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賈詡嚇退賊軍,呂布冷靜遁逃。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統一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賈詡聞言,回頭用一種看傻子一樣的目光看向那伍長說道。
“倒真是個忠心的。”
“且不論這如此大火,前寨中部下陣的那五萬漢軍。”
“你看你身後不足一萬的烏合之眾,夠人家建功立業的嗎?”
那伍長聞言,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道。
“先生,那我等該如何是好啊?”
“如何是好?”
“你既叫我一聲先生,我也自當為你們謀得一份正經的活計。”
“難道你們還想當一輩子的賊軍不成?”
隨著火光的越來越大,賈詡身後已經不光是斥候了,還有那群賊兵中的校尉也都湊了上來。
“先生啊,不瞞你說,我們也就是混口飯吃。”
“若不是家鄉田地被霸佔了,遭了災,誰又願意過這刀尖舔血的日子嘞?”
那伍長說罷,受到了眾人的連連附和。
賈詡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既是如此,你們只需聽我令行事,情況好的話,或可編入漢軍之中。”
“情況再差,也能留在益州,或是發去並、冀,有田地可耕。”
此話一出,那群賊兵全都瞪大了雙眼道,“但憑先生吩咐啊。”
“嗯,你們火速行軍,向著漢中而去。”
“到了漢中,一不可劫掠百姓,二不可劫掠漢軍糧草。”
“你們若是沒了吃的,只管同漢軍留在漢中城中的軍需官討要。”
“雖然給的不多,但應該足夠你們撐住十日有餘。”
賈詡說到此處,那伍長插話道,“那軍需官為何會信我們嘞?”
“你們只管說,你們是降了的,此刻回漢中也是為將軍們守住漢中之地,以防張魯一派有人逃竄至此。”
賈詡說罷,看了看眾人繼續說道,“若是真有張魯的賊兵逃回來,或者是張魯、呂布本人。”
“你們知道該如何做嗎?”
此言一出,眾人陷入了沉默。
賈詡嘆了口氣道,“殺了!一個都不能放了。”
“但凡漏了一個,到時候你們都是要陪葬的。”
那伍長聽罷此言,也懂了賈詡的意思,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兇戾之氣。
“先生放心,從此以後,我等定會和賊軍劃清界限的。”
“只是先生,你不同我們一起去嗎?”
賈詡聞言微微一笑道,“我若是與你們同去,你們豈能入得了漢中城?”
“我自有我的去處,你們去吧。”
那伍長聞言,同自己人對視了幾眼,作為賊兵出身的他們,實則是在盤算,此刻拿下這個賈詡,是否能換點功勞。
賈詡見他們不走,自然也明白他們心中的想法。
“我同你們講個故事。”
“大漢的天子啊,並不討厭降將,但若是那降將帶著前主的人頭去投,卻只能落得個身死的下場,你們可知道為何?”
那伍長做賊心虛,問道,“為何?”
“投降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種,但若是弒殺了前主,就表明,來日你們若有機會,也會再殺後主去投他人。”
“這種事情不論放在哪一位主人身上,都是無法接受的吧?”
“你們也不必猜了,我既然能放五萬漢軍入前寨,自然也不怕被漢軍尋到。”
“識相的就快快離去,莫要亂了我的大計。”
賈詡作為毒士,作為一個亂武了那麼多軍閥的天才謀士,又豈會被這群賊兵嚇破膽子。
此刻說罷,那伍長再也沒了別的心思,拜了賈詡救命的恩後,主動帶著剩下的人馬,向著漢中去了。
此刻賈詡獨自一人坐在山坡之上,看著那沖天的火光,自己一生的夙願,終於馬上就要完成了。
現在的他,最想的便是看完這最後一場落幕。
實則,他心中也十分清楚,即便歸來漢,入了朝堂,從此以後他也就只能在幕後出現了。
皇帝與他心照不宣,僅僅只能保住他的性命。
而仕途一道便是萬萬不得再想了,只要他敢踏上朝堂,那麼群臣的口水與攻訐都能將他淹死的。
“一生算計,連自己都算了,不知是算是成了還是敗了。”
夜間的山風之中,賈詡喃喃道。
這一聲嘆息,隨著山風,徑直飄落到了張魯的營前,此刻營前哀嚎遍地,這群賊兵從未遇見過如此猛烈的大火。
火勢之下,人群分了幾波,還清醒的,努力的搬開了容易著火的東西,不斷給自己潑水降溫,再去救火。
已經失了神志的,索性坐在地上,望著火光發呆。
還有一些只顧逃命的,連兵器都未來得及帶,便向著大營的兩處奔逃而去。
逃向呂布前軍地,自是有了一條活路。
然而逃去前寨的,那就成了刀下的亡魂,倒也算死了個乾脆,免得受那烈火炙體之苦了。
隨著中軍兵士們的逃竄,呂布很快便得知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他還來不及疑惑,便下令兵士們開啟營寨大門,儘可能多救一些友軍。
待到他出營一看,那火光已經照亮了半天的天空,如此情形之下哪裡還來得及繼續攻城?
他當即聚攏了兵士們,乘著火勢沒有蔓延開來,便建立起了防火帶。
張魯之流,他自是不放在心上,可他卻有些擔心賈詡的安危。
此刻他手中不過兩萬來人,雖然是賊兵中的精銳,但要繼續對抗城中守軍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呂布仔細地想著,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逃。
向著漢中逃。
一來,漢軍從漢中一路打了過來,想必城中守軍該是不多的。
二來,此刻即便去救,怕也是救不下張魯了。
只要城中守軍得到了嫌隙,看到了這火光,必然能明白過來,到時前後夾擊之下,饒是天神只怕也難有活路。
決定完這一切的呂布,當即便開始研究起地圖來。
也不知是他運氣好,還是命不該絕,真就被他找到了一條較為隱蔽的山路,可以繞到綿竹回到漢中。
既然有了路線,呂布也不再拖他,下令兵士們只帶自己十五日的口糧,放棄所有攻城軍械,輕裝簡行,向著綿竹而去。
而呂布這一動,一直堅守在城頭的張遼幾人也發現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