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尚書丁管。

隨著他的怒喝,他猛地揮舞起手中的象簡,那象簡猶如一把利劍,直指階上的董卓。

董卓怒目圓睜,嘴角勾起一抹猙獰的笑容,他猛地大喝道:“放肆!你這狂徒,竟敢如此無禮!來人,拿下他!”

隨著董卓的一聲令下,四周的武士們紛紛拔出佩劍,如潮水般湧向丁管。

丁管只是一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如何有能力反抗,瞬間就被拿下,董卓走到丁管面前,目光如刀般盯著他。

“丁管啊丁管,你身為尚書,本應輔佐我等治理天下,卻如此不識時務。今日,便成全你,讓你以死明志!”

董卓說罷,揮了揮手,示意武士們將丁管拖出去斬首。

丁管被武士們押著,但他依然昂首挺胸,目光堅定。他邊走邊罵,聲音鏗鏘有力,迴盪在宮殿之中。

“董卓逆賊!你禍亂朝綱,殘害忠良!我丁管雖死猶榮!大漢江山終將重歸正統!”

丁管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直到他被拖出大殿,那聲音才漸漸消失。

正是: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

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此事過後,滿朝文武再無一人敢做聲。

(看客:唉!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是英雄!唯有丁尚書!)

(看客:那董卓兵強馬壯,誰敢反抗?丁管的下場都把他們嚇壞了!)

(看客:貪生怕死之輩!)

董卓請陳留王登殿。群臣朝賀完畢,董卓命人將何太后、弘農王以及帝妃唐氏送至永安宮,封鎖宮門,嚴禁群臣擅自進入。

可憐那少帝才登基不久就被廢黜。

董卓所立的陳留王協,表字伯和,乃是靈帝的中子,也就是獻帝;時年僅九歲。

董卓自封為相國,贊拜時不必稱名,入朝不必快步趨行,可佩劍穿鞋上殿,威風福祿無人能比。

李儒勸董卓擢用名流,以收攏人心,因而舉薦蔡邕之才。

董卓命人徵召,蔡邕不來。

董卓發怒,派人對蔡邕說:“若不來,當滅你全族。”

蔡邕懼怕,只得應命前來。董卓見了蔡邕大喜,一月之內三次遷升他的官職,拜為侍中,對他甚是親近厚待。

(看客:哼!蔡邕曾校訂六經、書寫熹平石經,就如此屈服於董卓淫威之下,枉稱大家!)

(看客:換做是你,想必好不到哪裡去吧?董卓以全族之人性命威脅,蔡大家敢不從命?)

且說那少帝與何太后、唐妃被困在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短缺;少帝淚水未曾幹過。

一日,偶然看見雙燕在庭中飛舞,遂吟詩一首。

詩道:

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

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

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

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李儒時常派人探聽,獲得此詩,呈給董卓。

董卓怒道:“心懷怨恨作詩,殺他就有名目了。”

遂命李儒帶武士十人,入宮弒帝。

少帝與太后、妃子正在樓上,宮女報李儒來了,少帝大驚。

李儒奉上鴆酒給少帝,少帝問是何緣故。

李儒說:“春日融和,董相國特地獻上壽酒。”

太后說:“既然說是壽酒,你可先飲。”

李儒發怒道:“你們不想喝??”

呼左右拿著短刀白練上前道:“壽酒不飲,可領這兩樣東西!”

唐妃跪地哀求道:“妾身願代帝飲酒,望您能保全母子性命。”

(有看客淚流滿面:唐妃忠義啊!這董卓、李儒,罪該萬死!)

(看客:雖已知此事,但今日方知原委,恨不能手刃董卓!)

李儒呵斥道:“你是何人,能代王死?”

便舉起酒給何太后說:“你可先飲?”

太后大罵何進無謀,引賊入京,才有今日之禍。

李儒催促逼迫少帝,少帝說:“容我與太后道別。”於是大悲而作歌,其歌道:

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

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也作歌道:

皇天將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

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歌罷,相抱而哭。

李儒呵斥道:“相國立等回報,你們這般拖延,指望誰來救你們?”

太后大罵:“董賊逼迫我母子,皇天不保佑!你們助紂為虐,必當滅族!”

李儒大怒,雙手扯住太后,直接將她扔下樓;喝令武士絞死唐妃;用鴆酒灌殺少帝。

(看客:這李儒助紂為虐,必將天譴!)

自此董卓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

偶遇村民舉行社賽,男女都聚集在此。

董卓命軍士圍住,將他們盡皆殺戮,掠奪婦女財物,裝載車上,車下懸掛千餘顆人頭,一路返回都城,還揚言殺賊大勝而歸;在城門外焚燒人頭,將婦女財物分發給眾軍。

(一看客咬牙切齒,面露青筋:我大兄就在那些人當中!董卓惡賊!我恨不能生啖其肉!)

(看客:唉,兄弟節哀!我等只是亂世中一螻蟻,又能如何呢?)

越騎校尉伍孚,字德瑜,見董卓殘暴,憤恨不平,曾在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想要尋機殺董卓。

一日,董卓入朝,伍孚迎至閣下,拔刀直刺董卓。

只可惜董卓反應極快,雙手抵住;呂布隨即進來,將伍孚揪倒。

董卓問道:“誰教你造反?”

伍孚怒目圓睜,大聲喝道:“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不是你的臣子,何來造反之說?你罪惡滔天,人人都想得而誅之!我恨不能將你車裂以謝天下!”

董卓大怒,命人將他拖出去剖剮。伍孚至死罵聲不斷。正是:

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

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董卓自此出入常帶甲士護衛,就怕有人行刺。

袁紹在渤海,聽聞董卓弄權,便差人送密書給司徒王允。

書中大致寫道: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您放任他跋扈囂張,如若不聞不問,豈能算報國效忠之臣?我如今集結兵馬,想要掃清王室,卻不敢輕舉妄動。您若有心,應當趁機圖謀。若有差遣,定當奉命。

王允收到書信,苦思冥想卻無良計。

一日,在侍班閣子內見舊臣都在,王允說:“今日老夫賤降,晚間敢屈眾位到舍下小酌。”

眾官都說:“必來祝壽。”

當晚王允在後堂設宴,公卿都到了。

酒過數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眾官驚問:“司徒貴誕,為何悲傷?”

王允說:“今日並非賤降,只因想與諸位一敘,唯恐董卓生疑,所以託詞罷了。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朝不保夕。

想那高祖誅秦滅楚,擁有天下;誰想到傳至今日,竟要喪於董卓之手!這便是我哭泣的原因。”

於是眾官皆哭。

座中有一人鼓掌大笑道:“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嗎?”

王允一看,乃是驍騎校尉曹操。

王允怒曰:“你祖宗也食漢朝俸祿,如今不思報國反倒嘲笑?”

曹操說:“我並非笑別的事,笑諸位沒有一個能想出殺董卓的計策。我曹操雖然不才,倒有一計可殺董卓!”

今日說書到此為止,欲知曹孟德有何良策,且聽下回分解!”

說完,趙無量迅速離場步入後堂。

在場看客仍未回神,細細品味。

一個角落裡,身著便服的曹操眼神陰厲。

今日他正好就收到了王允邀約,今晚便要到其府上赴宴祝壽,而且,他腦子裡真的就有一個刺殺董卓的計劃!

與那說書人所說一模一樣!

那說書人預知到了今天的事,更預知到了今後的事!可恨他竟然說到這裡就不說了!

曹操心中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此前聽說無量先生重現洛陽,他曾派曹洪前去問罪,誰曾想曹洪帶著一身傷回來,說是被趙無量僕人打的!

曹操何許人也,他想得到的東西豈會輕易放手?

深夜,派出一隊武士潛入趙無量居住的廂房,只聽聞密集的雷聲響起,雷光閃爍,之後再無聲息。

次日,他派去的武士浮屍於護城河上,死狀怪異,渾身焦黑。

此時洛陽城內如此形勢,又不好調遣大軍圍剿,只得作罷!

結合種種跡象,曹操最終確定這位無量先生乃是身懷奇門之術,能預知未來的方外之人了!

看來對於這位無量先生,只能以禮相待,不可硬來了!

事已至此,若是逼急了他,曹操也不敢保證趙無量會不會半夜潛進曹府行刺!

於是曹操命人暗中送上金銀玉器,趙無量照單全收,曹操這才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