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洛陽亂
你說我聽下一句是什麼 順利發財幸運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月色如血,籠罩在洛陽城的上空,為這座千年古都蒙上了一層神秘而肅殺的氣息。
城內,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此刻顯得格外空曠,只有零星的行人匆匆而過,臉上帶著驚恐與不安。
因為一則訊息傳出,天下譁然!
董卓罷黜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隨著小皇帝的退位,洛陽城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
董卓宣佈自已為相國,掌握朝政大權,一時間,整個洛陽城都籠罩在他的陰影之下。
隨後又一則訊息傳出,董卓鳩殺少帝,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
更是以殘殺百姓取樂。
一時間,整個洛陽都瀰漫著一股恐怖的氛圍!
夜晚的洛陽城,彷彿變成了一座死城。只有偶爾傳來的馬蹄聲和兵器碰撞的聲音,才能打破這死一般的寂靜。
在這樣的氛圍中,人們開始懷念起以前的日子,懷念那個和平安寧的洛陽城。
然而,他們也知道,這一切都已經回不去了。
在董卓的統治下,他們只能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期待著有一天能夠擺脫這位權臣的束縛。
日間,洛陽最大的酒樓內,平日熱鬧喧囂來來往往的酒客都少了許多,顯得有些冷清。
酒客們壓低聲音交頭接耳,再也不復往日的喧鬧嘈雜之聲。
“唉,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道啊?竟然有人膽敢廢除皇帝,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到了極點啊!”
“何止廢帝啊!少帝都被殺了,董卓還夜宿龍床呢,但依我看吶,恐怕是大漢王朝的氣運已經走到盡頭了吧,要不然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你們看看,最近這些年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到處都有人起兵造反,朝堂之上更是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亂世即將來臨,像我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又該如何生存下去呢?”
“要不乾脆去投靠一方軍閥算了,說不定還能立下一番功業,為自已掙得一個光明的未來!”
“可是現在的局勢還很不明朗,誰也說不準啊!萬一不小心掉進了火坑裡,那可就慘了!”
“聽說那日董卓提出要廢帝之時,袁紹袁本初曾拔劍相對,怒言:吾劍也未曾不利!當真英雄啊!”
“哦?袁紹竟有如此氣魄?袁家四世三公,袁紹手下又有兵馬,說不準此人會成為亂世英雄!”
“我看那曹操也不差,聽聞十常侍之亂,就是曹操救回天子的!“
“誒?我怎麼聽說是一個叫劉備的縣尉營救的天子?”
“害,誰知道呢!”
“不過照目前來看,董卓勢大,又得呂布這一猛將,還不知道這局勢會變成什麼樣呢!苦的都是咱們老百姓啊!”
“唉,可不是麼?王侯將相真是有種啊!”
“誒?開始了,無量先生出來了!不知道他今天會講什麼內容!”
趙無量緩緩走到臺上,摺扇重重拍下:“列位看官,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這朝堂風雲!且聽我道來。
(看客:嘶!無量先生膽子真大!敢在這節骨眼上說這麼敏感的內容,真不怕那董卓麼?)
(看客:嘖嘖,好膽!)
(看客:哼!也不是人人怕那殘暴無道的惡賊!為一已私慾,竟然不顧百姓的死活,肆意屠殺、掠奪,倒行逆施,人人得而誅之!)
(看客:多行不義必自斃,且看那董卓能蹦躂到幾時!)
話說那袁紹拔劍怒言:吾劍也未嘗不利!董卓怒極,欲殺袁紹,幸有李儒趕忙制止,言道:“事尚未定,不可貿然殺戮。”
只見袁紹手提寶劍,怒衝衝辭別百官,將節懸掛東門,直奔冀州而去。
董卓轉頭對太傅袁隗說道:“你這侄兒好生無禮,看在您的面上,我暫且饒他。這廢立之事,您意下如何?”
袁隗應道:“太尉您所見甚是。”
董卓當即厲聲道:“誰敢阻攔這重大決議,定以軍法論處!”
群臣聞之,皆震恐萬分,紛紛應道:“一切聽從尊命。”
(看客:呵!這就是咱們大漢的忠臣啊!呵呵!面對董卓,竟無一人敢出言反對!風骨何在?)
(看客:呵呵,但凡有點硬骨頭,也不至於讓那十常侍禍害朝綱,也不會讓那董卓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看客:原來先生說的竟是當日朝堂之中的事,只是先生如何得知如此詳細?)
(看客:害,這還不簡單,有人罩著唄!肯定是朝中有人將訊息透露給先生,甚至說,先生可能就是朝中某些人推出來的,特地在民間說書,引導輿論!)
宴罷,董卓又問侍中周毖、校尉伍瓊:“袁紹此番離去,會怎樣?”
周毖回說:“袁紹心懷忿怒離去,若是追逼太急,勢必會生變故。
且袁氏家族四代樹恩,其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倘若他廣納豪傑、聚集徒眾,英雄趁勢而起,那山東之地可就不歸您所有了。
不如赦免他,授予他一郡太守之職,那袁紹定會因免罪而欣喜,必無禍患。”
伍瓊也道:“袁紹好謀卻無決斷,不足為慮。確實不如給他個郡守之職,以收攬民心。”
董卓聽從了他們的建議,當日便差人封袁紹為渤海太守。
董卓請皇帝升嘉德殿,大會文武。
董卓拔劍在手,對著眾人說道:“天子昏庸懦弱,不足以君臨天下。今有策文一道,應當宣讀。”
李儒念道:“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慼,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讀完策文,董卓便喝令左右扶皇帝下殿,解下其璽綬,讓皇帝北面長跪,稱臣聽命。
又令太后脫去服飾等候敕令。
皇帝與太后皆號哭不止,群臣無不悲痛悽慘。
(看客:惡賊逆天而行,必將死無全屍!)
(看客:廢帝的細節竟是如此!我等百姓只知董卓廢帝,卻不知竟是如此!簡直一派胡言!若我在場,必定血濺五步也要讓那董卓掉一塊肉!)
階下,一位大臣的身影顯得格外突兀。
他身著朝服,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可侵犯的威嚴,但此刻,那雙眸子卻燃燒著熊熊怒火。
他憤怒地高舉著雙手,聲音鏗鏘有力,猶如雷霆般迴盪在空曠的大殿內。
“賊臣董卓,你竟敢有這欺天的陰謀!吾身為大漢臣子,豈能坐視不理?今日,吾當以頸血濺你,以示天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