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覺地嚥了下口水,緊張的一動不敢動。
季溫禾抿唇淡笑:“沈大哥,睡覺吧,明天你要早起呢。”
沈榕山嗓音低沉:“嗯,晚安。”
太過激動,他一直到後半夜才睡去。
沈元山來到廚房時,看到他大哥翹起的嘴角,挑了一下眉,神秘兮兮地問:“大哥,有啥好事,說出來讓我們也高興高興。”
瞧他一臉春心萌動的樣,八成跟嫂子有關係。
“別瞎打聽,快洗漱去。”
兩人的事,不想說太多給別人說,哪怕是自已的弟弟們。
“好好好,不問就不問,你跟嫂子越來越好,我們高興。”
他們不是瞎子,大哥和嫂子相處時,總感覺隔著什麼。
沈元山洗漱好:“對了大哥,手繩還拿去集市上賣嗎?”
他們這次進貨多,想去幫著一起。
沈榕山盛飯的手一頓,想了下:“不帶吧,早去早回,院子裡的地得儘快鋪好。”
“好,那就不帶了,拿到村子裡賣。”
吃完飯,天色才矇矇亮。
兩人收拾好,挑著兩個筐,還有兩個籮筐,一會兒再去借兩個。
來到苗招娣家門口,臥房的門虛掩著,裡面的人已經起來了。
沈榕山壓低聲音:“苗嬸,您起了嗎?我是榕山,來借你們的圓筐用用。”
“來了。”她從臥房出來,先到缸邊洗乾淨手。
她丈夫起床去茅房,不小心摔了一跤,正在屋內給他擦洗身上沾到的泥土。
“苗嬸。”
“哎,元山也來了,我去拿給你們。”
苗招娣走進雜物房,從裡面拿出兩個圓筐交給他們。
“給,我家暫時用不上,你們放在家裡,等我家用了,我再去你們家拿。”
沈元山接過:“謝謝苗嬸,您忙,我們還要去集市,先走了。”
“哎,去吧,你們慢點啊。”
“曉得了苗嬸。”
走出一條路後,他嘆了一口氣:“大哥,說我們家日子過得苦,苗嬸家比我們家還苦。”
“樁叔斷了腿,不能下地幹活,更不能去鎮上找活計,一家子的重擔壓在良大哥身上。”
他們家三個男子,還能去鎮上找活計。
苗嬸家只能靠沈良,她自已打絡子,一個月賺不了多少,兒媳婦沒娶上。
沈良今年十九了,親事也沒有媒婆給相看了。
沈榕山比沈良小兩歲,加上沈安國,三人從小關係不錯。
自從他去了戰場後,回來似乎沒有以前交好了,只說過兩次話,他變得不愛說話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眼下我們多想想自已。”
將來若是有能力了,他想幫著他們一把。
進入趙家村,山腳下隱隱約約有幾道身影,彎著腰找野菜,都是一些小姑娘。
沈榕山望著朱大年家的方向:“元山,你去師父家瞧瞧,兔子的傷好些了沒,要是好了,咱們下午過來拿。”
“好,大哥,你去借車,我問完在村口等你。”
徑直來到村尾最後一家,兩條大黑狗‘汪汪’叫了兩聲,朱大年聽到聲音,出來檢視。
“大年叔,我來問問兔子的傷好了沒,好了我們下午過來拿。”
見他身後揹著籮筐,手上還拿著,曉得他要去鎮上:“好的差不多了,正想著明日送你們家呢,你大哥呢?”
沈元山站在院門口,沒有進去,低頭望著扒著門站起身的大黑狗,騰出一隻手,摸著它們的頭。
“大哥去借驢車了,這次去鎮上多進些貨,省得隔三差五往鎮上跑。”
“也是,鎮上太遠,挑回來累人。”朱大年望著籠子裡的野兔,“一會兒我送去你們家。”
“那怎麼好。”
他擺擺手:“我在家沒啥事,去你們村轉轉,你快去吧,別晚了。”
沈元山笑著點頭:“哎,大年叔,我走了啊。”
兩條大黑狗‘汪汪’了兩聲,好似在說‘慢走’。
沈榕山借了驢車,看到他過來,便停下等他。
“大哥,大年叔說一會兒給家裡送去。”
“成,上來吧,早去早回。”
沈元山將筐放上去,在邊上坐好。
沈榕山借驢車的人家叫趙三寶,不到五十歲,不忙時,載著村裡人去鎮上,來回兩文錢。
“老頭子,沈家小子賣貨,村裡人去鎮上的少了,咱家也賺不到什麼錢了。”
坐在屋簷下抽旱菸的男子正是趙三寶,他敲了敲煙桿,無奈地開口:“那能怎麼辦?”
“他不做,還會有別得貨郎進村,你能攔著不讓人家賣貨不成?”
婦人沒好氣地瞥了他一眼:“我沒那意思,怎麼還衝我生氣呢,你要是不高興,對著沈榕山,別對著我。”
“你看看你......”趙三寶無奈,“我沒對你發脾氣,唉......我心裡是不舒服,可沒理攔著人家。”
而且村裡來貨郎是早晚的事,只是他沒想到會是沈榕山。
自從村裡傳開他們家賣貨後,村裡人大多不去鎮上了,以往是半個月去一次,如今半個月早就過了。
驢車出了村,平穩地在道路上跑著。
路邊有走路的人要搭車,招手攔下他們:“小哥,你們是去鎮上不?”
沈元山點頭:“對,去鎮上,你們要是坐車的話,一文錢。”
幾個男子笑著應下:“好。”
上了車後,一人給了一文錢,一路走一路帶,驢車上坐滿了人。
到了鎮上,眾人紛紛下車,快步進入集市。
“大哥,收了十五文錢,怎麼辦?”
沈榕山讓他收好:“回去給三寶叔。”
“為啥?”他不解,這應當算是他們賺得錢吧。
“我想了下,路上帶人,賺到的錢給他,我們來鎮上,也要給兩文錢。”
“眼下家裡買不起驢車,我們日後還要多去借車,因著我們賣貨,三寶叔家沒法帶人來鎮上。”
“賺錢的門路被咱們攔住了,時日久了,心裡必生怨,有些時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且驢車是他家的,我們借了他們的光,才賺到了錢。”
沈榕山拉著驢車,往街道走去。
“我曉得了。”沈元山走在邊上,“要是沒有驢車,咱們也賺不到這十五文。”
以後還要去他們家借驢車,如此一來,他們心底也不會太有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