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禮部的書籍已經編纂好了嗎?”
“太快了!這次的書籍還是李侍郎親自編纂的,如此年輕,卻有如此才學,不錯!”
“這書籍看著與一般的書籍有很大的不同,看來必然有其獨特之處啊!”
看到虞世南拿出拼音、語文、閱讀等書籍,官員們議論紛紛,在見識過李賢的才學之後,他們覺得,這些書籍,必然有獨到之處。
左慈已經看過這幾本書籍,對此,嗤之以鼻,這樣的書籍,除了被李賢收買的虞世南之外,估計陛下和在場的文武大臣,都不會同意的。
他沉聲道:“陛下,這幾本書籍,臣已經看過了,其內容,粗鄙不堪,若是給孩子們啟蒙學習的話,只會誤人子弟!”
恩?聽到左慈所說,在場的文武官員,皆是露出疑惑之色,這幾本書,真的有這麼差嗎?李二剛準備給文武群臣展示這幾本書,聽到左慈所說,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這個左慈,實在是太作死了!“咳咳!陛下,老臣想要看一看這幾本書籍!”
這時,一名年邁的官員上前說道。
緊接著,又有幾名官員上前,想要觀閱語文書籍,李二讓人將書籍分發下去,給在場的大臣們都看一眼。
“恩!這裡面記載的文章,倒不是說粗鄙,就是太粗淺了,講的都是一些小孩子交朋友的事情,有什麼意思?”
“呵呵!這些文章,簡直是毫無思想,與勸學、弟子規比起來,差了最少也有十萬八千里啊!”
“李侍郎,你這些書寫的不行,不過,你年紀還小,不會寫書也是正常的,回頭讓禮部的官員重寫吧!”
“哈哈!這個三字經還有一些意思,人之初、性本善……有趣,可惜,也太粗淺了!學來毫無營養!”
……官員們似然不認同李賢的書籍,卻也因為剛才玻璃茶具的事情,對李賢頗有好感,沒有說太難聽的話。
左慈沉聲道:“諸位,你們難道還沒看到重點嗎?文字!是文字啊!這些並非是我大唐的文字!”
恩!經過左慈提醒,這些人才注意到,這些文字不是他們認知裡的文字,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字,只是,他們為何讀起來如此順暢,毫無違和感?“嘶!左大人若是不提醒的話,我等還沒看出,這文字與我大唐的文字不符呢!”
“陛下,李侍郎編纂的書籍,用的非我大唐文字,這!這不對呀!”
“李侍郎,你難道不應該跟我們解釋一下嗎?要知道,文字可是我民族之魂,如何能夠隨意更改?”
“李侍郎,你從哪裡搞來的這些文字,你這是要竊取我民族之魂,斷我民族之文字啊!”
……發現文字被更改之後,在場的文武官員皆是怒了,言語之間,也沒有了任何情面。
李二眉頭緊皺,對於左慈,更加反感,他剛想開口為李賢解圍,李賢微微一笑,道:“諸位,你們難道還沒發現重點嗎?”
恩?什麼重點?眾人露出疑惑之色,李賢繼續說道:“這些文字,並非是他國文字,而是我獨創的,是大唐文字的簡化版!”
“我更願意將大唐現有的文字,定義為繁體字,而我簡化的這些文字,便是簡體字!”
“你們說的很對,文字乃是我民族之魂,可是,簡體字難道就不是我大唐文字,就不是民族之魂了嗎?”
“文字是什麼?是魂,是傳承知識的媒介,因此,自然是越簡單越好,這樣的文字,即簡化了文字,又保證了民族之魂的存在,難道不好嗎?”
“正因為我民族之魂還在,所以,諸位即便是沒有學習過簡體字,依然可以毫不費力的看懂,這樣的文字,難道不應該被推廣嗎?”
恩!李賢說罷,在場的文武群臣都忍不住點頭,他們能夠輕鬆的看懂這些簡體字,說明文字並未丟掉民族之魂。
左慈此時臉色鐵青,這個李賢,年紀輕輕,居然是個如此有能力的辯才,這也太逆天了吧!“這!這文字有推行的必要嗎?簡體字的存在真的有意義嗎?學習,本就是迎難而上,你卻處處要找藉口,將學習簡單化,這樣能培養出人才嗎?還有,你的這些文章,如此粗鄙,毫無營養,有學的必要嗎?”
左慈被逼急了,繼續道。
其實,李賢推行簡體字,對於左慈來說,並不影響他的任何利益,不過,他現在就是要找李賢的麻煩。
李賢沉聲道:“左大人,學習自然是迎難而上,但是,這個難,應該是學習知識,而不是一定要文字有多難,從古至今,文字一直在演變,變得越來越簡單,這是不變的事實!”
“至於你說的文章太粗淺,毫無營養,呵呵!這是啟蒙教育的書籍,你想要他多難?太深奧的道理,孩子們能理解嗎?”
“什麼是啟蒙教育?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對周圍事物有大概瞭解而不需要深入瞭解的一種教育方法.”
“孩子們年紀小,認知能力弱,只能簡單使他們記住一些東西,如三字經便是如此,朗朗上口,內容樸實簡單,但是卻包含孝道、尊師之道、為人處世等等.”
“同時,又不需要孩子們去理解,只需要每天背誦,積累知識儲備即可,這便是啟蒙教育的重點!”
“啟蒙教育,就是讓孩子們對於自己學習的知識的量的積累,不應該只包括文字和深奧的道理,理應更多元化,比如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是需要孩子們去學習和認知的!”
“我大唐,文風興盛,然而,習武之風卻不勝行,若是可以的話,我建議讓孩子們自幼都可以學習簡單的武藝,既可以強身健體,以後投身軍武,也能成為精兵強將!”
“如此,我大唐之好兒郎精神風貌都會有所改變,那些番邦外國來到,看到我大唐兒郎身姿雄壯,定然會心驚膽寒,不敢對我大唐有任何敵意!”
李賢一番言論,讓在場的文武群臣聽的是熱血激昂、心潮澎湃,彷彿眼前已經出現大唐人人如龍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