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怕是不能呆多久了。”

方豹一嘆,趕忙收拾東西,就要離開,忽然他身形一頓,手中暗藏了一絲法力,因為他察覺有人往他這兒過來。

難道這麼快就有修道之人發現了這裡?

不對不對。

災劫之力依舊暗藏著沒有纏繞住他,顯然來人並非是為了十二鎮海珠。

等到氣息靠近,方豹也鬆了一口氣,不是修道之人,只是一個凡人。

等來人敲門,方豹道了聲請進,一個胖乎乎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面帶善意有些面熟。

“原來是青木館的掌櫃,怎麼尋到了我這陋室?”

方豹替青木館掌櫃倒了杯水,陶土杯涼白開,青木館掌櫃是鎮上貴人,養尊處優自然不會吃這些,不過今日過來顯然有所請求,所以面不改色的呡了幾口。

“小先生,我這次來是給先生送一場富貴。”胖掌櫃樂呵呵的說道。

“富貴?掌櫃說笑了,讀書人明律養神,修身正己,不貪圖錢財,小子家貧卻也無功不受祿。掌櫃有什麼事還請直說吧。”

胖掌櫃的面色一苦,便把事情娓娓道來。

這還真與方豹有些因果,一個月前方豹賣了青木館一條大黑魚,做了到全魚宴,青木館做生意自然要討好官面上的人,當時在青木館做客的就有縣裡的縣令,所以就送了一小份。

黑魚美味,縣令讚不絕口,青木館也因此名聲大噪,本來縣裡只是與白鶴樓、三味屋齊名,這下勢壓其餘兩家,生意越加興隆。

不過哪知好景不長,黑魚畢竟只有一條,當然青木館只要一聲縣太爺的讚賞,糊弄其他想吃全魚宴的人都是小意思。

可不知怎麼回事,晉國都城居然來了一位王侯公子,這王侯公子是個好吃之人,縣令居然在介紹本地美味的時候把青木館的全魚宴報上去了。

這下苦了掌櫃的,他用普通魚糊弄其他食客不是問題,但卻不敢糊弄王侯公子,要是王侯公子說聲不過如此,那青木館的名聲也就毀了。

所以掌櫃的就找上了方豹,方豹去縣城沒有隱藏蹤跡,自然能被掌櫃的找到。

“從我家往北走有條溪流,那黑魚就是那裡捕撈的,掌櫃的可派人去那裡捕撈。”

方豹可不想摻乎這件事,他讀書修道時間本就不夠,哪裡想管這些事情。

“小先生,我當然知道魚是哪裡的,但是我等不敢下河捕撈,那河裡有水鬼,這一個月下來已經好幾個小廝落水身亡了,我實在沒有辦法才來尋求小先生幫助。”

“水鬼,哪來的水鬼?”

方豹愣住了,這一個月?魯婆婆不是已經死了嗎?

莫非還有其他修道之人作祟?

方豹以為是魯婆婆為了保護十二銀鯉不被打撈,所以設法謀害打漁之人,鬧出個水鬼嚇唬百姓,但是一個月前魯婆婆已經被自己殺了。

按理說水鬼不會再有,怎麼還有水鬼?

“若真有水鬼,那恐怕我也只是僥倖才釣來的,要真的再去,恐怕我也有性命危險。”方豹笑笑拒絕了。

即便掌櫃的這麼說,方豹還是沒有援手的打算,有一就有二,自己若非當時需要銀兩,又豈會賣魚,自己讀書修道若是與青木館買賣魚糾纏在一起,日後定會有差池。

本來就沒什麼關係,以後更不想有什麼牽連。

“小先生,我看小先生不是一般讀書人,是修道之人吧。”

胖掌櫃見方豹心意已決,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

“嗯,掌櫃倒是好眼力。”

方豹微微一愣倒是沒想到自己修道之人的身份會被凡俗掌櫃的看穿,看來自己早點離開這裡也是必須的。

一個修道之人偏安一隅,又沒有什麼跟腳,總會令人心存懷疑,有了懷疑就有了動手的藉口。

“我曾送我家弟弟去青吉府拜入太元道,見過修道之人,他們的氣質跟小先生相仿。而且能在有水鬼的河裡釣到魚,小先生應該是有些本事的。”

胖掌櫃恭維了一句。

中央大地十五國,每國都是由三十六府組成,只是各府之下佔據的城池多少不同。

值得一說的是,這府主也不是朝廷派人任命的,每一個府主都是四大仙道之人,而且還都是頂端天才,其下的各城城主才是朝廷中人。

“掌櫃的謬讚了,小生只是運氣好罷了。也罷,那我便除了水鬼,不過這魚還是請掌櫃的自己動手找人了。”

方豹想著自己終究還是要離開的,但自己承了山村的情分,把水鬼除了也算還山村一個安靜,到時候還能依靠捕魚為業。

也算是還了前身所受的恩情,便也就同意了掌櫃的請求。

一路上方豹也問了掌櫃的一些關於修道的東西,掌櫃的雖然是凡人但懂的還真不少,畢竟生活在城鎮中,見識遠比鄉下小子懂得多了。

青木館掌櫃姓都,單名一個富字,說起來也是個大家族裡的子弟,曾經也有過修道成仙的願望,但是資質太差,修了兩三年就放棄了。

中央大地十五國,各種大大小小的道統數之不盡,唯有四大仙道道統長盛不衰,風靡不倒。

不過他們入道的東西和方豹所學的又大不相同,方豹以五行真始訣入道,但這個世界的仙道卻是靠一門道義口訣。

數千道統就有數千眾道義口訣,而且廣為流傳,幾乎所有能識文斷字的人都能過去閱讀。

各個道統全然不怕洩露道義。

因為各道創始人的心思都是為了弘揚本道,道義口訣就是本道的教義精髓,領悟了、入道了,那就表示對本道道義的認可,就是本道中人,而且永生永世都是本道中人。

倘若對本道道義不屑一顧,對本道進行否定,這樣的人決難從道義口訣中領悟本道**,自然也難以入道。

這就跟五行真始訣有本質的區別了,因為五行真始訣不存在道統教義,即便你否定玉虛道統,你只要潛心修煉也能從而入道,根本不會約束脩煉五行真始訣的人必須要成為玉虛宮的人。

因為有仙人存在的四個道統在接引弟子人數上是最不缺的,其餘道統因為沒有仙人,能否長生還未可知。

所以弟子人數就大大減少了,但不妨礙凡人對呼風喚雨、上天入地這些本事的渴望。

不是所有想修道的凡人一開始都是想要長生的,但等修煉到一定境界,都會湧動出對長生的渴望。

方豹自信自己源自申公豹的道統能讓自己在這個世界證道長生,也不想拜入本土道統,受教義約束,沾染因果。

因為也有一些修道之人自憑機緣,不入各道,這類修道之人被稱為散修,散修無拘無束,或在野或在朝,樂在逍遙。

方豹想當一個散修,若是能考取功名,圓了前身願望,安居一方做個縣令,老老實實修道,勤勤懇懇為民,默默長生倒是挺好。

不過事情真的能如他所願嗎?

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在凡在道都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