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呂布授首,劉辯送親。
漢末重生之一統全球筆趣閣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說話之間,那呂布同三將又鬥了兩合。
此刻他胯下的馬兒連動彈的力氣都已經沒有了。
只能站在原地仍由三將來打。
如此劣勢之下,呂布依舊戟法不亂,讓三將難有可乘之機。
張遼見此,不願再多做糾纏,買了個破綻後,引得呂布向他出了一戟。
張遼坐在馬上,撇過頭去,手中月牙戟順勢下沉,往回一撩。
“噗!”
張遼的戟上的月牙,順勢劃破了呂布胯下坐騎的一條馬腿。
傷了一腿之後,那馬匹再難支撐呂布身體的重量,向外側一晃,便倒了下來。
那呂布也是難得的猛將,倒地之後,連忙翻過身去,以免自己的身子被壓在馬匹之下。
但即便如此,此刻呂布也陷入了以步戰對騎戰的局面。
三將見此,自然是心領神會地拉開了距離。
騎兵對付落單的步兵,與其說是輕易取勝,倒不如說是調戲來得更為合適。
只見那三將同時從三個方向對著呂布發起了衝鋒,趙雲的銀槍先至,張飛的長矛緊隨其後,最後便是張遼的月牙戟。
如此輪番突襲,十幾個回合之後,呂布的雙手已經痠軟無力了。
呂布自知今日難逃一劫,立刻朗聲道,“我於你們陛下有用!”
“何必如此苦苦相逼呢?”
趙雲聞言冷笑一聲道,“有用?陛下早已下令,如你這般有豺狼之心的猛虎,難以馴服,留之無用!”
“陛下早已明言,帶著你人頭回京便好!”
此話說罷,趙雲仗著照夜玉獅子的馬力,再次衝鋒上前,銀槍向著呂布肩頭一挑,輕而易舉地將呂布收回防禦的方天畫戟挑飛到一旁。
還不等呂布有其餘的動作,一支如同閃電一般的長矛便自呂布的胸腹處貫穿了身體,牢牢地釘在了地上。
呂布口中鮮血緩緩滴落,剛一回頭,便見張遼的月牙戟奔著他的脖頸而去。
“噗!”
鮮血四溢之後,一顆人頭滾滾落地。
那人頭之上,還有一雙誓死不願閉合的雙目。
賈詡見此,立刻策馬上去,不顧血汙,伸出了雙手,貼在那人頭耳邊不知說了什麼,再用力一抹,將那雙眼徹底閉合。
三將長舒了一口氣,這天下第一的呂布總算是在三人的合力之下,被斬於陣前。
而失去了呂布的那群賊兵,見自家的主帥被誅,膽小的四散而逃,沒了氣力的索性丟了兵器坐在了原地,等待著自己最後的命運。
過了片刻之後,李嚴、黃權兩人領兵而來,拱手道。
“幾位將軍,可否將這群賊人交給我們處理?”
“成都歷經幾番戰亂,百姓流離,城池破碎,正是用勞工之時。”
趙雲聞言,立刻將此事答應了下來。
“兩位,還有一事需得蜀侯協助。”
“我等既已拿下了呂布,賈詡先生也已在營中,若是能將劉焉父子一同帶回京中,便是一樁美事了。”
趙雲話音剛落,便見後方有一軍急行而來。
一看軍旗竟是嚴顏將軍。
嚴顏將軍翻身下馬拱手道,“諸位將軍,蜀侯命我帶兵來援,並且將那劉焉父子一併帶了過來。”
“蜀侯心思縝密,倒也免得我們再走一遭了。”
“趙將軍,既然此間事了,我也該同將軍一同回京覆命了。”
趙雲尋聲望去,在關押劉焉父子的牢車前,諸葛亮赫然騎著軍馬揮手致意。
如今一切所需皆已齊備,倒也沒什麼可說的。
趙雲幾人同嚴顏幾人各自寒暄了一番,便拉開了兵士,嚴顏一方向著蜀郡成都而去,趙雲一方則是沿路向漢中往京城而去。
本是一路無話的,但當大軍行至漢中之時,便見有一方賊兵正在守城。
賈詡立刻出言解釋了一番,在趙雲、諸葛亮一眾人的商議下,最終還是接納了這群賊兵,暫時留他們駐守在漢中之地,等待蜀侯的調遣。
十日之後,洛陽城北。
趙雲、高順、張遼、諸葛亮四人領著兩萬親兵,浩浩蕩蕩地回到了京中。
勤政殿內,劉辯第一時間接待了他們四人。
諸葛亮率先將一路入益州之事告訴了劉辯。
劉辯對於他處置南蠻之事十分認同,“孔明啊,你離京多日,只怕家中夫人對朕多有苛責。”
“今日廷議不過是為你們接風的,具體事務可以明日再議。”
“明日一早,孔明先去尚書檯述職,日後便先代領工部尚書之職。”
劉辯說罷,諸葛亮拱手謝恩,從侍郎到尚書諸葛亮算是憑藉益州之事升了一階。
待諸葛亮拱手離開後,劉辯開口對著三位武將道,“你們三人,朕倒是不知該如何封賞了。”
“你們三位,隨便一人,放到京外,也可獨領一軍了,但此刻大漢並沒有多餘的戰事。”
“所以三位還是在朕身邊當個親軍統領吧。”
劉辯說罷,三人立刻領旨跪謝,三人心中都明白得很,天子親軍的統帥,比之一方統帥而言也都尊貴許多。
“文遠,你與呂布交戰之事,朕已聽聞了。”
“朕已與朝廷言明,日後文臣,誰敢揪著文遠的這處鞭子說事,便是開罪了朕,你只管放心便是。”
劉辯走下高臺,拍了拍張遼的肩頭說道。
“陛下之恩,山高海深,臣不敢相忘!”
“好了,除此之外,朕還給你與高順點了一門親事。”
“文遠的是王家之女,高順的則是陳家的女兒。”
“這兩女朕都見過了,都是懂事的,能為兩位將軍處理好府中之事。”
張遼與高順聞言,對視了一眼,立刻叩頭謝恩。
這王家乃是王允之家,雖然在朝廷之上的風頭不如別的世家,但太原的王家也算是同張遼同鄉了。
再加上文武相合,絕對是一門好親事。
而高順的陳家,雖然低調,但家主陳紀還在學宮之中,這陳家不僅在朝廷有些話語權,更是符合高順為人低調不張揚的性格。
有老陳紀在,高順日後的子孫,或文或武都是方便得緊。
由此可見,這兩門親事都是劉辯為他們二人量身定做的。
張遼與高順的事罷了,便只剩下了趙雲。
劉辯看著他道,“朕知你性子,適婚的女子皆已在此名錄之上,子龍且自行斟酌吧。”
趙雲聞言,臉色一紅,接過了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