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舅性情和善,多次救濟貧苦難民,堪得百姓歌頌。
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起,宋仁宗趙禎重病不起,最終於三月二十九日(4月30日)在東京福寧殿駕崩,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享年五十四歲。十月二十七日,葬於河南府永安縣的永昭陵。
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出後,“京師(開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趙禎駕崩的訊息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據說,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朝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抓著宋使的手,哀慟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朝歷代君主“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趙禎遺詔中由太子趙曙即位,進曹皇后為太后。趙曙繼皇位後,改年號為治平,稱為宋英宗。但是宋英宗趙曙體弱多病,在位四年便駕崩了,享年三十六歲,葬於永厚陵。
宋英宗葬禮結束,由其長子趙頊繼承皇位,是為北宋第六代皇帝,年號熙寧。曹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
宋神宗趙頊欣賞王安石的才幹,即位後便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大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叫熙寧變法。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王安石在執行變法的過程中用人不當,又自視甚高,不願意接納他人的意見。當時,司馬光同曹國舅對王安石的變法運動極為不滿,連同韓琦等人一同向宋神宗趙頊奏本,宋神宗趙頊認為熙寧變法有利有弊,不聽納其勸。當時的朝廷又有新舊黨爭,國舅曹景休對朝廷失望,也不再戀慕權勢富貴,回到國舅府,曹景休便散盡家中所有錢財分於當地百姓,用來辦學堂或是用來辦施粥場地,或者是用這些錢財造橋鋪路。用得乾乾淨淨,然後就辭官拋棄錦繡前程,回去了安徽蕭縣城東南的黃桑峪中隱居修道。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十月二十日太皇太后曹氏崩於慶壽宮,時年六十二歲。宋神宗詔易太皇太后園陵曰山陵。諡號“慈聖光獻皇后”,葬永昭陵。
宋神宗趙頊於元豐八年(1085年)去世,年僅三十八歲,諡號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廟號神宗,安葬於永裕陵。
宋神宗趙頊死後由他的第六個兒子趙煦登基繼承皇位,是為宋哲宗。趙煦登基的時候只有十歲,由高太后執政,任司馬光為宰相。
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歷時了十五年之久才全部修完。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初一,司馬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歲。宋哲宗賜碑名為“忠清粹德”,葬於高陵。
元祐四年,此時曹景休年已七十二歲。
一日,正陽子真人漢鍾離和純陽祖師呂洞賓在人間遊樂,行至曹景休的修道之處黃桑峪。見到曹景休,便問他道:“你閒時所修何在?”
曹景休答道:“其他無所為,唯修道而已。”
二仙又問:“道在何處?”
曹景休以手指指天。
正陽子漢鍾離又問道:“那天又在何處?”
曹景休聞言,指著自己心口處。
漢鍾離見狀,笑道:“心即是天,天即是道。看來你已經洞悟了道家真義,已經入道,可有了修仙煉道的根基了。”
說罷,漢鍾離便授曹景休於《還真秘笈》。曹景休得到修道寶書,勤加修煉,後來尸解棄殼於饒陽縣大曹莊西南面,世人謂“曹國舅墓”。曹景休修成道仙,位列八仙。
純陽祖師呂洞賓用拂塵掃了一下曹國舅的身,原來身上穿著的道袍立刻變成官服,腰繫玉帶,手執檀香雲陽板,頭戴雙翅黑色官帽。
曹國舅見狀,感到一些疑惑,道:“我都已經不是國舅了,也沒有當官,穿著這一身不妥吧?我看還是原來的道袍好點。”
呂洞賓甩了一下拂塵,不以為然道:“人不在外裝,馬不在毛色。只要你一心向道,修道行道,衣服打扮怎麼樣又有什麼關係。”
藍采和在一旁笑嘻嘻的說:“好呀,好呀,八仙歸位,八仙裡還有個當官的。有趣有趣。”
天庭使者言:“曹國舅歸位。”
八仙歸位,曹國舅被玉皇大帝敕封為“黃華洞天帝主超凡入聖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