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羽扇綸巾談笑間,決勝千里定乾坤。
你說我聽下一句是什麼 順利發財幸運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徐晃在官渡之戰中打敗了顏良,攻下了白馬城,跟隨曹操征討北方的三郡烏丸,在白狼山之戰中斬殺蹋頓及部落中許多有名望的王,屢立戰功!
曹操稱讚他“有周亞夫之風”。
嗜血的獨狼魏延。
魏延,字文長,蜀漢名將。
魏延勇猛過人,善於用兵,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跟隨劉備入蜀作戰,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
魏延的軍事才能較為突出,曾向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謀”,但未被採納。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作為重要將領,多次參與作戰,表現出色。
然而,魏延性格高傲,與朝中一些官員關係不睦。諸葛亮死後,魏延因與楊儀爭權,最終被馬岱所斬。
(劉備用低不可聞的聲音喃喃自語:入蜀,北伐,諸葛亮……趙雲,黃忠,馬超,魏延……樊城之圍……曹魏……東吳……)
百勝將張郃,字儁乂,曹魏著名將領。
張郃早年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歸屬韓馥,後轉投袁紹。
在官渡之戰中,他歸降曹操,此後跟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看客:哦豁,西涼錦公子吃癟了!)
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能根據戰場局勢靈活應變。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張郃成為曹魏對抗蜀軍的重要將領。
(看客:諸葛亮就是前面說的蜀漢諸葛丞相吧?)
(看客:照這麼看,北伐應該就是伐曹魏了!)
在街亭之戰中,張郃指揮作戰,擊敗馬謖,使得蜀軍的第一次北伐受挫。
(劉備:街亭之戰……馬謖……)
張郃一生征戰無數,為曹魏政權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最終在木門道中箭身亡。
以上就是我要說的三國名將,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將名垂千古,一時間也說不完。”
說了這麼多,趙無量也有些累了,喝了兩杯安卓續上的熱茶暫作休息。
這時有人發問:“先生,你老是說三國三國,是哪三個國?”
趙無量笑笑:“我只負責說書,至於其他的,你們自已猜!”
“先生,如今朝廷動盪,戰亂四起,是否會真的變成你說書中的那樣?”
趙無量神秘一笑,露出一個懂的都懂的表情說道:“靜觀其變!”
不等眾人慢慢消化,趙無量又繼續緩緩道:“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頂級謀士文臣,他們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多個方面為各自的主公出謀劃策,為國家的興盛或衰敗起著決定性作用。
正所謂:
智計無雙謀士群,三國鼎立顯英魂。
羽扇綸巾談笑間,決勝千里定乾坤。
諸葛神機妙算策,赤壁東風助火焚。
仲達深沉藏不露,曹魏江山穩固存。
子敬巧計聯劉備,孫劉共抗曹魏軍。
士元奇謀出奇兵,西川落入手中擒。
文若荀彧輔曹公,智略深沉建奇功。
公瑾雄才冠江東,赤壁一戰震蒼穹。
謀士英名傳千古,智勇雙全世所崇。
三國紛爭多戰事,謀士運籌定雌雄。
(看客:好詩!)
(看客: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首先就是臥龍--諸葛亮,字孔明,蜀漢丞相,具備經天緯地之才,多智近妖。
他一生為蜀漢鞠躬盡瘁,在內政方面立法公開、執法公平;在軍事上治軍嚴格,善用兵法。
諸葛亮幾乎以一人之力,撐起了蜀漢的半邊天。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從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經典戰役中,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信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一個集智慧、忠誠、奉獻、高尚於一身的傳奇人物。
(看客:這還真是國家棟梁啊!)
(看客:以一已之力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
(看客:這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
(看客:讓你多看書你不信!)
(劉備:諸葛孔明......)
冢虎--司馬懿,字仲達,曹魏重要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同時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他深諳人心,善於治國安邦,軍事方面,他善於運用奇謀妙計,以少勝多,多次在戰場上取得驚人的勝利。
率領魏軍成功抵禦了諸葛亮的北伐,並遠征平定了遼東。
善隱忍,發動高平陵之變、架空曹魏政權篡魏,奠定了西晉王朝,硬生生熬死曹家三代人,可以說算是整個三國時期的最終贏家!
(看客:臥槽!極品老6啊!)
(看客:這麼能活?)
(看客:這才是真正的梟雄!放長線釣大魚啊!)
(看客:只要我能忍能活,最後贏的就是我。)
鬼才--郭嘉,字奉孝。曹操早期的重要謀士,被曹操贊為“奇佐”。
他才智超群,具有超前的戰略眼光,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功勳。
其提出的《十勝十敗論》,將官渡之戰前夕的敵我優劣分析得十分透徹,最終以少勝多!
在征討呂布、官渡之戰中屢獻奇策,助曹操平定呂布、河北、烏桓等地,更是識人善用,曾向曹操推薦了許多有才能的人,如荀彧、荀攸、程昱等,這些人都成為了曹操的重要謀士,為曹操的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惜英年早逝。
後人笑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看客:先生能不能講講官渡之戰啊?好奇。)
(看客:平定呂布?天下第一的呂布原來最後栽在了曹操手裡!)
(看客:可惜了,天妒英才啊!)
· 王佐之才--荀彧,字文若,時人尊稱“荀令君”。
· 居中持重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
· 他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等戰略。
· 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堪稱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
· 他能洞察天下大勢,精準把握人心,有著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戰略眼光,還善於舉薦人才,為曹魏推薦了郭嘉、賈詡、陳群等大批賢才,是曹操一統北方的重要功臣。
· (看客:這還真是大賢臣啊!)
· (看客:能與張子房媲美?這個評價真的很高了!)
· (看客:竟然敢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膽大包天啊!)
· (關羽:倒反天罡!)
鳳雛--龐統,字士元,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民間有傳言“臥龍鳳雛,得一可而安天下!”。
他性格正直,有國士之風,不拘小節,性格直率,敢於直言進諫。
早期曾在周瑜麾下,後投靠劉備,被封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平起平坐。
他曾為劉備進取西川出謀劃策,可惜英年早逝於落鳳坡。
(看客:又一個英年早逝,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怕是有更輝煌的戰績吧?)
(看客:人家英年早逝都能有這樣的成就,我們白活幾十年,村口的狗都不認得咱們!)
(看客:就怪他叫鳳雛,遇到落鳳坡,這不是天意嗎?)
毒士--賈詡,字文和。
精通兵法,善於用兵,智謀超群、深諳人性且擅長審時度勢。
在李傕、郭汜等人與董卓餘黨爭權時,賈詡獻上反攻計策,成功為董卓報仇並鞏固了自身的地位。
(看客:這不就是之前說書裡董卓的謀士麼?)
(看客:對,就是他!就是他建議董卓廢帝。)
官渡之戰前,賈詡勸張繡歸降曹操,為曹操的統一北方大業減少了阻力。
渭南之戰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了馬超、韓遂的聯盟,使得曹操能夠一舉平定關中。
(看客:嘖嘖,洞察人心,真是個老銀幣。)
(關羽:哼!狡詐小人。)
美周郎--周瑜,字公瑾。
出身世家望族,外貌出眾,還精通音律,素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譽。
他文能提筆定江山,武能馬上安乾坤,21歲起隨孫策平定江東。
指揮了赤壁之戰,採用火攻以少勝多,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之後又在南郡之戰挫敗曹仁。
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看客:好一個文武雙全的美周郎!)
(看客:這真是人生贏家啊!妥妥的人生贏家!)
· 陸遜,字伯言。文武雙全,深謀遠慮,忠誠耿直,深得孫權器重,被贊為“社稷之臣”。
· 曾參與襲取荊州行動,在夷陵之戰中,陸遜火燒連營,大破蜀漢軍四十餘營,此戰成為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
此戰役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列三國三大戰役,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他文武兼備,不僅在軍事上屢建奇功,還能為國家的政治穩定和長遠發展出謀劃策,後官至丞相。
(看客:火燒連營?聽起來好刺激啊!)
(看客:大破蜀軍四十餘營,何等輝煌啊!)
(看客:關羽水淹七軍,陸遜火燒連營,何等壯哉啊!)
(看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三大戰役,好想聽先生說這三大戰役啊!光想想就覺得刺激了。)
(劉備:陸伯言......)
法正,字孝直。博學多才,智勇雙全,善於奇謀,深受劉備器重與信任。
法正最初是劉璋的部下,但劉璋並非善於用人的君主,法正因此懷才不遇。
劉備圍困成都時,法正勸說劉璋投降,為劉備奪取益州立下大功。
隨劉備進取漢中,並獻計成功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為劉備進一步鞏固在漢中的勢力提供了重要支援。
(看客:劉備入蜀,最後建立蜀漢?)
(看客:小聲點,劉備就在那邊呢!)
魯肅,字子敬。東吳重要謀士,擁有大智大勇,性格坦蕩豪爽。
出身於鉅富之家,性格豪爽,喜好施捨。他變賣家產,大散財貨,賑濟貧困,結交士眾,深受鄉民擁戴。
(看客:好想和他做朋友啊!)
(看客:我也想!)
(看客:算我一個!)
他雖在軍陣,但手不釋卷,善於談論,能屬文辭。
他深謀遠慮,有過人之明,他提出“鼎足江東以觀天下”的戰略構想,極力促成吳蜀聯盟,聯合抗曹,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做出了極大貢獻。
當然,關於謀士的排名,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也取決於個人對這些謀士的功績、才能和影響力的理解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