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契約——從根本上來講,它是一個關於土地和財產所有權的協定——在全球性的力量和殖民地團體政治間起到了媒介的作用。殖民契約是為“自由的”殖民者和勞動者設計的,同時它也是建立在早期的民主基礎之上的,儘管契約只是為白種人服務的。

在自由黨的領導之下,開墾土地開始被人們認為是解決都市問題的萬靈藥。乳品加工業日益機械化,而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新出口經濟則復興了有關建立更加密集的殖民地的計劃。獨立性——殖民者及其家人有一塊供自己建立家園的土地——的思想開始為人們所接受。

在19世紀90年代,王室土地已經不能滿足殖民者的需求。隨著殖民者人數的不斷增長,隨著他們成為土地所有者願望的日益強烈,新土地越來越稀少,而土地的價格也不斷上漲。1891年,第一屆自由黨政府(百分之六十五都是移民)試圖讓殖民者能夠獲得土地,從而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機會。

這個目標預設了一個有關典型戶外生活模式的集體觀念,而且這個觀念就具體體現在殖民契約之中:殖民者依靠農耕來實現家庭的獨立,並享受物質上的安逸。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意味著必須得到仍然為北島毛利人所有的1100萬英畝(440萬公頃)最好的土地,而這對乳製品業的發展來說是最為理想的。

它同樣也意味著要在南島購買大地產,並將它們劃分為適合於種植穀物和放羊的小農場。毛利人擁有的土地多數都叢林密佈。於是,在北島儘可能廉價地從毛利人手中購買土地,並用它們來為殖民者建立林產便成為了首要目標。

事實表明,在1870年至1890年這段時期內,北島中部各個部族喪失了其主要的土地。然而,在1892年至1899年間,政府又用775500百英鎊來購買另外的270萬英畝(108萬公頃)土地,其中,每英畝的平均價格為5英鎊9便士。這些土地都是透過“土著土地法庭”而奪得的。

與此同時,政府為南島歐洲人所擁有的地產每英畝支付了84便士。到1907年,殖民者又私下得到了另外的423000英畝(196200公頃)土地。因此,作為19世紀90年代開始的土地購置的結果,超過300萬英畝(120萬公頃)的毛利人土地被轉移到了殖民者的手中。

在隨後的十年中,1890年毛利人仍然擁有的土地的百分之二十八都被殖民者巧取豪奪了。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剩下的好土地都落入了殖民者手中;而且,在政府所策動的這種土地轉讓中,其價格都是極其低廉的。

透過貸款而提供的低廉借貸鞏固了殖民契約。對那些手頭並不怎麼寬裕的人來說,政府則扮演了地主的角色。在1892年,為了向無錢購買永久產權土地的殖民者提供保障,政府推行了永租權(999年的租期)的政策。與此相對的則是,土地承租人將資本積攢來改善經營條件。不過,能夠讓人們最好地領悟殖民契約精神的自由主義法令是 1894 年的《殖民者貸款法案》。

政府土地貸款僅僅適用於白種人。正如裡夫斯所觀察到的一樣,這些貸款包含了另外一種地區性試驗:在整個大洋洲的各個殖民地,政府向殖民者提供的貸款是對“地球另一端”的“事業”的“特別獎勵”。隨著商品價格的下降,以及利率的增加,殖民地農場主為了生存必須依靠利率更加低廉的資金。政府提供給殖民者的貸款同樣減輕了英國投資者“對紐西蘭和澳大利亞農場業發展規模的疑慮”。

能夠獲得資金的小農場主、農業勞動者及他們的家人成為贏家;他們是一群最能夠進行自助的人,如果說最終的結果能夠說明他們是勝利者的話,那他們確實是一些“值得幫助的人”。偏處一隅的巴蘭斯叢林殖民地是政府貸款給殖民者所產生的結果。

該殖民地是以第一任自由黨總理約翰·巴蘭斯的名字來命名的,它位於帕希亞圖阿和瑪納瓦圖峽谷之間,是塔拉魯阿山脈中的一個面積狹小的地區

最重要的還在於,郊外的房舍和園地開始成為新世界的殖民契約、家庭土地理想以及家庭所有制的象徵,它將“城市中的鄉村”這一觀念從舊世界中照搬了過來。不過,與中世紀的歐洲前輩不同,這些人口密度很低的郊區房舍沒有向天上發展,而是向外部擴充套件,結果形成了紐西蘭城鎮的“新都市邊疆”。標準的紐西蘭房屋源自於鄉村房舍,而非西歐的聯排式住宅。

它們是一些由四五間屋子所構成的平房或別墅;和澳大利亞和美國西部的城市一樣,它們都具有相同的新世界理念、設計和佈局。當地的木匠在修房屋時都利用澳大利亞和加利福尼亞書籍裡面的建築模型。普通的紐西蘭房屋不同於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亞和加利福尼亞同類房舍之處在於,它們主要是由木材修建而成的。(地處極南端的奧塔戈則屬例外)。

自紐西蘭的城鎮建立之初開始,城郊理想便存在,它存在於建立韋克菲爾德殖民地的各種觀念之中。這個理想以男人為中心,同時也以家庭為中心,它建立在熟練工人階級的各種價值觀念,即受人尊重男女各司其職、節儉、節制和安全感等的基礎之上。

到1911年,百分之四十九的白種人居住在人口超過2500人的城鎮地區,而澳大利亞的同類人口所佔的比例為百分之五十五,美國則為百分之四十六。在這些白種人中,百分之三十一的人居住在4個主要的中心城鎮,百分之十八的人居住在諸如北帕默斯頓(居住人口為1萬102人)這樣的小城鎮中。與此形成對照的則是,毛利人則主要生活在鄉村。

到1911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世界上家庭所有制所佔比例最高的兩個國家,其比例佔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家庭所有制是紐西蘭殖民者建立起來的主要土地使用形式。

我們可以用“農場主是自由黨首選的值得結盟的物件,他們代表的是一些後起之秀”這樣一種觀點來調和“自由黨倡導熟練工人的價值觀念”這一主張。殖民契約在奶牛場變為了現實,同時,在城郊地區,在普通的小型房舍及家庭園地中,它一樣得到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