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文若,上郡之事,我或可阻斷,但我必須親赴上郡,此處便全權交予你了。”

郭嘉當即起身,拱了一禮。

“你能有什麼辦法?”

荀彧不解的問道。

“當初與楊奉交易,我留了一手,我賭他不會和白波軍的其他渠帥共享錢糧,此刻若是上郡要亂,剛好是用此離間計之時。”

“加之我曾與南匈奴部的須卜骨都侯見過一面,若是以他牽制於夫羅,上郡危局或可一解。”

郭嘉連忙解釋道。

“如此的話,奉孝你便去吧,我會立刻書信給陛下的。”

荀彧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

郭嘉不敢怠慢,立刻與兵部的同僚們告別。

“尚書,上郡之事可解,荊南與西涼,該當如何?”

面對如此亂局,饒是年輕的諸葛亮與司馬懿也都沒了對策。

荀彧閉上了眼睛,回想著劉辯處理這兩郡事物的所有細節,一刻後,他雙眼睜開,眼中滿是堅定的神色。

“仲達,你曾與北地郡守張繡共同討賊,此番就由你先赴北地郡,若是韓遂從上郡而歸,必然先經北地,你可與張繡便宜行事,若能將其攔下最好。”

“若是不能,也好同馬超將軍一同阻敵,西涼不能亂,西涼一亂,商路便斷,皆是朝廷的稅收會大打折扣的!”

“若是羌人有叛亂的苗頭,你和張繡將軍,就得鎮壓,你去後我會向陛下請明詔!”

荀彧說罷,司馬懿立刻領命,就當他要奔赴北地時,徐庶站了出來。

“荀尚書,在下也曾習劍,也曾讀兵書,或可為西涼之事出力!”

“好,元直同去便是!”

荀彧聞言,立刻答應了下,作為潁川人的徐庶,荀彧自然對他有所瞭解的。

“孔明,你的岳丈是荊州大族,荊州之事還有勞你前去,若是能說動張羨不動刀兵最好,若是不能,也要想辦法拖上一拖。”

“荀尚書要我拖多久?”

諸葛亮正色問道。

“多久?”面對諸葛亮的問題,荀彧好似想到了什麼。

“時間?對!時間!諸位!你們有沒有發現,若是當真同奉孝所言,三地之危,會有先後順序,那麼他們的目的實則不是亂我大漢後方,而是爭取時間!”

荀彧腦中靈光一閃,立刻拿出了冀州與幽州的地圖。

他指著幽州的區域說道,“陛下出兵前,我們都沒想到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幽州苦寒,入冬甚早!”

“如今九月,只怕幽州已經開始飄雪了。”

荀彧說罷,剩餘的謀士們沉默片刻後,也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尚書,在下明白了!其實袁紹一開始就對入冬前吞併幽州並無把握,所以才會有了這般謀略!”

“孔明所言不差,正是這樣,袁紹軍的目標應該是拖到來年開春,再一舉攻下幽州。”

荀彧看著諸葛亮肯定地點了點頭。

“若是年內,三地叛亂爆發,陛下勢必要撤軍平叛,那袁紹就有喘息的機會了。”

“等到一開春,只怕袁術要麼已經打入了揚州,要麼也會放棄揚州,轉而聯合荊南攻擊劉表的荊北。”

司馬懿補充道,他說完,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脊背湧了上來,他原以為此刻的兵部中已經彙集了天下最聰明的人。

沒想到竟有人能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遠端佈置瞭如此精密的謀劃。

“仲達,我們速往西涼才是正事,後續的事情就交給尚書和其餘同僚了。”

徐庶聽罷,立刻拉著司馬懿,在他看來,如此緊急的情況,既然已經領了命,就不要再拖延了。

荀彧將他的行為看在眼裡,認可地點了點頭,隨後他又看向了諸葛亮,“孔明,若真如奉孝所言,荊州是第一棒,你若能拖住張羨,不再年內起兵,便是首功!”

“在下明白了,尚書,在下欲帶龐統同去,不知是否可以?”

諸葛亮一拱手,問道。

“士元也是襄陽的名士,理當同去,你們切記,入了荊州要先拜見劉表,不可先見劉琦,以免他心生猜忌。”

荀彧囑咐了一聲,便不再管他們兩人。

而是立刻走到了王允與楊彪身旁,“兩位大人,叛亂將起,我欲回潁川徵糧,還請大人允准。”

荀彧這話說得明白,他要回潁川為劉辯的大漢募集足夠應對這次亂武的錢糧,你們呢?

“荀尚書且去,楊某也會讓犬子回弘農徵糧的,我大漢好不容易出了雄主,豈能讓他袁紹惡賊如願?”

楊彪冷哼一聲,重重地拍了拍桌子,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諸位,我可以書信幷州太原王氏本家,令其協助上郡皇甫嵩老將軍,此外,洛陽城中的王氏商號,定會不遺餘力串聯各郡。”

王允見狀也當即表態。這還是他第一次提出自己的本家,太原王氏。

“楊尚書!王尚書!何事急著喚我們前來啊?”

此刻兵部的大門外,蔡邕、陳紀、袁滂、唐瑁盡數現身。

在荀彧他們激烈討論對策的時候,楊彪便與王允寫了書信,讓幾位大人到兵部一敘。

四人剛坐下,荀彧便將方才的事情都講了一遍。

話音剛落,唐瑁立刻拿起手中柺杖重重地敲擊著地板,“豈有此理!袁紹惡賊!豈可讓一國有兩帝呼?如此叛逆之舉,誅其九族尚不能洩憤!”

唐瑁這麼憤怒是有原因的。

原本袁紹只是割據勢力,對他們這些世家大族來說,無關痛癢罷了,但現在他扶保了劉協,那就變成了天有兩日了。

一旦上升到皇權派系鬥爭,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劉辯要是輸了,站在他身後的一眾世家都會就此湮滅。

歷史上不乏有這種事情發生,當然最著名的便是玄武門之變了,看似是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生死相搏,實際上是關東集團和關隴集團對日後大唐話語權的血腥爭奪。

此刻,由於劉辯先前的運作,依附於他的世家大族,幾乎是在他身上下了孤注的。

正是因為如此,袁紹此舉雖然毒辣,卻也觸怒了站在劉辯身後那些世家的逆鱗。

這樣一來,這些世家大族,一定會傾盡所有的資源,保證劉辯能在這場大戰中獲勝,當然他們更希望是慘勝。

“唐公莫急,此刻應當封鎖訊息,不可讓朝中宵小之輩乘機作亂!”

袁滂站了出來說道。

“袁公所言有理,老夫原本已經要隱退學宮了,但如此大事在前,老夫也不好講什麼謙退之禮了!”

“諸位放心,有我和蔡大人在,吏部亂不了,但一言,老夫要與諸位說明,誰的門生若是在此刻昏了腦子,老夫可不念舊情!”

陳紀也站了出來,他厲聲繼續說道,“老夫我會全力支援滿寵重新偵查百官家資與人口的提議,逢親不避,還望諸位諒解!”

“陳老大人放心,此刻誰敢亂政,定斬不饒!”

蔡邕一拱手,幾人很快便制定出了應對各地叛亂時,朝堂的秩序與應對方法。

“老哥幾個!還有一件事,容不得小輩出面,還得是我們來,你們誰願與我同去袁隗府上,問他一問,如此大逆不道的侄兒,他該如何處理?”

唐瑁看著幾位老臣開口問道。他知道這是得罪袁氏滿門的事情,所以並不打算拉著劉辯日後朝中的中流砥柱。

而是想讓他們幾個老臣,在這件事上,燃盡自己最後的面子和威望。

“同去!”

幾位老臣沒有過多的言辭,只是一同點了點頭,這種事情,自己不上,等日後劉辯回來了,拿什麼換子孫的福廕?

這一日,洛陽的街頭出現了極為嚇人的一幕,一隊百人緹騎,擁護著由兩位中年人駕駛的載著四位老者的馬車,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