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春雨綿綿的下午,盧明宇身著便服,走進了位於時空之城郊區的一家不起眼的圖書館。這家圖書館藏書豐富,特別是關於科技史的部分,儲存了許多珍貴的手稿和未公開的研究資料。

他來到科技文獻區,輕聲詢問圖書管理員:“您好,請問有關李博士,就是那位時空科技領域的著名研究者,最近的研究資料或者提及他的書籍在哪裡能找到?”

圖書管理員是一位年長的先生,眼鏡背後的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李博士啊,他的工作確實令人著迷。你算是找對地方了,我們這裡有一些他的早期論文和一些未發表的手稿影印件。”說著,他從書架深處抽出幾本裝訂成冊的手稿影印件,遞給盧明宇。

盧明宇接過資料,快速翻閱起來,他的目光在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文字間跳躍,尋找著任何可能的線索。突然,一篇關於“時間波動與物質影響”的論文吸引了他的注意。在這篇文章的腳註中,李博士提到了一個名為“時間漣漪”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在特定條件下導致現實的微小扭曲,雖然目前尚無實證,但李博士認為這可能是未來時間操控技術的關鍵突破口。

盧明宇心中一動,立即決定嘗試聯絡李博士本人。他透過圖書館的公共通訊終端,謹慎地傳送了一封請求交流的郵件,強調自已是一名對時間理論有濃厚興趣的研究者,希望能有機會深入瞭解李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關於“時間漣漪”的理論。

幾天後,盧明宇收到了回覆,郵件中李博士同意在一次非公開的研討會上與他會面,討論相關議題。這讓盧明宇興奮不已,他意識到這可能是揭開連環案件秘密的關鍵一步。

研討會當天,盧明宇提前到達會場,他環顧四周,發現與會者都是時空科技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李博士準時出現,他身材瘦削,眼神銳利,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在一番簡短的開場白後,李博士開始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們正在探索的‘時間漣漪’,實際上是對時間結構的微擾。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能夠精確控制這些漣漪,理論上就能夠實現對特定時間點的非侵入性觀測,甚至……”李博士說到這裡,有意停頓了一下,環視四周,然後繼續,“甚至可能對現實進行極為微小的修正。”

會議間隙,盧明宇抓住機會與李博士單獨交談。“李博士,我對於您提到的‘時間漣漪’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在它可能與某些現實事件的關聯方面。您是否認為,這項技術可能被錯誤地利用,導致某些……意想不到的後果?”他儘量讓自已的問題聽起來既專業又含蓄。

李博士眉頭微皺,顯然對這個問題有所警覺。“你的擔憂不無道理,任何強大的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但請相信,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致力於確保我們的研究僅用於促進人類福祉。至於你所指的‘後果’,如果有任何線索指向濫用技術的可能性,我願意聽取並考慮。”

盧明宇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更加頻繁地利用自已的技術手段,從外圍收集關於李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的資訊。他利用夜色的掩護,多次返回李博士的住所附近,透過高倍望遠鏡和微型無人機,觀察裝置的每一個微小變化,同時監聽李博士與助手們的對話,試圖從中捕捉到關於裝置功能和實驗目的的線索。

一天深夜,當月光灑在靜謐的街道上,盧明宇再次潛伏在李博士住所附近的隱蔽角落,藉助高科技監聽裝置,他聽到了一場關鍵的對話。

“博士,最新的資料顯示,時間波動調節器的穩定性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但是……”助手張朋 的聲音帶著一絲猶豫。

“但是什麼?”李博士的語氣顯得迫切。

“在我們進行的小規模測試中,儘管時間波動確實產生了,但有跡象表明,它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微小的時間扭曲,雖然持續時間極短,但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問題,大規模應用的風險是巨大的。”小張的話裡透露出深深的憂慮。

盧明宇心中一凜,這段對話證實了他的猜想,時間扭曲正是連環案件中的關鍵要素。他迅速記錄下這一重要資訊,同時思考著如何進一步接近真相,而不引起李博士的警覺。

次日,盧明宇偽裝成一名科技記者,利用精心設計的問題,設法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與李博士進行了簡短的交流。他以撰寫一篇關於時空科技未來展望的專題報道為由,巧妙地引導對話,試圖從李博士口中套取更多關於那臺裝置的資訊。

“李博士,我瞭解到您在時空科技領域有著非凡的成就,特別是您對時間波動的研究,這在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您能談談這項技術未來可能的應用方向嗎?是否有可能解決某些長期存在的歷史謎團?”盧明宇問得恰到好處,既表現出了對李博士工作的高度興趣,又沒有直接觸及敏感話題。

李博士沉吟片刻,似乎在權衡如何回答。他目光深邃,最終開口道:“時間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領域,我們的目標是理解而非操控。當然,如果技術成熟,它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謹慎,以免對現有時間線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幾天後,盧明宇利用自已在科技界的聯絡,巧妙地安排了一場關於“未來科技倫理”的小型研討會,邀請了包括李博士在內的多位時空科技領域的知名學者。在會議間隙,他找了個恰當的時機,看似偶然地與李博士搭話。

“李博士,您的工作一直是我敬佩的物件,特別是您在時間理論上的探索。”盧明宇禮貌地說道,同時保持眼神的真誠與好奇。

李博士微微一笑,顯得有些意外,但很快恢復了平日的嚴謹:“感謝你的關注,盧先生。不過,我必須承認,我們在探索時間的奧秘時,也面臨著諸多倫理與安全的考量。”

“確實,”盧明宇點頭贊同,“我在研究中也時常思考,科技的發展應如何平衡對社會的影響。比如,我聽說您的一項未完成的專案,據說與時間波動有關,那聽起來既令人振奮又讓人擔憂。”

李博士的目光瞬間變得深邃,他審慎地回應:“我的確在研究如何理解時間的深層機制,但任何技術的進步都必須在嚴格控制下進行。我們正努力確保研究的安全性,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

盧明宇捕捉到了李博士話語中的微妙之處,他進一步試探:“那麼,李博士,對於外界傳言說您的研究可能已經觸及了時間操作的邊界,您有什麼看法?”

李博士略微沉吟,然後坦誠地說:“傳言往往誇大其詞。我們的目標是增進對宇宙的理解,而非隨意操控時間。但科學的邊界總是充滿未知,我們正在做的,是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穩健且負責任。”

盧明宇心中一動,直覺告訴他,這臺神秘的裝置很可能就是引發時間倒流現象的關鍵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