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西瀕太平洋,東界安第斯山。許多地區有綿亙在太平洋岸邊的海岸山脈將太平洋與內陸谷地隔離。海岸山脈與安第斯山脈之間是經長期侵蝕形成的陷落谷地。巴塔哥尼亞地區沒有海岸山脈,只有陸棚將太平洋與安第斯山隔開。而這陸棚也很窄,有些地段還沒有。
北部沙漠地區則與之相反,海岸線以東是盆地,再向東是海拔在1萬英尺以上的高原,這一高度致使那裡晝夜溫差頗大。此間有著豐富的銅礦藏。再往東,安第斯山抬高至2.2萬英尺。高聳的山峰從乾燥的大氣中凝聚大量溼氣形成了雪,雪又形成了大片雪原,融化的雪水則不斷補進這一地區為數不多的河流。
1.氣候與地理區域
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考量智利的各個地區:其一是根據氣候;其二是根據傳統習慣。智利人通常將其國家分為下列五個地區:北格朗德地區、北奇科地區、中央谷地、南部地區和南極地區。從北向南行,頭800英里是沙漠;進入北奇科地區後,植被、雨水逐漸增多。
大約從聖地亞哥以北70英里處開始,進入中央谷地肥沃的農業區。這一區段向南延伸300餘英里,抵達稱之為南方地區的潮溼地段。這一地段淫雨連綿,南面的南極地區也是這樣。巴塔哥尼亞地區有兩處例外:一處是科伊艾克;另一處是火地島的大西洋沿岸。
這兩處受雨影影響雨量減少,形成了天然草場。彭塔阿雷納斯的平均降雨量只有18英寸。再往南沒有了雨影,麥哲倫海峽的降雨量達到200英寸。
智利的大地難得消停一段時間。無論誰只要在智利待上個一年半載,就會有震感。強烈地震雖不多見,而一旦發生強震,則生靈必遭塗炭。
查爾斯·達爾文1835年2月在瓦爾迪維亞調研時,那兒正好發生了一次持續兩分鐘的大地震。他回憶道:想站又站不穩,就像是在一條遭遇白浪掀天的小船上。
他說大地搖晃得就“像是一片薄板晃盪在水面上”。數週後他遊歷到康塞普西翁時,看到的是一片廢墟和鄰近的塔爾卡瓦諾所受到的破壞痕跡。一場海嘯將塔爾卡瓦諾夷為平地。他斷定:一次地震足以使整個國家繁榮不再,萬戶蕭疏。
不幸的是,智利自打建立以來,每個世紀都要遭受12次以上的強烈地震。就在舊金山慘遭地震破壞的1906年,瓦爾帕萊索也被地震摧毀。
1939年的一次地震將奇廉城夷為平地,並嚴重地危及了整個南方地區。1960年瓦爾迪維亞地震毀壞了整座城池,並使數百英畝農田上出現了無數大小不一的淺湖、水塘。山區的人們眼瞅著樹就像多米諾骨牌那樣挨個倒地,那條條道路則成了波光粼粼的小河。
智利還有30多座活火山。北方的火山口噴出大量石塊和岩漿,造成了大片無人區。南方的人們則生活在火山坡上,利用他們在那兒所能利用的一切資源。例如,在比利亞里卡火山坡上有伐木活動、牧牛場、三個旅遊中心和一處滑雪勝地。
20世紀60年代的一次火山噴發毀了山南的科尼亞里佩鎮。十年後的再次噴發又毀了山北的道路和橋樑。現在夜間猶能看到火山口有火紅的強光閃爍。但當地人更關注火山口冒出的煙柱,視其為有情況的訊號。
有一股以地理學家亞歷山大·洪堡的名字命名的洋流沿智利海岸由南流向北,過了南極地區後使遠至厄瓜多的太平洋岸海水冷卻,並夾帶著大量海洋生物,其中包括小型甲殼類動物。這些小型甲殼類動物處於食物鏈末端,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魚類、乃至鯨魚的餌料。
處於食物鏈中段的是鰻魚。鰻魚是全國各漁場大量捕撈的物件。智利人極愛食海產品,海膽啊,鮑魚啊,海鱸魚啊,都愛吃。全國各魚市——不管是海邊的還是內陸的——均出售各種各樣的海產品,供當地人製作一道道的美味佳餚。
2.氣候
以丁省利最北端的阿里卡,年平均氣溫為華氏 64 度:以南350英里處的安託法加斯塔為華氏61度;聖地亞哥華氏57度;蒙特港華氏52度;彭塔阿雷納則為華氏43度。
北部沿海清晨通常是濃霧瀰漫,直到中午過後才會被陽光碟機散。雨水稀少。北部地區內陸白天氣溫比沿海高,一年到頭很少見雲彩。高原沙漠地帶日落後氣溫急劇下降,日夜溫差高達華氏40度。
12月至來年3月為乾旱的夏季,中央谷地的白天氣溫通常為華氏80度,夜間降至華氏50度。由於雨水稀少,這一時期只有灌溉區仍是綠瑩瑩一片。
6月至9月為冬季,這一地區降雨量適中,白天氣溫降至華氏50度-60度,夜間溫度鮮達冰點。聖地亞哥以東的山麓丘陵地帶偶有雪花飛舞,但很少有真正的降雪。而高山上則覆蓋著白雪,1.5萬英尺處為冰蓋奇觀。雖然當地居民感到寒氣逼人,但倒無礙於作物的生長。
柑橘、鱷梨和棕櫚樹茁壯繁茂;只是這寒氣凜凜的環境不利於芒果、木瓜和香蕉樹的成長。智利沒有潮溼悶熱的熱帶氣候。安第斯山從南到北終年積雪。南部山脈高度下降,冰線亦下移。
因此,像約9000英尺高的雅伊馬和比利亞里卡這類較低的火山與俄勒岡和華盛頓州境內的喀斯喀特山脈十分相似,終年覆蓋著冰川。這就為冬季冰雪運動和夏季豐水期湖、河水上運動創造了條件。
南部地區和南極地區沿海的雲霧夏天通常會自行消散,而冬季則存在數月,造成暴雨連連,難得有晴天,只有在暴雨間歇期才能一見陽光。奇洛埃以南地區,就是夏天也不熱,冬季地勢較低的地方還經常下雪。3.行政區劃
區域的劃分不僅有氣候因素,也考慮到了行政管理的因素。據此,智利劃分為12個大區,外加一個聖地亞哥首都聯邦區。每個大區下轄一個或數個省。
20世紀裡有多屆政府曾變更過這一區劃。各大區最高行政長官區長由總統任命,對公共工程和其他服務性事業進行財務監督。大區沒有立法機構。
行政區的劃分影響著政府資金的分配,所以每當準備重新劃分行政區時,形形色色的社會團體就會千方百計對劃分工作施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