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吳三桂:鷹視狼顧,我自己怎麼不知道?
隨著孝莊的拍板,咱大清招撫孫可望的底線徹底劃定了。
除了之前許諾的廣西和高廉雷瓊四府外,貴州和肇慶、南雄、韶州三府也可答應。
但廣州這塊富得流油的地盤,是咱大清無論如何都無法答應的。
以廣府之地的富庶,廣州其他九府加廣西再加貴州都無法企及。
孫國主若是得到了廣州府,其後果咱大清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太后聖明,廣州乃兩廣核心,若是孫可望得之,必會尾大不掉!”嶽樂開口道。
“安親王說的沒錯,只是,太后!”鰲拜沉聲道:“如今我大清餘兵幾無,孫可望在兩廣又寵絡綠營,舉止乖張,他要是真的想要拿下廣州,我大清也無能為力啊!”
此言一出,孝莊幾人的臉色一變。
廣東之事,尚可喜和耿繼茂自然是天天上疏叫苦的。
孫國主帶著綠營、義軍、士紳都把廣州府直接給分了。
尚可喜和耿繼茂如今只剩下了廣州這一座孤城。
這樣的情況他們自然是第一時間通知了自己的主子。
“鰲拜,哀家觀孫可望所為,此人無非就是想要借我大清之手報他的不世之仇.”
“否則歷來種種也不會如此了.”
孝莊看著孫國主的奏疏繼續道。
“他這種唯利是圖之人,哀家最是清楚了,現在的孫可望既想弄死李定國報仇,又想全據兩廣多佔便宜.”
“此等首鼠兩端之人,在大仇未報之前,是絕不會和我大清翻臉的.”
“既然如此,哀家就讓皇上再下一道聖旨,虛與委蛇,對他多加寵絡,同時讓尚可喜和耿繼茂守好廣州,只要廣州沒被孫可望所得,他就成不了氣候.”
“等雲南平定後,咱大清再跟孫可望慢慢地算舊賬!”
孝莊冷笑一生,孫國主此時的表現可謂是讓咱大清既愛又恨。
地圖、人頭、情報,在咱大清看來,孫可望也是為咱大清做出過重大貢獻的。
說獻上滇黔地圖就獻上滇黔地圖。
說闖逆出兵就闖逆出兵。
不僅如此,還順帶著把扶綱的人頭和永曆朝廷的聖旨給送了上來了。
如今又向咱大清示警,向斂兵聚谷一樣,一語驚醒夢中人,讓咱大清驚坐而起,提前知道十萬海寇進犯江南的訊息。
這一樁樁一件件,如果不細究的話,全都是不世之功啊!
至少現在咱大清是覺得孫國主的功勞還是不小的。
只是功勞不小歸功勞不小,人家吳三桂都那樣了,咱大清不一樣防著嗎?
孫國主的兵馬本就是漢王之首,要是再把廣州給了他,那咱大清可就束縛不住了!
“太后所言極是,現如今我大清得先把李定國和永曆給解決了,只要解決這些前明餘孽,無論如何,這天下也算是一統了.”
嶽樂鄭重道:“只是其他的事情我大清都可以緩一緩,但洪承疇和孫可望攻奸之事,卻不得不迅疾處理啊!”
孝莊聞言苦笑一聲,用手扶著額頭緩緩道:“西南究竟發生什麼事了,洪承疇說李定國的斂兵聚谷之計為假,要朝廷防備孫可望.”
“孫可望說洪承疇舉止怪異,讓朝廷小心他的不臣之舉,甚至他還帶上了吳三桂.”
“說在貴州,洪承疇和吳三桂見李定國勢大,有意反正,甚至前明餘孽連王爵和封地都給洪承疇和吳三桂想好了,洪承疇封興化王,永鎮湖廣,吳三桂封漢中王,永鎮川陝!”
“你們都說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策反洪承疇和吳三桂,永曆朝廷還是有一些動作的。
洪承疇的興化王,和吳三桂的漢中王,都是經過了永曆朝廷的認證的。
只不過永曆朝廷連虛名和畫餅都弄不好。
洪承疇和吳三桂的爵位是二字王,和白文選、馬進忠同列。
比起李定國的晉王爵位還是要差了許多。
總的來說,還在策反的階段,李定國就希望洪承疇和吳三桂屈居自己之下了,一字王捨不得給,只好用二字王去糊弄洪吳二人了。
除了虛名外,畫餅李定國和永曆朝廷也沒畫,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大義來招撫。
洪承疇的永鎮湖廣和吳三桂的永鎮川陝,還是孫國主在奏疏中自己加上去的。
永曆朝廷和李定國壓根沒許諾他們分封川陝和湖廣。
這誠意,不能說沒有,只能說聊勝於無。
不過經過孫國主的一番操作後,咱大清倒是覺得永曆朝廷的李定國誠意十足,並且十分合理。
雖然吳三桂的永鎮川陝和洪承疇的永鎮湖廣看起來份量十足。
可川陝和湖廣現在在誰的手上?
咱大清對付南明都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畫餅畫出去了。
以己度人,在明清決戰之際,南明一方把四川、陝西、湖南、湖北給畫出去也挺合理的。
咱大清哪裡能想到,和自己對峙多年的對手,已經徹底地改頭換面,連餅都不願意畫了。
這時候,除了封洪承疇和吳三桂為二字王外。
永曆朝廷還順帶加封鄭鴻逵為真定王。
好在鄭鴻逵此時已經病死,詔書又得被孫國主卡著。
避免了鄭氏集團產生雙王並立,叔侄齟齬的可能性。
鰲拜等人權量了許久後,這才開口。
“太后,永曆和李定國為了拉攏洪承疇和吳三桂,對他們封官加爵,大肆許諾,極有可能,奴才們覺得孫可望所言,並非為虛.”
“只是孫可望暗喻的洪吳叛變之事,奴才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除非我大清兵敗如山倒,否則洪承疇和吳三桂都得掂量掂量,他們叛變的下場!”
孝莊聞言微微點頭。
自從金聲桓、王得仁、姜鑲、李成棟,這幫咱大清的亂臣賊子都死了後。
綠營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反正。
南昌、大同、廣州的累累屍骨,讓綠營將領們頭皮發麻。
即便西營反攻之際,李定國兩蹶名王之時。
綠營將領們也大體在觀望,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反正。
唯恐稍有失誤,自己就身死族滅。
而今我大清雖然在孫可望的渲染下,局勢非常的不好。
但是再壞能有金李反正,兩蹶名王時壞嗎?
要知道現在我大清的兵馬可是在貴州。
不是在湖南,更不是在山西!
“吳應熊還在北京,洪承疇的家眷也不在貴州.”
“只要我大清主力未敗,哀家覺得,洪承疇和吳三桂就絕不會輕易的叛變!只是……”
孝莊捏著佛珠沉聲道:“孫可望在奏疏中所言之事,哀家怎麼覺得也不為假啊!”
“這……”鰲拜等人也犯迷糊了。
在小報告中,孫國主把吳三桂和洪承疇的黑料寫了一個夠。
甚至還直言,他的錦衣衛利用遍佈西南的內應和舊部。
探查到吳三桂曾在酒後吐露,他藏匿了朱三太子!交於某一王姓士紳撫養。
只等叛逆成功,殲滅了咱大清的八旗主力。
吳三桂就要北上陝甘,拿下北京。
再讓朱三太子復歸本性,登基稱帝。
隨後南下滅了李定國和永曆朝廷。
再行曹操之舉,禪位稱帝!
在奏疏中,孫可望把吳三桂的這盤大棋說的有板有眼,有理有據。
就差直接把王士元和山東汶上縣這人名和地名說出去了。
最後孫國主還不忘提醒咱大清,不要被吳三桂甘願賣命的假象所迷惑。
雖然吳三桂已經為咱大清賣命十幾年了,可司馬懿為了奪取曹魏江山,可是足足隱忍了幾十年啊!
所以在奏疏中,正如李定國的斂兵聚谷四字一樣,孫國主專門指出了吳三桂的鷹視狼顧,再三告誡咱大清要小心吳三桂的仲達之舉。
在密密麻麻的真實黑料面前,即便咱大清有著自己的判斷,心裡也不免犯起了嘀咕。
“太后,孫可望的奏疏所列舉的不臣之舉,雖然不似作偽,但也要多加核實才行.”
嶽樂拱手道。
“這個道理哀家自然知曉,無論是洪承疇還是吳三桂我大清都不能輕動.”
孝莊緩緩道:“只是我們不能冤枉了忠臣,但也不能放過了叛逆,洪承疇和吳三桂,哀家的意思是讓手底下的奴才們好好地查上一番.”
“同時讓羅託和趙布泰提起了精神,暗中防備二人,你們覺得如何?”
“太后,要是如此,只怕我前線大軍,將帥不和啊!”濟度擔憂道。
吳三桂是北路軍統帥,羅託和趙布泰是東路軍和南路軍的統帥,而洪承疇則統籌大軍事務。
這四人之間要是各自暗中防著,對咱大清前線大軍的影響可想而知。
“簡親王,那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這……”濟度語塞。
“唉!”孝莊嘆氣道:“事到如今,我大清雖然快一統天下了,可處處都是要命的事務.”
“現在皇上已經急火攻心病倒了,哀家雖然勉力維持,可也覺得力不從心.”
“伱們若是有更好的法子就說出來,要是沒有就先按照哀家的意思辦吧.”
“太后,請保重鳳體啊!”鰲拜等人擔憂不已,再次跪倒在地。
“都起來吧,現在是最後關頭,哀家和皇上還有你們這些奴才,都得咬牙挺過去!”孝莊緩緩開口,堅定道。
“太后說的沒錯,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鰲拜中氣十足道:“只要我等和皇上、太后上下一心,我大清必可渡過難關,一統天下!”
“鰲少保所言不錯,只要我等用心,大清江山必能一統,大清社稷必能安穩!”嶽樂附和道。
一時間隨著鰲拜的帶頭髮言,滿清重臣們精神為之一振。
眼前情況如此,孝莊自然也是鬆了一口氣。
“鄭成功入寇之事交於達素去處理.”
“吳三桂和洪承疇之事,先傳密旨給羅託和趙布泰,讓他們多加防備.”
“而孫可望之事,準備發訊息給湖廣方面,讓他們探探孫可望的口風.”
“除此之外,在招撫孫可望的同時,咱大清也不能不防,線國安和陳德的兵馬暫時不撤.”
“讓他們守好桂林和永州,如此一來,我大清的局勢才能安穩.”
現在咱大清兵力捉襟見肘,但鑑於孫國主的前科。
無論是洪承疇還是咱大清,都不敢不做防備,把貴州清軍的後背交到孫國主的手上。
所以線國安、全節等人的兵馬仍舊留在桂林。
再加上馬雄放棄梧州後,暫時不願意和咱大清翻臉的孫國主,也讓這支兵馬北返。
所以在桂林,孔有德的八千多殘部齊聚。
除了桂林的八千精銳外,在永州原本有陳德和張國柱的八千兵馬。
但是為了加強南路的趙布泰軍,張國柱的三千人被劃入了趙布泰麾下。
在永州就只剩下陳德的五千兵馬作為線國安的後援。
在咱大清看來,孫國主不過幾萬兵馬。
尚可喜和耿繼茂的兩萬精兵便能牽制一大部分。
而線國安等人的八千多兵馬,能戰善戰,又據守桂林堅城。
即便孫可望雖然翻臉,線國安等人也能靠著桂林城防堵住殿前軍的兵鋒,防止孫可望北上湖廣,斷了入黔清軍的後路。
為了以防萬一,在永州洪承疇還留了陳德的五千兵馬與線國安互為犄角。
這樣的佈置,咱大清看來的確是固若金湯,能夠穩定局勢了。
“太后聖明,我大清如此佈置,縱使孫可望鷹眼猶張,狼心未化,也必能讓他投鼠忌器,無隙可乘,踏踏實實為我大清所用!”鰲拜微笑道。
“鰲少保說得沒錯,桂林城堅,昔日李定國圍攻多日尚且未能得手,孫可望的幾萬兵馬,又被平南、靖南二藩牽制.”
濟度也笑道:“縱使他心懷不軌,也根本無法攻下桂林,侵我湖廣!”
第一次桂林之戰後,線國安等人又重新佔據了桂林。
而在肇慶之戰失敗後,李定國率主力返回廣西。
隨後出兵試圖收復梧州和桂林。
只是線國安和馬雄都挫敗了李定國的攻擊。
在桂林城下,缺乏重炮的李定國,連攻七日,耗盡了所有彈藥,依舊無法破城,又由於糧草不繼,無法長時間的圍困桂林。
所以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悻悻而返。
線國安有如此戰績,如今又有陳德作為後援。
咱大清自然覺得孫國主沒有實力突破桂林進入湖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