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春,邯鄲城外,十里長亭。
轉眼之間兩年過去了,趙政和姬丹都長大了不少,如今也都是八歲的的小少年了。高漸離出落得越發的俊俏,年齡的增長並沒讓高漸離變得循規蹈矩,反而越發的不羈,之前他的頭上還梳著一個小小的髮髻可現在已經沒有了,那一頭黑髮就那麼隨意的披散下來。當微風吹亂髮絲擋住視線的時候,高漸離也不用手去理,而是隨意的甩甩腦袋,那樣子說不出的瀟灑。
趙高跪坐在趙政身後將事先準備好的點心果品擺在小桌上,隨後給趙政和太子丹滿上了酒。
趙政雙手端起酒杯,他看著姬丹眼中滿是不捨,而姬丹的眼中也有淚光閃爍。姬丹要回燕國了,在此之前趙政和姬丹、高漸離一起將整個邯鄲城重新遊玩了一遍。在那些日子裡,趙政和姬丹每天形影不離,不管做什麼都在一起。
邯鄲城內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這對少年的足跡和他們爽朗的笑聲。今天是姬丹離開邯鄲的日子,也是兄弟倆離別的日子。
趙政:“阿丹,飲了這杯酒一路珍重。”
姬丹端杯和趙政輕輕一碰,兄弟倆一起喝乾了這杯酒。趙政親手給姬丹斟滿了酒,姬丹問他:“阿政,還記得那年在趙王城上說過的話嗎?”
趙政:“我記得,有漸離為證我怎能忘卻。阿丹,你是太子,你肯定能比我更早的成為燕王,到那時你一定要按照我們說好的去做。”
姬丹點點頭說:“阿政你早點回秦吧,邯鄲再好可不是咸陽啊。”
“阿丹,我知道,但我要聽大兄的安排。”
姬丹:“白家大兄因何事不來送我?”
趙政:“平原君病重,大兄留在平原君府上半個月了,持子孫之禮每天親手侍奉平原君飲食進藥,就連趙王知道以後都對大兄讚不絕口。平原君和信陵君共同舉薦大兄入朝為官,趙王本已心動,但是卻被大兄拒絕了。趙王不僅沒生氣,反而對大兄更加看重。阿丹,大兄沒來送你,但卻要我轉述他的話。”
姬丹:“大兄說什麼?”
趙政:“其實就是大兄說過的那首詩,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燕丹:“夕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可我還是不明白大兄這首詩的意思。阿政,我聽說趙王要給大兄更大的官職,據說這次趙王居然連廉頗都說動了,他想要白家大兄做廉頗的副將。還有李牧將軍也跟趙王上了奏疏想把白家大兄招致麾下。阿政,我有點擔心你。”
趙政:“阿丹你放心,大兄這麼做其實是為了我,大兄說我們是時候離開邯鄲了,但是這需要一個契機,大兄要我耐心等待。大兄說現在趙王對我們越是看重,我們回大秦的希望就越大。”
姬丹:“那我就放心了,白家大兄的話一向不錯。”
在燕國使節的催促下,趙政和姬丹依依不捨灑淚而別,十里長亭上的趙政逐漸淡出視野之後,姬丹靠在車上默默垂淚,高漸離心裡也不是滋味,但他依舊好言相勸這才讓姬丹好受了些。
姬丹低頭開啟臨別時趙政送給他的一個木製的盒子,只見木盒內是一把匕首。當姬丹拔出匕首之後高漸離驚呼:“好鋒利的匕首哇!”
姬丹:“阿政為何送我一把匕首?”
高漸離:“防身唄,另外我們在野外宿營時可以用來割肉。看,盒裡有一個羊皮卷兒。”
姬丹開啟羊皮卷一看,只見上面寫到:“此短刃是大兄購自趙國鑄劍名師徐夫人(是個漢子,不是女的),也是大兄專門為太子訂製,此刃鋒利無匹,可切金斷玉,削鐵如泥,堪稱吹毛利刃。大兄特以此贈太子丹。兄白宣。”
姬丹:“原來是大兄為我訂製的利刃,漸離,你說等我當了燕王要不要把大兄請到燕國為將?”
高漸離:“那是必然的,秦國不缺名將,你跟阿政哥把大兄借來為將有何不可,阿政哥定會答應。不要忘了咱們可是有約定的。”
姬丹想到和趙政在趙王城上的約定禁不住露出了笑容。高漸離一見姬丹笑了也很開心,他繼續說到:“太子,莫看我們今天分別,但將來一定還會重聚,到那時我們都會成為名傳天下的人物。唉,就是不知道荊軻怎麼樣了。”
姬丹:“我派人去他老家看過,他叔父死了,但是荊軻沒在家,想來蓋聶先生已經收他為徒了。”
高漸離:“一定是的。這太好了,荊軻一定能成為一個最厲害的劍客,這樣我們四個的約定就能如願了。”
在高漸離和姬丹議論荊軻時,在榆次城外五十里的烏金山中的一棵老歪脖樹下,荊軻手託長劍盤膝坐在樹下的大青石上。
三年前,荊軻懷揣著滿心的期待好不容易在這烏金山中找到了大劍客蓋聶。然而,初次見面時的感覺並不美妙,當時蓋聶只問了荊軻一句:“為何學劍?”
荊軻的回答比較老實,他說:“為我叔父報仇雪恥,同時也想成為天下有名的劍客。”
蓋聶再問:“我若傳你劍術,將來有一天你打敗所有人之後,只要殺了我你就能成為天下第一劍客,你該如何?”
荊軻回答:“我不會和師尊比劍,師尊有生之年荊軻不敢妄稱天下第一。”
聽了這話蓋聶微微皺了皺眉,隨後用雙眼狠狠地瞪著荊軻,小小的荊軻哪裡見過這樣的場景,於是被嚇得不知所措。
蓋聶盯著荊軻一直沒說話,最後還是領著荊軻來見蓋聶的人看不過去了,於是他對蓋聶說:“荊軻還小,有說錯的地方請先生指正。若是先生不想收荊軻為徒還請先生直言。如此也好斷了荊軻念想,免得他一心只想學劍耽誤了其他。”
蓋聶隨後問荊軻:“可曾練過劍?”
荊軻答道:“原來是練刀的,後來想改練劍。在邯鄲時跟人學過三招劍法。”
蓋聶:“練給我看。”
當荊軻演練完三招劍法之後,蓋聶坐在那裡半天不說話。荊軻問道:“先生,您要收我嗎?”
連問三遍也不見蓋聶回答,荊軻無奈躬身施禮後轉身走向門口,不料蓋聶的話從身後傳來。
“我很奇怪,那人教了你三招如此玄妙的劍法你為何不拜他為師?”
“因為他是我的仇人,雖然他不是劍客,但他的劍術卻在一劍君之上。因此我想要戰勝他就只能拜先生為師。”
蓋聶點點頭說:“你留下吧,等我破了這三招劍法之後就正式收你為徒。在此之前我不會教你任何劍法,但你必須每天苦練這三招,要達到慾念一動劍鋒及至的地步。”
就這樣,荊軻留下了。三年過去了,荊軻還是沒被蓋聶正式收為弟子,因為每天蓋聶都會和荊軻比劍,但每天都是蓋聶敗。這不是說小小的荊軻就能打敗第一劍客蓋聶,如果蓋聶想要荊軻死那麼荊軻絕對撐不過半招就會斃命。與其說蓋聶是在和荊軻過招,不如說是在和教荊軻三招劍法的白宣過招,只不過這過招的方式是純粹的技巧的交流而不是出手傷人性命。也就是說經過三年,蓋聶還沒找到破解這三招劍法的辦法,所以荊軻還是無法成為蓋聶的弟子。
不過荊軻也沒達到蓋聶所要求的將這三招劍法練到隨心所欲揮發自如的地步,因為荊軻只想跟蓋聶學劍,根本就沒把心思放在白宣的三招劍法上。
咚咚咚咚,腳步聲由遠及近,荊軻睜開雙眼,他看到蓋聶拎著長劍走了過來,荊軻嘆了口氣起身拔劍等著蓋聶。三年的時間裡,荊軻不是沒想過敷衍一下蓋聶,但是第一劍客就是第一劍客,荊軻的小心思瞞不過蓋聶,荊軻也就不敢放水了。
只用了一招這場比試就停了,荊軻看著蓋聶緊皺的眉頭就知道蓋聶還是沒破解了這三招劍法。
蓋聶:“荊軻,你沒有好好練這三招劍法,對嗎?”
荊軻:“先生,我想跟你學劍。”
蓋聶:“你這孩子真是固執,都說教你三招劍法的人比我高明數倍,難道你就不能去拜他為師嗎?他是打敗了你叔父,可也沒要了你叔父的命啊,他肯教你三招劍法就是有收你為徒的意思,這難道你還不明白嗎?荊軻,你也看出來了,三年了我都沒法破解這劍法,我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破解,所以,你還是去找他,去拜他為師吧。你可以走了。”
荊軻知道蓋聶說的是實話,所以他也沒再哀求,他收拾好記得記得東西拜別蓋聶下了烏金山。可他並不想回邯鄲去拜白宣為師,荊軻覺得天下之大能人異士很多,只要用心去找總能找到。於是他打算遍訪名山大川遍尋天下高手不管是什麼只要是厲害的招數就學。
荊軻一路向西走去,八歲的荊軻一人一劍獨行天下,這一路的坎坷和風險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這一天,荊軻跟著一個商隊行走在路上,這片地方處在秦國、韓國和楚國三國交界地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不管”地段,通常這樣的地段都不太平,是強盜棲身街道的最佳地段。儘管商隊的首領拜了山神土地等等各路神仙,但這倒黴的事還是沒躲過去。
十幾個手拿武器的山賊將荊軻他們圍住了,當肥胖的商隊首領獻上一袋子錢想要買路的時候,那山賊的老大一劍就把商隊首領刺了個透心涼。
山賊首領:“這麼肥的羊只拔一撮毛怎麼行,殺,都給我殺了!”
荊軻眼看著商隊的人一個個倒在自己面前,最後只剩他的時候,荊軻慢慢拔出了長劍,賊人們獰笑著圍住了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