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是如何誕生,又是始於何時呢?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紐西蘭群島起源於8000萬年前,在這一時期,它從岡瓦納古陸分離了出來。除了南極洲外,紐西蘭是人類最後定居的一塊陸地。

毛利人是紐西蘭最早的定居者,是當地原住民的祖先,現在,學者們認為他們是在13世紀來到紐西蘭的;不過,早在12000年至60000年前左右,就有人類居住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其餘地方。

事實上,歐洲人非常晚才來到紐西蘭,只是從1840年開始,他們才在這裡有計劃地定居。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從波利尼西亞和歐洲而來的兩波人潮改變了這塊土地,並使這塊土地上的景觀發生了變化。這些關於時間和地點的簡單事實說明了為什麼環境與國家的文化和認同息息相關。

人類出現之前:從地理學的角度講,紐西蘭是一個由眾多島嶼組成的群島,其中,這些島嶼從北到南包括克馬德克群島的拉烏爾島(及坎貝爾島)。不過,它的3個主要島嶼差不多佔據了其整個陸地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九十九。

它的面積和英倫諸島不相上下,在這個國家曾經盛行一時的一個歷史版本中,這一點曾佔有重要地位。科學家告訴我們,古紐西蘭曾經是南方大古陸岡瓦納的一部分,在1億年之前,岡瓦納古陸的岩石形成了它東部綿延的山區。

後來,人們所知道的朗伊塔塔板塊分離出來,並向東漂移到太平洋中。古紐西蘭便獨立出來了。在過去的8000萬年中,植物和動物群落都沒有再經過陸地進行遷徙;5500萬年前,海床的延伸和運動也停止了,這時,塔斯曼海也完全形成,並將紐西蘭陸地和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隔離開來。

到6500萬年前,在海水的不斷侵蝕下,後來成為紐西蘭的地區已經變成了低矮的平原。位於低處的陸地處於不斷地變化之中,它的表面沼澤叢生,從地質學的角度說又頗不穩定,它們慢慢地向大海里面沉沒。到大約3500萬年前的漸新世(新生代第三紀),

這塊岡瓦納古陸碎片上的大部分地區都已沉沒到海水之中。恐龍生活在一系列仍然顯露在水面上的小島之上,這些小島都是朗伊塔塔之上的山峰淹沒於海水中後的殘存物,各種鱷類動物、蛙及蜥蜴也生活在這些小島之上。

從大約2500萬年前開始,由於太平洋板塊的大陸地殼開始與群島下面的澳大利亞板塊相碰撞,在數百萬年之後,這些山峰又再次向上隆起,而紐西蘭的許多地區則圍繞著板塊構造而移動和變化。岡瓦納的岩石是紐西蘭地殼中最古老的部分,它現在僅存在於從西納爾遜至峽灣區的南島西海岸地區。

在東部,陸地是剛剛形成的。當南島在造山和冰川運動中發生變化之際,北島也從地殼擠壓而導致的火山爆發中獲得了自己的地貌。

紐西蘭的陸地繼續處於不斷地隆起之中。紐西蘭人生活在動態的環境之中,他們居住在太平洋和澳大利亞這兩大板塊的邊緣,處於地球上隆起速度最快的山脈包圍之下:南島的高山斷層帶便是澳大利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彼此對撞而過後留下的痕跡;在過去的2500萬年中,該島的這兩個部分沿著山脈斷裂帶彼此移動了大約500公里。

由於相互碰撞的板塊擠壓著紐西蘭的地殼,高山便在海岸處形成。地質學家相信,在過去的500萬年中,南部高山地區的造山運動速度加快,而山脈受到的侵蝕也加快了。紐西蘭的最高峰是庫克山,它日漸以其毛利人的叫法奧拉基(即穿雲錐之意)而為人所知,路標上則將它叫做奧拉基庫克山,這昭示著紐西蘭作為二元文化和操雙語的國度這種官方立場。尚在1991年,庫克山突出的頂峰便倒塌到塔斯曼冰川之下去了。

而在20世紀60年代米制代替帝國度量標準之前,老師們還確定無疑地向學童們傳授說,庫克山高12349英尺。當國家的主要標誌、一個天然景物居然能在一次山崩中降低了10.5米時,甚至成語“堅如磐石”也受到了當地人的質疑。場所和自我都受到震動:山峰發生了變化,而各種神聖的展望、想象和幻象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因為發生了這一讓人震撼的事件,紐西蘭不再是古老的岡瓦納方舟。當然,它過去曾是岡瓦納古陸的一塊碎片。在南島西部和南部的森林中生長著許多羅漢松屬植物,恐龍可能曾在這些羅漢松屬植物的原種下面棲息。然而,陸地本身便代表著一種活躍的力量,根本就不堅固和持久,在各山峰迅速隆起之前的漸新世,它已經沉沒於海水之中了。

當然,人們對此仍然存在著疑問。對花粉化石的研究表明,當下層地面向海中漂移而獨立出來後,差不多所有紐西蘭的植物才來到了這裡。當地植物是岡瓦納分解後重新殖民的結果,它們間接地表明瞭植物從澳大利亞散佈開來的模式。

這些植物透過適應當地的生態和氣候條件而得以擴散,後來,其中的一些植物消失了,讓位給了其他的植物。植物學家發現,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有200種相同的植物物種,而就南山毛櫸樹而言,它們起源於岡瓦納時代,它們的擴散就可以透過長距離散佈的理論來進行解釋。

南山毛樣樹究竟出現於什麼時代,這個問題仍然存在著爭議。許多動物也是最近才遷徙而來的,並仍處於遷徙之中;例如,各類海鳥便定期往來於塔斯曼海兩岸。

然而,古生物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紐西蘭的動物群落是如何在孤立的狀況下很好地生長了8000萬年的呢,為什麼它們又如此容易受到人類的影響呢?紐西蘭是一塊鳥類群聚的土地,這裡的許多鳥兒異常地龐大,它們天真而又不會飛翔。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鷸鴕和恐鳥。

在20世紀,鷸駝曾被非正式地作為國家的象徵;而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當歐洲人初次發現各種早期恐鳥存在的證據時,恐鳥化石便讓歐洲人著了迷。就“是誰或是什麼東西消滅了恐鳥”這樣的問題,19世紀的博物學家認為是人類消滅了恐鳥。

到20世紀50年代,人們普遍接受了這樣的觀點:在最初的人類到達之前,氣候的變化導致了恐鳥及其他一些不會飛翔的鳥類的滅亡。然而,在今天,動物學家認為,在北半球接受訓練的科學家將注意力集中在大陸,他們濫用了關於島嶼動物群落消失的最初洞見。

按照他們的觀點,在人類擾亂了紐西蘭後冰川時代鳥類物種的生活環境之後,大約有半數這些鳥類就開始絕種了。那即是說,食肉動物——最初的人類及搭乘他們的獨木船而來的鼠類——是導致這些鳥類滅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