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生別院,三房兩院,前院以作會客,後院重建以作祠堂,後山重建以作家族祖墳。

雖然韓家此界只剩韓生一人,但祭祖之事,還是要做的,同時會在祭祖之後,正式成為韓家族長。

為何選在後山?天尊說是風水寶地。

當然了,道教之人,看風水是必備技能,天尊更有特殊技能。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

並且此界為修仙世界,無論俗人,抑或修士,都會為自己的先祖尋龍點穴,選取風水寶地。

人人的祖墳都是風水寶地.........

韓生心裡一萬個草泥馬賓士而過。

當然了,韓家雖然只有韓生一人(天尊不算人,是仙。)

但因為天尊下界的原因,韓生繼位族長這麼大的事,必然要隆重舉行。

宴請一番,自不可少,具體請帖派發,細節事宜,自有南宮族人操辦。

並擇吉日,將繼位族長之典禮,定在三日之後。

為何選在三日之後,天尊親自測算,必是吉日。

韓生拱手:有道理!

這一日,繼位大典舉行。

到場賓客包括南宮家族人,厲家、雲國各修仙大門代表、許國儒家代表(基本上參加了戰前動員的修士,只要沒離開的,人人有份。)

後山之上建了一巨大廣場,滿席三百圍。

未時(中午飯後),祠堂之內,列祖列宗牌位之前。

韓生跪拜(三跪九叩)。

頌詞: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孫韓生,今日繼承族長之位......並將於雲國京城征戰月國修真界......望各位先祖在天之靈,護佑!

天尊授韓家族長令牌(高階儲物法器,具備特殊功能,暫時不表)。

再拜。

禮畢。

出了祠堂,便向各位觀禮之人拱手回禮。

許安之首先表露興奮之情,擊掌道:“恭賀韓兄出任族長之位,如此幸事,當浮一大白。”

周圍的客人聽見,都笑了起來,紛紛都對韓生道賀......

申時,開席。

宴會之上,甚是熱鬧,便有儒家修士即興賦詩。

主桌之上,幾家首腦,親近之人均有在列。

三巡過後。

厲正南看著韓生,微然一笑:“遙想當年,我厲家從武,韓家從文,互相扶持,韓家歷代,均有族人位居廟堂,興盛之時添居一朝宰輔,於月國各家族一時無兩。”

厲心晴也喝了數杯酒,面色紅潤,笑意盈盈問道:“什麼?韓家還出過宰輔?”

雖然修煉之人,都有一顆斬斷紅塵,堅定向道之心。但紅塵煉心,家族後人也不是人人都能修煉,總有凡人子女,必定有所牽掛,因此對於世俗之事,亦會有所聽聞。

厲正南笑意吟吟:“當然,韓家歷代文采斐然,雖不及許國儒家之正統文道,但亦冠絕月國久矣。我觀韓賢侄雖修道法,但卻又有幾分文氣,如此盛事,不若賦詩一首又有何妨啊。”

韓生也喝了幾杯酒,面上微紅,拱手道:“厲大伯過獎了,小子自少便從了武,極少涉獵詩書。”

許安之聽聞韓家之事,不由興起。而旁邊的大儒許若海則是笑而不語,作詩豈是易事,自己就是沒作出一首好詩,令得名聲不顯,一直停留在德行之境。

儒家最注重文采,同時若能創出名傳千古的詩詞歌賦,對儒家修為進境大有益處。同時關乎儒家進階聖人境的秘密,聲望之力,又叫信仰之力。

德行境,在儒家又稱作大儒。大儒往上便是聖人境,每位大儒進階聖人,除了修為足夠,更要獲萬民愛戴,眾生之願。

一首名流千古的絕唱,便能令萬民唱誦,眾生念之,視為念力,大儒便能感知念力,收集念力,將之漸漸轉化為聲望之力或信仰之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可順應民願,進階聖人境。

而進階聖人境的眾生願力,單憑許國一境之民,卻是難以籌集足夠的。(此為後話)

“韓兄果真還懂詩詞?”許安之面上略有興奮之色“怪不得我與韓兄一見如故,甚是投緣。”

韓生神識微一感應,便發覺許安之也進階到築基之境,即修心境。不知是不是許安之話中有法,竟也對許安之有幾分親近之意,再加上之前一起出任務的經歷,本來想要推搪,卻拱手笑道:“略懂億點點。”

話音剛落,一石激起千層浪。

就連許安之身邊的大儒,也浮現了一絲笑意,但眼中隱含光芒,意味不明。

雲中君在主桌之上,亦有位置,聞言望了望座位旁的天雲上人,見天雲上人微不可見地輕點下巴,不由心中起意。

自從韓生當眾打臉雲中君之後,雲中君自然仔仔細細調查過韓生一番,知道韓生剛才所言並非虛假。

韓生從事修道至今,確實極少涉獵書籍之物,更別說會作詩了,是個人都不會相信,雲中君更是不信!

哼,打是打不過的,有韓天尊在此,這輩子都打不過的,但是若能令韓生出醜,對於雲中君來說卻也是一件快事。

百獸谷谷主千衣鶴與靜瑤亦在席上,此時面上微笑,掃視各家反應,輕輕點頭,默然不語。

雲中君看見,再想起自己當眾落臉的事情,不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但面上確浮現笑意,起身向各人斟酒,最後斟到韓生這邊,微彎的眼睛,閃過一絲陰狠。

笑著說道:“以前是在下有眼不識泰山,還請韓兄見諒,共飲此杯,賦詩詞一首!”

韓天尊與南宮婉兒則微笑望著韓生,望著眾人神態,眼中蘊含深意,卻並沒有阻止的意思。

坐在南宮婉兒身旁的南宮曉倩,之前全程一副冷漠臉,但此時聽見雲中君所言,隱隱感覺到些什麼,望向韓生的眼中,多了一絲異樣之色。

臥槽,我沒惹你,你又來惹我,很好,我剛好有首詩,別怪我了。

看來文抄公之名,此後有我韓生一席之位。

旁邊桌的厲廣文和厲廣武二人,一直關注著主桌事情,見此情形,當即起鬨:“作詩啦,韓前輩要作詩啦......”

韓生聽見心裡巨汗,怎麼越聽越不對勁,作死?

一時間,被厲廣文,厲廣武傳開的話語,全場都注視著韓生的舉動。

雲中君見此,笑意更濃。

我靠,這兩個豬隊友。

韓生表面笑嘻嘻,心裡MMP,站起身來,舉杯向眾人示意,一飲而盡。

隨著全場一靜,韓生似有意,似無意般望了望雲中君一眼,便開了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君不見原是古代樂府中常用的一種誇語。

但聽在眾人耳中,或是雲中君耳中,卻又有點對號入座之意。

未等雲中君發作,韓生繼續道: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兩句詩,眾人就很好理解了。上一句意指韓生現在做了族長,正是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盃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

眾人不禁望了望天上的明月,不覺已到戌時,均都暗暗點頭。

下面一句則是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幹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

但眾人想以為韓生是說,上天既然造就了我,讓我死裡逃生,憑我的才幹,就算家族落寞,也會重回巔峰!

其中千金便是財富,理解為富裕的家族。

這一下雖然有些會錯意,但竟也能對號入座,只能說,沒文化,真可怕!

韓天尊與南宮婉兒聽見,雖然早有所料,但也暗暗點頭。(當然也是會錯了意)

厲心晴則想得更多,對韓生的雄心壯志更覺得韓生的身影高大,要家族重回巔峰,志向比天高。

南宮曉倩則是撇了撇嘴,但心裡怎麼想,卻只有她自己知道。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又有君字,雲中君不禁一激靈,但聽下好似不干他啥事,便沒理會。

但下面的詩句,令儒家修士等人,看向韓生的眼神不禁有了些許異樣。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其中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意指自古以來聖賢都是被世人冷落的,只有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

沒有文人不喝酒的,並且若是要作詩,更是要喝酒!世間多少詩詞篇章,都是文人墨客酒後所創!

這一句直對儒家內心,令一眾儒家修士,對韓生有一種:知我者,韓生也的感覺。

陳王是誰,眾人並不知道,但斗酒十千恣歡謔,卻是眼下應景之說。意為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眾人則理解為雖然韓家現在落魄了,但也要用家當換來美酒,與眾修士同銷萬古愁。

許安之從一開始便跟著念,等韓生唸完,不禁擊掌嘆道:“好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好一句與爾同消萬古愁!好詩!”

全場修士亦情之所至,共同歡呼起來。

大儒許若海已經眼露精光,雖然詩中有很多地方不是太理解,但仍然憑藉深厚的儒家學識,明白了此詩一出,必定名流千古,不禁問出了眾人所想:“此詩可有名字?”

韓生雖是築基境界,但面對大儒許若海亦不膽怯,藉著酒興開口道:“將進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