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總舵,聚義堂內。
解風端坐首位,粗糙的手指緩緩摩挲著那封燙金戰帖,黃睛半闔。
堂下十餘名長老分列兩側,吵嚷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放他孃的屁!“執法長老趙鐵掌拍案而起,滿臉橫肉亂顫,“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崽子,也配給咱們下戰帖?老子當年跟著老幫主打江山的時候,他爹還在穿開襠褲呢!“
“趙長老此言差矣。“另一長老呂文煥捋著花白鬍須慢條斯理道,“那林遠圖當年七十二路辟邪劍法……“
“辟邪個球!“刑堂長老馬大元一口濃痰吐在地上,“老子在福州分舵待了八年,就沒見過林震南使過什麼像樣劍法!去年青城派餘滄海帶人殺上門時,那慫包連個屁都不敢放!“
“再說了,林遠圖當年可是靠【辟邪劍法】名震江湖,這林平之要是真得了真傳,也該使劍才對。可如今他卻得了個【槍靈】的外號,嘿,真是莫名其妙,說不定就是個譁眾取寵的主兒。”一位長老附和著,臉上帶著嘲諷的笑意。
角落裡突然傳來聲冷笑:“馬長老訊息倒是靈通,莫不是跟青城派有什麼勾當?“
說話的是掌管漕運的孫長老,正用銼刀修著指甲。
“孫老四!“馬大元漲紅了臉,“你他孃的在女人堆裡泡久了,連人話都不會說了?“
“總比某些人強。“孫長老吹了吹指甲屑,“聽說馬長老上月收了洞庭水寨三成乾股?這買賣做得……“
“夠了!“呂文煥重重咳嗽一聲,“說正事。那林平之既能連敗麻風、劉山……“
“放屁!“趙鐵掌一腳踹翻茶几,“麻風那點三腳貓功夫,老子三招就能撂倒!至於劉山……“他突然淫笑兩聲,“誰不知道他相好的上月剛給他戴了綠帽,怕是腿都軟了!“
女眷管事周婆婆拄著蛇頭杖陰惻惻道:“趙長老這般清楚,莫非那姘頭你也嘗過滋味?“
“老虔婆!“趙鐵掌暴跳如雷,“信不信老子……“
“砰!“
解風猛地一拍桌子,這一聲巨響,猶如平地炸響的驚雷,眾人只覺耳中嗡鳴,屋頂簌簌落下塵土。
“都給我閉嘴!“
解風緩緩起身,褐色衣袍無風自動。他目光如刀掃過眾人,每個被盯住的長老都不自覺地縮了縮脖子。
他對這些個長老們真是失望透頂,遇到事情只會互相扯皮,沒有幾個能辦實事的。
他在接到林平之的戰帖後,早就有了決定。
只是故意不語,想看一下眾人的成色。
本指望能集思廣益,“眾人拾柴火焰高”,可沒想到,看到的卻是這般“烏合之眾”的醜態。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初接幫主之位時,老幫主臨終的嘆息:“江湖風雨急,打狗棒...要打的可不止是外人啊……“
解風轉頭看向一旁自剛才就一直沉默不語的男子,男子約莫三十上下,正方下頷留著一團寸長的鬍鬚,淡黃色,鬆軟,給人一副和善的感覺。
“蘇均,說說你的發現。”
言語之中似有期待。
解風一發話,眾人皆看向被稱作蘇均的男子,解風話裡的看重之意不予言表。
有人眼底閃過妒忌之色,但很快掩去;也有人露出羨慕佩服之情。
各人各意!
蘇均睜開了一直閉著的眼睛,那眸中流露的精光瞬間給原本平凡的五官增添了一份奇異的魅力,不復和善之樣,顯得神秘高冷,精明強幹,有一定距離感,不那麼容易親近。
正是丐幫如今的傳功長老,唯三的一流高手——蘇均。
蘇均是解風從丐幫眾多流浪兒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從小帶在身邊教導的親傳弟子,也是解風親手培養的接班人。
他天資不凡,在解風教導下武功、見識俱是高人一等。在二十六歲那年邁入一流之境後,斬山寇,除水匪,擒盜賊,短短數年,為丐幫立下汗馬功勞。
解風知道蘇均雖有點傲氣,本質上也仍是重情重義的,願意信任朋友兄弟,知人善任,頗具領導才幹,指揮作戰時身先士卒,性格堅毅,膽識過人,擁有一身傲骨。
故被擢升為【傳功長老】,丐幫的【傳功長老】負責丐幫內部的武功保管和弟子教導,這是解風給蘇均鋪的路。
蘇均功勞有了,但只有“威”而沒有“望”!
透過教導弟子可以為其獲得弟子們的感恩和擁戴,為其聚集人望。
而保管丐幫武功必須得武藝高強之輩,之前是解風自己保管,現在交給了蘇均,並讓其可自行觀摩。
【降龍掌法】、【少陽玄功】、【纏身十八打棍法】、【潛龍護寶盤旋十八打棒法】、【七指竹】、【八仙掌】等等。
所以蘇均武藝日漸深厚,已經直追解風。
“師父。“蘇均抱拳行禮,聲音清朗如劍鳴,“弟子已查探到比武經過。“
堂中眾長老聞言紛紛側目。
解風撫須頷首:“繼續。“
“麻風的金鐘罩已練至第七重。“蘇均指尖輕叩案几,“劉山的快刀三十六式……“他突然並指成刀,在空中劃出三道殘影,“能同時斬斷三根香頭。“
角落裡傳來倒吸冷氣的聲音。
執法長老趙鐵掌臉色微變——他上月與劉山切磋時,竟未逼出對方這手絕活。
蘇均繼續道:“此二人輸的心服口服,皆言林平之的槍又重又穩又快。”
解風一拍桌子,朗笑道:“好,哈哈哈,這樣才有意思。”
“聽聞林平之連續比試,身心必有疲倦。現在已經是四月中旬了,我不佔他便宜,讓其修整一月,五月十五,請他上君山一會。”
……
江湖風訊,向來比春風更快三分。
林平之挑戰丐幫幫主解風的訊息,就像一粒火星濺入油鍋,剎那間燃遍三湘四水。
太淵倚在客棧窗前,望著街上奔走相告的江湖客,不禁莞爾——這世上沒有電報網路,可那些走鏢的、賣藝的、說書的、跑船的,個個都是活信鴿。
晨光尚未穿透巴陵城的薄霧。
城北茶棚的說書人已經拍響醒木:“話說那'槍靈'林平之,一杆銀槍挑翻十八路好漢……“
到了晌午,城南碼頭的苦力們歇腳時,都在比劃著想象中的絕世槍法。
及至暮鼓響起,連青樓裡的琵琶女都在彈唱新編的小曲:“君山月,少年槍……“
第二日拂曉,衡陽城的早市上,賣炊餅的老漢與挑柴的樵夫爭得面紅耳赤。
“解幫主三十年前就……“
“你懂什麼!那林家小哥……“
湘江的漁舟裡,艄公一網撒下去,撈起的魚兒還沒甲板上議論此事的乘客多。
本來只是類似於閉門切磋武藝,友好交流的比武,經過這些人大肆渲染,彷彿變成了江湖後輩俊傑要撬動江湖前輩的地位的一站。
特別是一些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各派年輕弟子,更是關注。
江湖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這個江湖已經被老一輩的人給把握話語權太久了,也該輪到年輕人出頭了。
有人興奮,有人鄙夷。
但不管如何,皆是往君山趕去,希望能一睹大戰。
太淵望著湖面上漸密的帆影,輕撫腰間酒葫蘆。
這江湖,終究是耐不住寂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