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亞羅瓦”位於太平洋這一汪洋世界的深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人除了知道它是想象中神話般的南方大陸“極光出現之地”的一部分之外,便對它別無所知。
為了平衡北半球陸地的重量,南太平洋就必然會存在一塊大陸?事實表明,並不存在著這樣一塊大陸。紐西蘭位於太平洋的深處,周圍2000公里都被海洋環繞著。毛利人的瓦卡傳說也反映了這一事實。只是到了18世紀後期,在經過了實地考察的程序之後,歐洲人才開始對它的整體輪廓留下初步的印象。
在1500年,歐洲人都還未曾見到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當歐洲水手大膽進入了太平洋後,他們在這個廣闊無垠的水域中的航行遇到了重重的困難。除了零星散佈的島嶼和無數未知的礁石外,這裡沒有任何的陸標,這裡有的只是變幻莫測的洋流和無法預測的大風和惡劣天氣。
除了從美洲的阿卡普爾科前往東南亞馬尼拉的西班牙艦隊所經過的極為有限的緯度範圍外,這裡沒有任何可靠的海上航行路線。在兩個世紀中,歐洲人沿著這一航道在太平洋中東遊西蕩.然而,對於那塊他們認為在等著他們自己去發現的南方大陸,他們也沒有能夠留下任何記錄。紐西蘭歐洲人的歷史應該被置於帝國擴張的第二個階段之中。
歐洲人藉助對美洲的殖民而建立了其在大西洋地區的霸權,在大約三個世紀之後,新歐洲被移植到了太平洋地區,透過殖民的方式而建立起新的國家和政治形式。大洋洲被吸納入歐洲的地圖和權力體系的滯後一事具有重要意義。
西班牙人從16世紀後期便開始尋找“極光出現之地”,他們航行經過了託雷斯海峽,卻沒有能夠發現澳大利亞。他們的冒險活動觸發了這樣一種看法,即:一艘迷失航向的西班牙小帆船發現了紐西蘭。在17世紀,荷蘭探險家也開始尋找“極光出現之地”。
由於在航海中所測定的經度和緯度等座標往往不準確,許多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屬的船隻在西澳大利亞海岸沿線失事了,它們遠沒有能夠抵達其目的地巴達維亞(雅加達)。
只是到了1642年,艾貝爾·塔斯曼才從巴達維亞向東航行到了塔斯馬尼亞島,他並將該島命名為“凡·戴蒙的土地”;從這裡出發,他到達了紐西蘭。從此,紐西蘭得到了一個荷蘭名字,而學童們也學會了背誦:在1642年,艾貝爾·塔斯曼“揚帆於蔚藍的大海”,他為歐洲發現了紐西蘭。
有一種觀點認為,毛利人和太平洋的其他民族很幸運,因為他們躲過了歐洲帝國主義貪婪的初期階段。在這個時期,歐洲人對商業更加著迷而很少再醉心於征服。
但紐西蘭學者則認為,毛利人在延緩他們自己與歐洲人的接觸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塔斯曼的經歷中,毛利人控制著最初的交往,因此,與塔斯曼的指示——這些指示在“文明的”當地人和“瘋狂的野蠻人”間進行了區分—一相一致的是,他不是將他們描繪為“高貴的野人”,相反,他認為他們是“兇暴的”。
塔斯曼的整個目標就是想了解“在那裡是否有任何可以從中獲利的東西”。但他很快便斷定其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看來,毛利人起而反抗的行為表明他們是“敵對的赤腳漢”,在歐洲人的想象中,他們本應該居住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依靠速度和突襲,金色海灣或塔斯曼稱為“兇手海灣”的當地居民撞沉了一艘小船並殺死了四名水手。“南國居民”的這一驅逐行動進入了歐洲的各種傳說之中,這使毛利人成為了一個讓歐洲感到恐懼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