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好說的,起碼,現在我還能快樂地碼字。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為了理想,為了未來的先烈們獻出了自已的生命。
那麼活下來的是誰呢?
如果先烈們不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又怎麼會把自已的生命當作民族凌空飛渡的墊腳石。
不是說活下來的人都是懦夫。
只是某些人肯定不會願意犧牲,而我們只能知道犧牲的先烈是民族的脊柱,但是卻無法確定活下來的人裡,誰是蛀蟲。
做個簡單的思想實驗。
我們假設有這麼受基因影響地兩種人,一種是為了民族這個團體奮不顧身的英雄,一種是隻在乎自已的小人。
這麼說可能有失偏頗,大多數人其實是同時具備這兩種基因的,只不過表現出來的性狀可能有些許不同。
不過為了方便你們理解,請容許我用這種並不科學的方法,論述我的觀點。
一個民族想要延續下來,就必須要有英雄。
因為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一個民族註定會經歷許多的磨難。
而只有小人的民族是無法延續的。
每個人都只是為了自已的私利,沒有人願意犧牲,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樣的民族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
而一個只有英雄的民族,從機率學上來說是不存在的。
因為只要有基因突變導致出現了小人,小人的基因就勢必會在民族裡傳播開來。
因為小人的存活情況是遠遠高於英雄的。
英雄保障了這個民族的延續,小人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犧牲英雄,來保證自已的存活,然後讓自已的小人基因得以延續下去。
所以,最符合現實的情況應該是什麼,或者說在自然和社會的雙重選擇下,一個民族的的英雄和小人基因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必然是維持在一定水準的。
小人多了,會導致民族的滅亡,基因的大洗牌,而英雄因為基因的緣故,相比小人在雙重選擇中就不佔優勢,英雄的數量是註定很難多起來的。
我知道,人是複雜的,是不可能簡單地用英雄和小人來區分的。
但是縱觀歷史,你會發現我們從來不缺小人,同時民族能延續到今天,是因為每當國家民族處於生死存亡之際,總有英雄挺胸而出。
即使是現在,你也不可能否認小人的存在。
但是英雄的基因就像是給這個民族設立的最後一道防火牆。
他們是註定要流血的,會痛,但是與種族的延續比起來,這點痛不算什麼。
當一個民族什麼時候失去了英雄的基因,或者說英雄的數量降到了一定數量以下時,這個民族就危險了。
不過小人們沒那麼傻,他們只是壞而已,部分聰明的小人應該也想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們會圈養英雄,鼓勵大家成為英雄,維持著英雄的數量,保證著種族的延續,同時也是他們自已的生存的關鍵。
聰明的小人大多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不能再多說了。
所以你們能懂我的意思嗎?
我們或許可以知道犧牲的是英雄,但是我們不知道,活下來的人裡,誰是小人。
我或許不該想這麼多,但是現在有許多愚蠢的小人正在興風作浪,或許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磨滅英雄的基因。
但是他們毫無下限的利已,已然將英雄,將民族置於了危險的境地。
或許沒資格說什麼,畢竟我從來不希望自已成為一個好人。
因為我看到的大多不是好人有好報,而是你得到了好報,才能作為正面宣傳物件,被當作好人宣傳。
希望大家能有自已的思考,畢竟我說的不對,新聞說的也不對,哪怕是正式檔案說的也不一定對。
只有你自已想的,自已思考出來的才對,至少對於你自已來說,是對的。
魯迅棄醫從文是因為,學醫救不了祖國。
我比他幸運,處境沒那麼糟糕,同時我也沒他那麼霸氣。
因為我其實只想守著我的一畝三分地。
寫一些自已開心的,讀者也能開心的。
因為這是我們僅剩的淨土了。
希望我不會因為文字獄進去。
開個玩笑。
練筆吧。
上個故事其實還能寫,但是你們會發現我越來越往通俗小說,大概《金瓶梅》那種方向寫過去了。
而且,幾個人名我都不是很滿意,感覺自已的確是個起名廢。
其實我知道,只有故事才能打動讀者。
非常抱歉浪費了你們這麼多的時間,來聽我發牢騷,雖然我自已也不喜歡聽別人講道理,但是人總是會講自已的理解,自已的感悟灌輸給他人,這是個壞習慣。
今天突然不想碼字了,先下了。
2024年5月23日 下午,身體和情緒都穩定了下來。
書第二天的成績有些許提升,但是用處不大。
因為推薦驗證期的波動是十分正常的。
今天有了第一個讀者評論,是搶佔第一章第一句第一的。
看了一下資料。
由於這本書的體裁就不是正常小說。
所以我發現跟讀率最高的幾章有第41章極惡都市,第39章左冥,第17章莫欺少年窮等,這些章節的跟讀率都是百分百,但是我不知道具體的人數比,鑑於驗證期才第二天,後面我再看看資料,分析一下讀者的口味。
沒有讀者評論的話,我可能後面開書就看著讀者跟讀率最高的世界種子寫了。
畢竟讀者有時候可能連自已都騙,但是大資料很少騙人。
才發現五月二十一號有兩個催更,五月二十三號有一個催更。
看起來大家都很內向,不怎麼喜歡評論說話。
《生化母體》沒兩天又要被系統催更了,我倒是真的還沒有寫存稿,不過《縱橫都市》有。
我才發現我好多章都沒發,就跟你們說44章有彩蛋了。
造孽啊!
網文就是這樣的,讀者的反饋作者都不一定能馬上看到,作者在作品中體現的反饋,又往往不知道在十幾章存稿之後,導致很多時候,讀者和作者的交流是錯位的,時間和空間上的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