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吾劍也未嘗不利!
你說我聽下一句是什麼 順利發財幸運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洛陽城,曹府,曹操端坐於大堂之上,聽著下人彙報,忽然大怒:“沒用的東西!!!讓你們找個人這麼多天了都沒找到,我要你們何用?”
“大人息怒啊!我等已將洛陽城掘地三尺都未發現此人!想必此人已經離開洛陽了。”
“你們知道此人對我有多重要麼?繼續找!派人出去找!找不到此人,你自裁謝罪吧!”曹操陰冷地聲音讓人膽寒。
這時左右上前稟報,說大將軍何進讓他前去議事。
洛陽城,風雨欲來。
......
安喜縣,天來香酒樓,趙無量端坐堂中,劉關張三兄弟準時前來聽書。
趙無量手中摺扇一拍,緩緩開場:“諸位看官,以下所說內容純屬虛構,切莫當真,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且說董卓帶著 3000 人馬跑進洛陽時,東漢王朝就名存實亡了。這時候最高興的得數董卓,機會來了,權力巔峰近在咫尺,宦官外戚都沒了,誰能擋他?
最難受的那得是袁紹,精心佈局的一盤奪權大棋,眼瞅著要收官,出岔子了,明明每一步都堪稱完美啊。
咱先來複盤覆盤袁紹這堪稱完美的奪權大戲。
先是忽悠何進,讓他去對付宦官,宦官知道後害怕了,說何進的對頭是蹇碩,咱和他和解,你把蹇碩弄死。
蹇碩被處死,何進的目的達到沒?不重要,反正袁紹的目的沒達到,他要的是宦官全死。
接著又忽悠何進,說這幫宦官禍國殃民,將軍您幹掉他們那是為民除害,能名垂青史。
何進一聽,我一個殺豬賣肉的,能名垂青史,那必須得幹啊!
立馬找何太后,要把宦官都殺光。
何太后不幹,說從古至今,哪個皇宮沒太監?宦官又沒咋的。
不同意?那可由不得您。
何進被袁紹洗腦,控制不住自已了。
袁紹說,大哥,您妹年輕不懂事,咱可以召集四方豪傑來京師嚇唬嚇唬她,她指定得慫。
何進同意了,立馬召集外地兵馬開往洛陽,還讓他們一路造勢,丁原火燒孟津渡口,火光沖天,直照洛陽城。
董卓上書說,宦官們等著,弄不死你們算我的。
這陣仗,大將軍多威風,就為殺幾個宦官,驚天動地的,嚇人不?有效果沒?有。
宦官們也慫了,找何進磕頭認錯,可他們不知道,要他們命的是袁紹,不是何進。
這時候袁紹被何進任命為司隸校尉,持節可專斷毒性。
幹掉宦官對袁紹來說易如反掌,可他目的是啥?全死,不光宦官,還有何進。
於是袁紹以何進名義下令讓各地政府逮捕宦官家屬,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進欺人太甚,跟你拼了。
何進還傻愣愣聽袁紹的,中了奸計,結果被宦官給剁了。
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袁紹兄弟袁術、何進部下吳匡已經在火燒宮門,宦官裹挾皇帝太后逃亡北宮,能跑掉?肯定是跑不掉的。
袁紹攻入北宮,下令對宦官大清掃,兩千多名宦官全被殺,天子雖流落民間,但最終有驚無險。
至此,袁紹這盤權力大計搞定,宦官沒了,何進死了。
接下來,權力該落到袁紹手裡了。
他叔叔袁隗是太傅,和何進共掌尚書檯,他兄弟袁術掌管著禁軍裡最精銳的虎賁軍,他自已是中軍校尉,西園軍副統帥,還握著何進給他的權力,更別說他家四世三公,強勢得很。
眼看著就要崛起,沒人能攔,往後每一步,袁紹都想好了,全在掌控之中。
可誰能想到,董卓來了!袁紹如遭雷擊,毫無疑問,計劃亂了。
(看客:哈哈,人算不如天算啊!)
(看客: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客:我猜接下來劇情是袁紹和董卓打起來,又要亂了!)
(看客:幸好這都是先生虛構演繹說書,若是真的如此,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啊!)
話說那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著鐵甲馬軍入城,在街市上橫行霸道,百姓們那是惶惶不可終日。
這董卓出入宮廷,毫無忌憚。
誰都知道他勇猛無敵,殺人不眨眼,西涼兵更是身經百戰,並且董卓動作快得很,每隔四五天讓部隊悄悄溜出城,天亮再大搖大擺進來,動靜越大越好,彷彿西涼大軍遍佈洛陽。
因此一時間竟無人敢惹,這更讓董卓橫行霸道。
董卓把何進兄弟部下的兵馬都招到自已手中,實力愈發強大。
私下對李儒說:“我想廢帝立陳留王,你看咋樣?”
李儒回:“如今朝廷無主,此時不辦,遲了恐生變故。明日在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說要廢立之事,有不從的就斬,如此便能樹立威權,此事當快刀斬亂麻。”
次日,董卓大排筵席,請遍公卿。
此時董卓勢大,兵強馬壯,公卿都怕董卓,誰敢不到。
董卓等百官到了,自已才慢慢到園門下馬,帶劍入席,刀斧手立於兩側。
酒過幾巡,董卓讓停酒止樂,厲聲說:“我有一言,眾官靜聽。”
眾人都側耳傾聽。
董卓道:“天子是萬民之主,沒威儀不可奉宗廟社稷。如今皇上懦弱,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我要廢帝,立陳留王,諸位大臣覺得如何?”
(劉備:當真是倒反天罡!此子當誅啊!)
(關羽:大哥莫急,且聽下去,或許還有轉機呢?)
(張飛:要是我在,當場就能把那董卓打得跪下叫爺爺!袁紹那孫子也真是沒用,竟然讓董卓如此橫行霸道!)
眾官聽完,心中大駭,但一問一個不吱聲,但都怕一言不合就讓董卓給砍了,只能在心中憤恨。
(張飛:他奶奶的,真是一群縮頭烏龜!)
(關羽:哼!腐儒誤國!)
就在這時,座上一人推翻桌子衝出來,站在筵前,大喊:“不可!不可!你是何人,敢說這大話?天子是先帝嫡子,毫無過失,怎能妄議廢立!你想篡逆嗎?”
董卓一看,原來是荊州刺史丁原。
董卓怒叱:“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就要拔劍斬丁原。
這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儀表堂堂,威風凜凜,手持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李儒認出此人,恐生變故,趕緊勸阻董卓,打了個圓場說:“今日飲宴之地,不可談國政,來日在都堂公論不遲。”
眾人都勸丁原上馬離去。
董卓問百官:“我所言,合公道否?”
盧植說:“明公差矣。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宮;昌邑王登基才二十七日,作惡三千餘條,所以霍光告太廟廢了他。如今皇上雖年幼,卻聰明仁智,毫無過失。您是外郡刺史,向來未參與國政,又無伊尹、霍光的大才,怎能強行主張廢立之事?聖人說: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是篡逆。”
董卓大怒,拔劍要殺盧植。
侍中蔡邕、議郎彭伯勸道:“盧尚書是海內人望,如今先害他,恐怕天下震怖。”
董卓這才罷休。
司徒王允說:“廢立之事,不可酒後商議,改日再說。”於是百官都散了。
百官散去,董卓按劍站在園門,忽然看見一人躍馬持戟,在園門外往來馳騁。
董卓問李儒:“這是誰?”
李儒說:“這是丁原義子,姓呂,名布,字奉先。有萬夫不當之勇,請主公暫且躲避。”
次日,有人報丁原引軍在城外挑戰。
董卓大怒,引軍和李儒出去迎戰。
兩陣對陣,只見呂布頭頂束髮金冠,身披百花戰袍,身穿唐猊鎧甲,繫著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原出到陣前。
丁原指著董卓罵道:“國家不幸,閹官弄權,致使萬民塗炭。你毫無尺寸之功,竟敢妄言廢立,想亂朝廷!”
董卓還沒來得及回嘴,呂布飛馬直殺過來,所過之處竟無一合之敵。
董卓慌忙逃走,丁原率軍掩殺。
董卓大敗,退三十多里紮寨,聚眾商議。
董卓想起那呂布之勇,一陣後怕說:“我看呂布不是常人。我若得此人,何愁天下!”
帳前一人站出說:“主公勿憂。我和呂布是同鄉,知道他有勇無謀,見利忘義。我憑三寸不爛之舌,能說呂布拱手來降,如何?”
董卓大喜,看這人,乃是虎賁中郎將李肅。
董卓問:“你用何法說服他?”
李肅說:“我聽說主公有名馬一匹,叫赤兔,日行千里。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我再進說辭,呂布必定反丁原,來投主公。”
董卓問李儒:“此計可行?”李
儒說:“主公欲得天下,何惜一馬!”
董卓欣然應允,又給了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
李肅帶著禮物,去呂布寨中,見呂布說:“賢弟別來無恙!”
呂布作揖說:“久不相見,如今在哪?”
李肅說:“現任虎賁中郎將。聽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歡喜。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叫赤兔,特獻給賢弟,助你虎威。”
呂布讓人牽過來看。
果然那馬渾身如火炭般赤紅,無半根雜毛;從頭到尾,長一丈;從蹄到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態。後人有詩單道赤兔馬:“奔騰千里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
呂布見了此馬,大喜,謝李肅說:“兄賜此龍駒,我將何以為報?”
李肅說:“我為義氣而來,豈望回報!”呂布設宴款待。
酒甜,李肅說:“我與賢弟少見;令尊卻常來往。”
呂布說:“兄醉了!先父已去世多年,怎能與兄相會?”
李肅大笑說:“不是!我說今日丁刺史。”
呂布惶恐說:“我在丁原處,也是無奈。”
李肅說:“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誰不欽佩?功名富貴,如同探囊取物,為何說無奈居於人下?”
呂布說:“只恨未遇明主。”
李肅笑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兄在朝廷,看何人為當世英雄?”
“我遍觀群臣,都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能成就大業。”
呂布說:“我想跟從他,卻無門路。”
李肅取出金珠、玉帶擺在呂布面前。
呂布驚道:“為何有這些?”
李肅讓斥退左右,告訴呂布:“這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我送來。赤兔馬也是董公所贈。”
呂布說:“董公如此厚愛,我將何以報答?”
李肅說:“像我這等無能之輩,尚且是虎賁中郎將;您若去了,富貴不可言。”
呂布說:“恨無絲毫功勞,作為進見之禮。”
“功勞就在翻手之間,您不肯罷了。”
呂布沉吟良久說:“我殺丁原,引軍歸董卓,如何?”
李肅說:“賢弟若能如此,真是大功一件!但事不宜遲,要速決。”
呂布與李肅約定明日來降,李肅告別離去。
當晚二更時分,呂布提刀徑直進入丁原帳中。
丁原正秉燭看書,見呂布來,說:“吾兒來有何事?”
呂布說:“我堂堂大丈夫,怎肯做你兒子!”
丁原大驚:“奉先為何變心?”
呂布上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級,大喊左右:“丁原不仁,我已殺之。願意跟我的在此,不從的自去!”軍士散去大半。
(關羽:哼!見利忘義,小人行徑!)
次日,呂布拿著丁原首級,去見李肅。
李肅引呂布見董卓。董卓大喜,設宴相待。
董卓禮賢下士:“我如今得將軍,如旱苗得甘雨。”
呂布請董卓入座而後下拜說:“我呂布,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董公待某,如此恩重!公若不棄,布願,拜為義父!”
(關羽:認賊作父,怎會有如此小人!)
(張飛:他算個鳥!要是碰上張爺爺我,定讓他跪地求饒!)
董卓大喜。
董卓以金甲錦袍賜呂布,暢飲而散。
得呂布後,董卓自此威勢更盛,自領前將軍事,封弟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
李儒勸董卓早定廢立之計。
董卓就在省中設宴,召集公卿,讓呂布帶甲士千餘,侍衛左右。
這天,太傅袁隗和百官都到。
酒過幾巡,董卓按劍說:“如今皇上昏庸軟弱,不可奉宗廟;我要依照伊尹、霍光舊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的就斬!”
群臣驚恐,無人敢應。
中軍校尉袁紹挺身而出說:“如今皇上即位不久,並無失德之處;您要廢嫡立庶,不是造反是什麼?”
董卓怒說:“天下事我說了算!我如今這麼做,誰敢不從!”
袁紹也怒道:“天下事在天子,在諸位賢臣,在天下百姓!你只不過是一個反賊罷了!”
董卓拔劍,殺氣騰騰,怒道:“你要嚐嚐我的劍是否鋒利麼?”
袁紹也拔劍大喝:“你的劍利,我的劍也未嘗不利!”
兩人在筵席上針鋒相對。正是:丁原仗義身先喪,袁紹爭鋒勢又危。
欲知袁紹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看客:嘖嘖嘖!吾劍也未嘗不利!好風采!
看客:這袁紹真乃當世英傑啊!
張飛:哼!倒是動手啊!你的劍那麼鋒利!上去砍了那董卓狗賊啊!
關羽:董卓有那呂布護衛,恐怕袁紹不是對手!
張飛:你不是看不上呂布麼?怎麼幫他說話?
關羽:此人雖見利忘義,但能在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武藝了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抗住我的青龍偃月刀!
看客:可惜了,看這樣子,袁紹死定了!那董卓如此霸道,豈能饒過他?
看客:要我是董卓,當晚就得把袁紹弄死!不然睡都睡不著啊!
看客:我看是難,董卓雖強,但那袁紹也不是簡單的,手握重兵,而且家大勢大,四世三公,牽一而發動全身!董卓要殺袁紹恐怕也不是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