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諸位大人,此事虞尚書也只是提了一個建議,沒必要如此激動吧?”
房玄齡乾咳了兩聲,說道。
杜如晦也道:“科舉制,也是在近兩三百年裡才出現的,而且,有其獨特的好處,而舉薦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做出一些改革,未嘗不可啊!”
長孫無忌也說道:“左侍郎,陛下還沒說同意不同意呢,你就帶著一眾官員跪在了地上,這是在鬧事嗎?當這裡是什麼地方?菜市場嗎?”
李勣也開口了:“左侍郎,完全推行科舉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況且,科舉之中,還有武舉,為我大唐選拔將才,難道不應該大力推行嗎?”
……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李勣等人,自然是向著李二的,左慈剛剛跪在地上,就開始懟左慈等人了。
李二臉色陰沉如水,道:“左侍郎,你說虞尚書的這些提議,與你們禮部官員無關,你們全然不知情,朕知道了,你們都起來吧!”
左慈不起,反而是接著說道:“陛下,微臣不敢起,微臣怕起來了,還要冒死跪下,與其如此,不如一直跪著!”
“陛下,臣等也不起,就陪左侍郎一起跪著吧!”
禮部的官員紛紛說道。
李二的臉色更加難看,虞世南沉聲道:“陛下,舉薦製為我大唐招納賢才,侷限性太大,有許多真正的大才,在朝中並無勢力!”
“因此,全面推行科舉制才是王道,如此一來,各憑本事,透過選拔者,成為朝中棟樑之才!”
虞世南說罷,李二點頭道:“朕覺得,虞尚書說的很有道理,我大唐,理應透過科舉選拔人才,而不是由某一個人舉薦!”
“陛下所言極是!”
房玄齡等人急忙附和道。
左慈頭鐵,高呼道:“陛下,您可知道,我大唐每年的科舉,只有多少舉子來參加考試嗎?一兩百人啊!”
“就這麼點人,還都是各地讀了幾年書的庸才,這能選拔出什麼樣的人才?舉薦制才是選拔人才的重點!”
“若是廢除,我大唐將無人才可用!”
李賢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站了出來,對著李二躬了躬身,道:“陛下,正是因為舉薦制的存在,才會有更多的人想著不勞而獲!”
“他們只需要花錢,買一個好名聲,然後在投入某個官員府上做門客,不斷的討好官員,便可被舉薦,成為我大唐的官員!”
“試問,這樣的官員,是我大唐需要的人才嗎?”
左慈回頭,看著李賢說道:“你!李賢!又是你,你可知你現在所說,會毀了我大唐的萬世基業啊!”
“若是因為廢除了舉薦制,導致我大唐與文人士子的關係再次惡化,無名士入朝為官,你可知會發生什麼?”
李賢冷笑著看著左慈,道:“左大人,咱們都是明白人,你是什麼意思,我們能看不出來嗎?”
“若是廢除了舉薦制,你的那些門客就會直接離開,再也無人給你送禮了,你是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
左慈聽後,大驚道:“李賢,你不要胡說,我為人清白,從未受人恩惠,我家中門客,那也是我為大唐選拔的人才!”
“呵呵!左大人,你不是堅決擁護舉薦制嗎?不如這樣,咱們讓刑部的人把歷年卷宗拿出來,隨便扒一扒!”
“就看那些作奸犯科的官員的卷宗,但凡是發現有官員是你舉薦上來的,就給你治一個連帶之罪如何?”
“畢竟,那可是你舉薦的人才,為朝廷辦事的人,為何會作奸犯科呢?”
李賢冷笑著說道。
咕嘟!左慈本想回懟,聽到這裡,卻是忍不住嚥了一大口唾沫,想說的話硬生生的嚥了回去,這事能扒嗎?自己這麼多年,舉薦了不下二三十個官員,被拿下的都有七八人,這若是扒出來,自己必死無疑。
“李!李賢,你實在是太歹毒了,那些人作奸犯科,與我何干?”
左慈咬牙說道。
“呵呵!是我歹毒嗎?我看是你歹毒吧?陛下宅心仁厚,沒有追究你們的連帶責任,這可不代表以後不追究!”
“廢除舉薦制,是我提議的,我這是為了滿朝文武考慮,透過科舉選拔出的官員,即便是作奸犯科,也與在場的官員無關!”
“這就是為在場的諸位,解決了一個隱患,左大人一直堅持舉薦制,這是在把諸位官員往火坑裡推啊!”
李賢冷笑著說道。
嘶!左慈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看著李賢,這小子腦子是怎麼轉的?這種事情,都能被他圓成這樣!而且,還把自己放在了文武官員的對立面,剛才他就被一群人惡狠狠的盯著,現在感覺,脊背都是冰寒的。
“咳咳!左大人,這舉薦制的確是有不妥之處,陛下既然想要廢除,就廢除了吧!”
“左大人,有些事情不要做的太過,我等都是官員,自然是知道陛下求賢若渴之心,舉薦制,卻有侷限性!”
“陛下!我等全力支援廢除舉薦制!”
滿朝文武,皆是直言支援廢除舉薦制。
畢竟,他們舉薦的官員,也有不少人因為作奸犯科被滅了九族,若是因此被定個連帶的罪名,得不償失!李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看向李賢的眼神,滿是驚喜,李賢的智慧超群,這一招禍水東引,用得好啊!“呵呵!既然滿朝文武都同意廢除舉薦制,那麼朕現在就宣佈,以後我大唐,再也沒有舉薦制,只有科舉制!”
李二笑著說道。
左慈乾瞪眼,一句話也說不出。
虞世南繼續道:“陛下,李侍郎還提議,科舉制劃分等級,分為鄉試、會試、科舉、殿試,同時,分為南北場,讓南方學子和北方學子分別取仕,也請陛下允准!”
“準了!”
李二直接道。
滿朝文武不是很明白劃分等級和南北場分別取仕的意思,不過,科舉都沒意見,這更加沒意見。
然後,虞世南又道:“陛下,您讓禮部編纂書籍,李侍郎剛好有不錯的範本,臣帶來了,還請陛下過目!”
“臣認為,這幾本書籍都很不錯,完全可以作為孩子們啟蒙學習所用,理應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