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鄭玄歸學宮,子義羨漢軍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請了。”
太史慈藉著酒勁,看向了最為年輕的趙雲,
倒不是他想佔趙雲的便宜。而是太史慈想知道,趙雲二十不到的年紀,究竟有什麼本事能領天子的親軍。
趙雲見狀,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下來,而是下意識地看向了劉辯。
光就這樣的小動作,落在了外人的眼裡,就會知道劉辯軍中的規矩甚嚴。
“子龍,你去吧。”
“陛下,殿內長槍施展不開,可否借陛下的劍一用?”
劉辯聞言,解下了腰間的佩劍。
“嘶,敢問陛下,此劍可是當年高祖斬白蛇時用的赤霄寶劍?”
鄭玄看著劉辯腰間的佩劍,不禁開口問道。
“是啊,當年朕御駕親征,入皇家武庫,見此赤霄劍與八寶陀龍槍並排而立,朕索性就借古之英豪與先祖之威,為自己壯膽了。”
劉辯解下赤霄,緩緩放入鄭玄手中。
鄭玄先是恭敬一拜,隨後緩緩握住劍柄,拔出了赤霄,一陣似龍吟,似虎嘯的劍鳴,迴響在大殿之上。
鄭玄緩緩望向這把寶劍的劍身,如同鏡子一般的劍身上,竟散發著隱隱的紅光,頗為神異。
“老朽有幸得見高祖佩劍,可慰平生也!”
鄭玄十分開心,對於他來說,這把劍的意義非凡,而對於劉辯來說,皇家武庫之中,歷代大漢明君皆有自己的佩劍,根本用不過來。
鄭玄緩緩將劍遞給了趙雲,趙雲也是恭敬接過,要說子龍的劍術,雖然比不得他的百鳥朝鳳槍,卻也差不了多少。
太史慈見狀,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他認為,趙雲有了神器的加持,這場比試才算公平。
太史慈伸了伸胳膊,從自己的座位上抽出了一對狂歌戟,這武器同典韋的雙戟有些類似,卻又有著細微的不同。
典韋的雙戟乃是一輕一重的,戰鬥時可根據戰場變化,投擲手中短戟,直取敵將首級。
而太史慈這對狂歌戟,打眼看去便知道分量不輕,不是一般武將能用的。
“小將軍小心了,某地雙戟可重得很!”
太史慈一拱手,提醒道。
劉辯帳下諸將見太史慈掏出瞭如此兵器,不禁都提起了興趣。
尤其是典韋,立刻站到了前排,瞪大了眼睛,注視著太史慈。
“謝過子義兄提醒!”趙雲橫劍還禮,兩人互相一拜,便分對角而立,開始了第一輪的試探。
劍飛戟格,戟戳劍擋,兩人的比試好似某種舞蹈一般,令人賞心悅目。
要是那太史慈,還真是一條好漢子,此人身高七尺,容貌俊美,雙臂袖長,竟隱隱補足了雙戟較短的劣勢。
而漢家的趙雲也是不遑多讓,少年將軍意氣足,一席銀甲顯威風!
兩人你來我往數十個回合,竟都探不出對方的底細,這不禁讓太史慈對劉辯親軍的戰鬥力有了新的認知。
原本太史慈已經想停下比試了,但見劉辯看得興起,武將的鬥心也在他心中燃燒了起來,畢竟自古皆說,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嘛。
“嗨!”
太史慈一聲爆喝,雙戟連番攻來,劈、掛、刺,簡單的招式在他手中竟然變得精妙無比,讓人目不暇接。
而趙雲也知道狂歌戟的厲害,劍走輕靈,避重就輕,他利用巧妙的身法不斷避開太史慈的攻擊。
太史慈每每眼看自己就要得手了,趙雲總能先一步出劍,阻斷他的進攻路線。
“好武藝!”
太史慈第一次遇到能與他過上幾十回合的武將,不禁感嘆了一句。
“子義兄謬讚了,若非恩師博古通今,教過在下如何應對各種武器,只怕在下走不過十招的。”
趙雲溫文爾雅,立刻謙虛的說道。
“敢問小將軍的恩師是?”
“子龍的師父便是朕的老師,童淵將軍。”
劉辯立刻接過了話匣。太史慈聞言立刻點了點頭,童淵的威名,他還是知道的。
“子義莫要失望,朕可不會嫌猛將多的!正所謂,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今亂世,正該爾等一戰所學的時候!”
劉辯走到了太史慈的身邊,拉著他的手緩緩說道。
“陛下,如若陛下不棄!末將甘為陛下軍中校尉!”
太史慈聞言,他哪裡受到過如此恩遇?他之所以幫助孔北海,無非是孔融知道他的名聲,在他外出時,幫助他照顧了老母親。
而太史慈的回報也是直接,他以一己之力,幫助孔融打敗了青兗黃巾的餘孽,這無異於是打下了孔融在這亂世立足的根基啊。
“嗯,不過此事還是要經過文舉才好,畢竟子義你是先在北海入仕的。”
劉辯見太史慈沒有絲毫猶豫,心中便有了成算。
拿一個青州刺史,換大儒鄭玄和猛將太史慈,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是夜,宴席結束後,孔融再次來到了劉辯歇息的府邸,稟告東萊郡的情況。
“陛下,眼下東萊郡是公孫度的長子公孫康在管理。”
“臣以為,比之公孫度,公孫康不論是掌兵還是理政,都要更加清明。”
孔融一拱手說道。
“文舉的意思是,我們只要接觸公孫康便好了?”
“臣的意思是公孫度已經年老,同輩之中唯有公孫康能理事……”
“朕明白了,此事就交給文舉了,他若有什麼條件,可來與朕說,你也不必為難。”
“文舉啊,朕入青州,先去了臨淄,並非是不重視你,而是老刺史畢竟是大漢老臣,朕為天子,當先撫順老臣之心。”
劉辯擺出了一個請的手勢,讓孔融坐在自己身邊,隨後繼續說道,“老刺史焦和已經與朕言明瞭,他年老智昏,難堪刺史大任。”
劉辯說到此處,刻意停頓了一下,看向了孔融。
從孔融充滿熱誠的眼神中,可以讀出他對青州刺史這個職位的渴望。
“朕問焦和,他之後,誰可接任青州呢?畢竟這青州之地乃是富庶之地,又通海陸要道,治理青州州,既要知政也要知兵啊。”
“老焦和當即便告訴我,文舉可堪此任,朕想了想覺得也是,若是文舉能以治理北海的手段,治理青州,定然能讓青州民生再上一個臺階。”
劉辯說罷,孔融已經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但依舊作勢謙虛。
實際上刺史和州牧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州牧更像是當地統領軍政的一把手,而刺史則是主管當地政治的,實際上是沒有募兵職能的。
但由於漢末亂世,人人自保,所以這道分界線就變得有些模糊了。
“陛下!如此厚恩,臣定當殫精竭慮,為陛下治理好青州之地。”
孔融見自己謙虛,劉辯並不答話,立刻應承了下來。
這其中還是有區別的,若是劉辯任命孔融,孔融再三推辭,劉辯還是任命他,那麼在後續的事情上,孔融會佔據主動地位。
可如果劉辯給了孔融他會任命的預告,孔融便應承了下來,那麼他接下里就要盡心盡力地為劉辯做好事情,才能把這個預告坐實。
“文舉之能世人皆知,不過這次,朕可是要奪文舉所愛了。”
劉辯滿意地點了點了頭,“文舉帳下鄭公,朕欲他前往鴻文學宮教書育人,而文舉軍中太史慈,若是東萊郡之事可定,朕想徵召他為入遼東協助劉虞的前軍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