現代人的指揮雖然能在小型戰場上獲利,但面對大型戰役時,還是需要穩妥的。

如此大戰,一旦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從而讓戰事陷入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