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的傳遞我們都很清楚,無非是三個步驟:
資訊的發出,資訊的傳遞和資訊的接受
放到小說裡就是,作者將自已腦海裡的故事寫成文字,然後這些文字被讀者看到,讀者的大腦再整合資訊。
那麼很明顯,作者和讀者的資訊是完全不對等的,一模一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所以會出現,很多時候作者和讀者並不在一個頻道上的情況,這就是作者需要改進的地方了。
因為讀者的水平有高有低,但是讀者的基數足夠大,則什麼樣的讀者都會有,作者不可能在讀者接收資訊這一環節做出努力。
另外兩個環節,在網文中與之相對應的,我覺得分別是作者的能力,以及作者的文筆。
在資訊的發出中,作者如果漏了什麼,讀者是完全接收不到的,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自嗨,這一般是新人作者會犯的錯誤,而老作者的爽點閾值太高了,很多能讓讀者高興的情節在他們看來平平無奇,而不被他們所選擇,所以在資訊發出的時候,被選擇的資訊恰當就非常考驗作者的能力。
資訊傳遞的載體是文字,有的時候,並不出彩的故事也能讓高超的作者講的十分有趣,這個看的就是文筆。還有就是資訊準確的傳遞,文字能準確地表達,這也是文筆。
當我們知道讀者和作者的資訊不對等之後,我們就能解釋很多問題,以及努力地解決他們。
比如,作者有時候會為了一個情節在顱內高潮,但是今天更新的兩章,爛的讀者一點看的慾望都沒有。
很像嚴肅文學,不認真看完全篇,永遠不知道亮點在哪裡。
但是網文是日更的,需要做到的是每天的更新都抓住讀者,這種時候作者自嗨,就是自已爽了,但是讀者完全看不下去。
還有就是資訊的缺失,明明作者自已都覺得寫的非常好,但是資訊傳遞的時候,由於作者的失誤,漏了關鍵的資訊,導致讀者接受的時候爽點降低,甚至是毫無體驗感。
比如震驚流,很多作者很少寫路人震驚的反應,但是實際上他們腦海裡已經過了一遍了,有可能是因為震驚流讓他們對這種囉嗦的寫法反感,但是讀者接收的時候缺少了這部分資訊,又沒有腦補的話,作者的表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廢稿:
“你找茬是不是?華強派過來的?”
老闆也看出來了左明就TM不是一個正常的客人,抄起西瓜刀就插在了菜板上。
哪曾想,左明哇地一聲哭了出來,頓時吸引周圍人的目光。
本來老闆就是沒生意才會和左明浪費時間的,被左明這麼一搞,人是多了起來,但生意是做不成了。
“丟臉。”
精神世界中,左冥扶額低罵,他是真不好意思同左明頂著同一張臉。
就在這時一輛賓利停在了路邊,胸懷寬廣的便衣女子下車跑了過來,圍觀的群眾都自覺地讓出了一條道:
“哇!賓利!如果能讓我開上賓利,就算讓我娶了那個美女我也願意!”
“你是一點虧不想吃啊!”
“這西瓜攤老闆怎麼還動刀了呢?”
“我剛剛離得近,好像是這小夥子說老闆騙他。”
“這老闆也太壞了,難怪沒生意。”
“就是,能把一個大小夥子逼哭,這老闆到底是有多過分啊?”
“……”
周圍人的話語傳入了西瓜攤老闆的耳中,他漲紅了臉卻是進退兩難。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是吧?他也沒料到左明一言不合就坐地上撒潑啊!
這麼多人圍著,他現在真動手也不是,讓左明繼續滾地上撒潑也不行,他生意還做不做了?
“少爺,您”
……
才寫到第三章,我的內容就完全偏離了簡介,我並沒有把每一個細節都想好,因為我在腦子裡想會忘,寫出來就像現在這樣,完全偏離了原來的主線。
偏離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他變得不好看,我有八成的把握這樣的文章會撲街。
網文的確是個需要技術的手藝活,而且這門技術你沒有師傅,也沒有任何工具書,有的只是不成系統的前人經驗。
作為讀者的時候,文字能讓我得到資訊,身為一個老讀者,我能輕鬆地判斷哪些資訊更合格。
但是作為作者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腦海裡的思緒亂成一團,不是有網文那樣的文字,出現一行我打一行,不是這樣的。
我可能先想結果再想原因,我可能寫著寫著思維跳躍,很多時候你看著簡單的小白文,真要你自已寫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下一行,我可以有三四種寫的東西,他們又都不太好以至於我不知道寫什麼。
我還常常將想寫的漏掉,後面回頭卻發現沒有可以插入新增的地方。
拗口的句子改掉,讀者需要的是通順的文字,或者更不負責一點,讀者需要的就是小白的文字。
如何用最小白的文字,講好故事,這個很重要。
期待感,小的我還沒理解,大的大概就是,如果你的書裡出現了一把左輪手槍,那麼三章之內,這把槍一定要響。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期待感。
你寫主角受辱,讀者會希望扮豬吃虎打臉回來。
你寫主角家破人亡,讀者會希望主角報仇。
你寫一個新人物事物的出現,讀者會想要了解其背景。
這算多大的期待感?
那麼小的期待感呢?
是每一句,每一段都吸引著讀者繼續閱讀下去,迫切地想要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不想你講故事講到一半停下來?
我想的大多是大框架的大綱,但是我並沒有學會如何讓每一章吸引讀者的興趣。
我以前是高潮不停歇,讓高潮失去了應有的衝擊力,可是現在是我想鋪墊,但是完全吸引不了讀者,這些鋪墊都是無用功,甚至支撐不到我寫到高潮。
這可能就是每位作者自已的絕活了,教不了,學不來,沒有系統的體系,只能自已悟,對著前任不知道是對是錯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