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古稱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東衡州為韶州。

丹霞山發育在南嶺褶皺帶中央的構造盆地中,具有單體型別的多樣性和地貌景觀的珍奇性。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

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官道上,人影幢幢,三教九流,各色各樣。

林平之的步伐已不再像之前那般奇異,從武夷山到韶關,師徒二人慢悠悠地走了二十多天。這段時間裡,林平之已將內壯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雖不能說小成,但也算是初窺門徑了。

兩人正沿著蜿蜒小道前行。

他跟在太淵身後,忍不住問道:“師父,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何方?”

跟在太淵身邊都半年多了,林平之心裡清楚,自家師父平日裡看似優哉遊哉,仿若閒雲野鶴,漫步天地間,一派自在無為的模樣。

可實際上,師父一舉一動皆有著明確目標,只不過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不刻意強求,不乖張行事,也從不焦躁,始終懷揣著一顆平常心,笑對天下諸事。

太淵抬眸,目光望向遠方,語氣平和地說道:“曹溪南華禪寺。”

林平之一聽,不禁歪著頭,眉頭輕皺,在腦海裡仔細搜尋了一番,確定自己從未聽過這個名字。但他心裡明白,能讓師父不辭辛勞前往的地方,必定不是什麼籍籍無名之所。

太淵瞧出林平之滿臉困惑,便反問道:“平之,你可知道禪宗?”

“知道,這個我知道!”林平之眼睛一亮,忙不迭點頭,“少林寺便是禪宗祖庭嘛!我還去過福建莆田的南少林,弟子前去上過香呢。師父,您此番是要去與人論禪嗎?那為何不去少林寺,反倒要去這南華禪寺呢?”

太淵輕輕瞥了林平之一眼,神色平靜,問道:“那你且說說,如今這少林寺,你聽聞最廣的傳言是什麼?”

“天下武功出少林!”林平之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話一出口,他立馬縮了縮脖子,意識到自己似乎說錯了話。在自家師父面前誇讚其他門派,還是在道士面前誇佛寺,林平之頓時覺得自己膽兒肥了。

太淵輕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所以說啊,少林寺是禪宗,但禪宗不是少林寺。”

林平之眉頭緊皺,撓了撓頭:“額……弟子不是很明白。這跟我們現在要去的那南華禪寺有何關聯?”

太淵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繼續問道:“慧能這個名字,你應該聽說過吧?”

林平之嘴角一扯,語氣中帶著幾分自信:“弟子就算再孤陋寡聞,大名鼎鼎的‘六祖’慧能大師還是知道的。”

太淵點了點頭,語氣平靜:“這南華禪寺就是慧能大師傳下禪法的發源地,為六祖道場。”

林平之聞言,瞪大了眼睛,語氣中滿是驚訝:“啊……六祖……六祖道場?但怎麼在江湖上籍籍無名呢?”

太淵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幾分深意:“你也說了,是在江湖上沒有名聲。但無論學術還是宗教層面,它都是一處聖地!”他說這話時,特地加重了“江湖”二字的讀音。

林平之聽出了師父的強調,低頭琢磨了一會兒,忽然眼睛一亮,抬頭問道:“師父,您的意思是,現在的少林寺的大師們都沉迷於練武而疏於佛法,沒有能和師父您論禪的人了,所以才來南華禪寺的嗎?”

他問這話時,眼中滿是期待,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誰不想自己的師父越厲害越好?這幾個月跟著太淵,他見識過儒家聖人的書院,道家祖師的道場,現在又要去釋家的祖庭了嗎?

太淵反手一揚,手中的“歸真”輕輕敲在林平之的大腿彎處,打得他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太淵眉頭微皺,語氣中帶著幾分斥責:“說話不經腦子,禍從口出的老毛病又犯了是吧!”

林平之揉了揉被敲疼的腿,連忙低頭認錯:“師父教訓的是,弟子知錯了。”

太淵冷哼一聲,語氣稍緩:“如今的少林寺,練武強身之風盛行,真正一門心思參禪修法的高僧確實少了些。但這不代表寺內就沒有大德高僧。少林聲名遠揚,往來之人眾多,時間一長,難免會混入一些驕橫跋扈之徒。為師此去,是為了論禪問道,可不是去惹是生非、與人打架的,所以少林寺並非首選之地。”

林平之當下端正態度,微微欠身,語氣誠懇:“是弟子孟浪了,師父莫怪。”

太淵看了他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教誨:“你現在雖然功夫有進步,但更要戒驕戒躁。求道路上,既要有勇猛精進之情,也要有如履薄冰之心。”

林平之重重點頭,神色認真:“弟子謹記。”

他知道師父是為自己考慮,但心中的疑惑仍未解開,忍不住問道:“師父,這南華禪寺跟六祖之間到底有什麼故事呢?”

太淵聞言,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耐心:“那可就得好好跟你說上一番了,免得以後出去後顯得孤陋寡聞。”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你可能聽過一些民間傳說。五祖弘忍有兩大弟子,慧能與神秀。神秀早年博覽五經,學通三藏,人稱為上座,擔任‘教授阿闍梨’。他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一偈呈現,但沒有得到弘忍大師的讚許。”

林平之聽得入神,道:“這個弟子聽說過。”

太淵點點頭,繼續說道:“而慧能目不識丁,但了悟佛心。他見了神秀的詩,直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喜,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認為慧能已經覺悟了,便將衣缽傳給了他。”

林平之聽得連連點頭,道:““這個故事,弟子確實有所耳聞。”

太淵說道:“好,我們不管慧能到底是識不識字,反正最後五祖的衣缽是傳給了他,世人稱其為禪宗六祖。六祖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也稱“曹溪禪”,曹溪禪所謂“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林平之眉頭一皺,忍不住問道:“師父,“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