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空飄起了小雨。

“主公,今晨有雨,不如等雨後再行攻城?”

鮑信與劉岱冒雨站在軍陣之中,此刻劉岱計程車兵十分感謝鮑信提出的建議。

“哼,雨對我軍有影響,對敵軍就沒有了嗎?”

“鮑將軍,開始吧。”

劉岱面色一寒,側目說道。

鮑信見狀,不好再多言,只得下令兵士攻城。

灰濛濛的天空,腳下是逐漸泥濘的土地,士兵們冒著濮陽城上的箭雨,在護城河上搭起了木板,以便攻城錐能借此透過。

而濮陽城中的樂進,昨日便已經徹底將城門封死,此刻更是帶領士兵,提著一根巨大的木樁,頂在城門的另一側。

古代的外城門,都是在一片連貫的城牆中凹進去一塊來建造的,所以城頭上,兩側的弓箭手正瞄準著推動攻城錐計程車兵,隨意射擊。

不出一刻,劉岱軍中戰死在城門下的人就已經高達百人了,後來的部隊只能無情地將自家同袍的屍體推入護城河中,才能繼續接近城門。

此刻劉岱軍計程車兵,一旦被督戰官趕上戰場,便會爭先恐後地往前衝,直到衝入城門內唯一的射擊死角,才敢停下來喘歇。

城頭之上,橋蕤也沒有閒著,他下令讓那些不會射箭計程車兵,端起磚瓦碎石向著城門口進攻的部隊丟去。

他並不指望這類東西能讓對方減員,但磚瓦碎石能極大延緩敵軍的進攻速度,這樣一來,兩側的弓箭手,便更容易命中目標了。

這就是正面強攻的代價,鮑信望著自家死去的軍士,染紅的護城河,心中滿是說不出的滋味。

此戰已經完全演變成了劉岱對橋瑁的四人恩怨,可是代價卻要兗州的軍士來承擔,這是鮑信無法如同的。

“鮑將軍,我一直聽聞濟北兵強馬壯,于禁不過五千人,便能聯合陳留郡兵堅守,鮑將軍領軍一萬,不會攻不下濮陽吧?”

面對劉岱的冷嘲熱諷,鮑信無奈,只得安排自家兵士上陣參戰。

濟北軍的確要比劉岱的部隊強得多,他們一手推著攻城錘,一手舉盾,以緩慢而堅定的速度,慢慢靠向那僅僅只有百步之遙的城門。

終於,此戰第一次叩門,在戰爭開始的半個時辰後響徹濮陽城下。

“嘣!”

一聲劇烈的悶響,傳入了鮑信耳中,經驗老道的他已經知道了對面加固了城門。

“出梯!”

鮑信沒有絲毫猶豫,命令手下士兵,高舉盾牌,冒著箭雨,架起了長梯。

城樓之上,橋蕤冷笑一聲。

五百名全甲漢軍,分列城頭,他們對於將梯子推開沒有一絲興趣,只是五人一隊,手持刀盾,圍住了從長梯登上城樓的敵軍。

“放箭!”

鮑信再次高喊。

身後弓箭手立刻拿起插在地上的箭矢,引弓而發。

“咻咻咻!”

箭矢編織成一張大網,在空中劃過弧線,落在了城頭之上。其中大半卻被城牆阻隔,而有幸射向漢軍的箭支,也被那面繪畫著兇獸的盾牌,無情地擋了下來。

“陣不可散!今日守罷,城上將士,皆有肉食!”

橋蕤再戰城樓之上,拔劍高喊。

一眾漢軍臉上的表情並不多,只是靜靜地等待爬上城樓的軍功,而濮陽城中的兵士聞言,立刻士氣鼓舞。

手中沒有弓箭的便砸石頭,石頭砸完了便去撿敵軍射落城頭的箭矢,再送給自家的弓兵。

而城樓之下,橋瑁也是忙得不亦樂乎,親自帶領百姓從武庫中將一捆捆的箭矢運往城樓之上。

以有備而守無備,無異於成年人受不住孩童的玩鬧,伸手頂住對方,便讓對方無計可施。

劉岱說得沒錯,橋瑁不知兵,但那是沒有樂進的時候,自從得了樂進後,東郡軍務他皆放權給了樂進,樂進自然甘之如飴。

樂進原本容貌短小,容易受人輕視,但其膽氣卻烈,橋瑁有識人之明,拜其為東郡之將,為報知遇恩情,樂進每戰必先登,且其軍規嚴明,很快便以威折服東郡軍民。

鮑信眼看登城受阻,攻城錐短期內也無法收效,立刻策馬來到了劉岱身邊。

“主公,橋瑁不知兵,除了漢軍的橋蕤外,定然還有旁人指揮大軍,若是再繼續強攻,只怕空耗我軍將士啊。”

“鮑將軍,你且在此處攻擊東門,我且帶人繞去南門一試。”

劉岱說罷立刻帶領自家兵馬,奔南門而去,獨留錯愕的鮑信留在原地。

程昱策馬上前,“鮑將軍,撤軍吧,此刻直奔陳留,勸說于禁將軍開城才是正事。”

“哎!如此兵馬還要分兵!我鮑信竟會跟了如此愚人獨夫!”

鮑信一拍大腿,唉聲嘆氣。

“先生,此刻鮑信撤退,便是不忠,若是害了文則(于禁)便是不義!你且待我書信去陳留勸降吧,文則熟知我筆跡,不會有疑的。”

鮑信咬了咬牙,從袖口中掏出了一封信,交給了程昱。

程昱沒有絲毫猶豫,也沒有再勸,立刻跟著鮑信的十名親隨揚程而去。

劉岱一走,鮑信下令緩攻,城樓之上的橋蕤也自然看出了劉岱分兵,鮑信出工不出力,立刻下令讓弓箭手不再放箭,而是和鮑信兩人大眼瞪小眼,就這樣耗著。

程昱從濮陽東門出,要入陳留,原本該先向南在向西的,但他深知此行若被劉岱發現,必然會害了自己,也害了鮑信。

所以他只得從東門出,繼續向東,再南下離狐,繞道去陳留。

這一繞不要緊,卻是恰好繞到伏兵離狐的趙雲和張遼軍中。

也好在程昱一出東郡邊境,便讓鮑信親隨褪去了鎧甲和軍裝,這才沒有死在趙雲、張遼手中。

“什麼人?”

趙雲看著被校尉抓過來的幾人厲聲問道。

“敢為閣下可是漢軍之將?”

程昱眼看刀兵加身卻是不慌,反而高聲問道。

趙雲見狀,見他不似賊人,倒也沒有立刻處置他。你是何人?”

程昱見狀,不再拖延,立刻說道,“將軍,我袖中有兩封信,一封是你家尚書荀彧的親筆信,一封是鮑信勸降於禁投漢的信,將軍可看!”

趙雲聞言,單手拉住了程昱的一隻手,另一隻手緩緩伸入了他的衣袖之中。

片刻之後,果然摸出了兩封信。

趙雲先是看了已經拆過的那封,又拆了一封兵部的信,拿出來比對字跡。

經過細查後發現程昱袖中的確有荀彧的信,並且荀彧還在信中稱程昱為兄,這不禁讓趙雲想起出兵中牟前,荀彧與軍中諸將說過要留意的人。

“你可是程昱,程仲德?”

趙雲側目問道。

“正是在下!”,程昱聞言鬆了口氣。“將軍若是信我,請不要拆鮑信的勸降信!”

趙雲聞言,眉頭一皺,若是拆信,信上的封漆破碎,看信之人一眼便能察覺有異。

但若不拆,萬一這是鮑信讓于禁進攻劉辯的命令,則無異於助敵了。

趙雲不敢冒險,立刻喊來了高順和張遼商議此事。

“請將軍速速決斷,鮑將軍可是在前線浴血,若是于禁將軍能降,鮑將軍必然同降!”

程昱見三人到齊,立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