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元新帝的打算
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TXT下載 江湖無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375章 元新帝的打算
“元帥,偽帝真金並偽後伯藍也怯赤屍體已經送到。”
“走,出去看看。”張世傑對左右吩咐一聲,帶頭出了帥帳。
地上,滿身槍眼的真金怒目圓睜,顯然是死的極不安詳,伯藍也怯赤被爆頭,倒是看不出什麼表情來。
原本,張世傑以為自己會很激動,然而卻出乎意料地平靜,既沒有擊殺偽帝的快感,也沒有建不世之功的喜悅。
“奇怪,為什麼會這樣呢?”張世傑捫心自問。
“元帥,奇怪什麼?”虞汲好奇地問道。
張世傑回道:“我不太激動,這不符合常理。”
“其實這才是常態。”虞汲說道:“陛下聖明,王師屢戰屢勝,攻克大都擊殺韃酋實乃水到渠成,自然不會欣喜若狂。”
“所言有理。”張世傑哈哈大笑,道:“傳令,今晚每人三兩酒,慶賀一番。”
“元帥,當先處理了偽帝偽後屍體。”虞汲提醒道。
張世傑道:“偽後有礙觀瞻,擇地埋了,偽帝好生處置後送回京城,交由陛下發落。”
看著後面的安真迷失以及懷裡的孩子,張世傑又道:“再次驗明正身,確認無誤後解押回京。”
安真迷失全無反應。
被嚇傻了。
“找兩個太監照顧她。”張世傑補了一句。
在宋軍圍城前,真金釋放了全部宮女以及大部分太監,留在宮中的都是死忠,大多自殺,俘虜的少部分沒招降價值,讓他們照顧真金遺孤肯定沒問題。
安排妥當,張世傑親自寫了奏報,快馬發往京城。
四天後,飛鴿傳書抵達。
“大都已下,真金身死。”
“好,國朝一雪前恥也!”李庭芝哈哈大笑,道:“致仕之前白得如此大功,永世榮耀也!”
“全賴陛下聖明,臣等方能得此大功。”回到京城的王應麟跟著給出答案馬屁。
最開心的當然是章德鈺和趙孟頫,剛剛進入內閣,就沾了這麼大的光,以後做事會更順暢。
“陛下。”李庭芝說道:“燕京既復,當設總管府,只是總管懸而未決,請陛下聖裁。”
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嗎?
不,人選太多了。
如今能做總管的,都是早期來投的,操守沒什麼問題,又在國朝勳爵制度的激勵下奮發苦幹,都有出色的政績。
原來國朝一直在收復國土,不斷新增總管位,就可以隨意選人,落選也有大把機會,如今國內就剩陝西山西兩路,職位稀少,就要慎重了。
趙昰也一直頭疼,沉吟半晌後走到地圖前,一邊畫一邊說道:“遼東地域廣闊,或可拆解為遼東、遼西、玄菟三路,大小興安嶺之外,增設嶺北、嶺南二路,黑龍江下游東岸設永明與永寧二路,西岸以及更北方設總督府治之。
其至長城之間地域,同設總督,待梳理清楚,劃分為路。”
“陛下,內閣須仔細商議,並對地理進行勘測,方好劃分各路。”李庭芝回道。
“多有地方未靖,樞密院派軍配合。”趙昰答應。
宋庭這邊忙著瓜分地盤……是劃分行政區域,答剌麻八剌收到了大都失陷、真金身亡的訊息。
因為早有心理準備,答剌麻八剌倒也不怎麼難過,只是不免受到打擊而意志消沉。
“陛下龍馭賓天,國不可一日無主,請太子登基,繼承大統。”行省平章政事汪惟賢勸進。
“父汗駕崩朕自當登基,承繼大統。”答剌麻八剌答應的很乾脆。
這個時候,三請三辭都是浪費時間,而且有宋帝的珠玉在前,他這樣幹不算丟人。
於是,登基大典匆匆開始。
相比於宋帝,答剌麻八剌手裡還是有些東西的,大典匆忙卻不寒酸。
登基只是為了名分,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抵抗宋國得進攻。
答剌麻八剌高坐龍椅上,道:“諸王西進,割據一方,卻不顧大局,只讓父汗獨守中原,獨木難支,一國尚不可守,一省如何能守?”
如今的元庭能夠控制的也就陝西和隴右(甘肅青海),吐蕃名義上還在治下,但是被四川阻隔,須得從隴右繞一大圈才能聯絡,意義不大,而西域地廣人稀,能給的支援不多。
伯顏依舊在據守和林以及周邊大片區域,但是在呂望部的持續進攻下,自顧不暇。
答剌麻八剌能夠控制也就陝西(含漢中),可以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陛下。”和禮霍孫勸道:“山河險要,自可以阻敵於外,宋國窮兵黷武,遲早敗亡,這便是……”
在答剌麻八剌的注視下,和禮霍孫說不下去了。
自欺欺人,沒意思。
“朕欲遷徙。”答剌麻八剌說道。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這可不是鐵穆耳西遷另開分基地,而是徹底放棄主基地,可以說,放棄關中,就是徹底放棄了正統。
便如遼國滅亡後,耶律大石西征建西遼,卻不被認為正統。
這意味著,大元實質上已亡。
“西方雖大,諸王林立,中樞若西遷,必有紛爭,朕不願也。”答剌麻八剌說道:“向日父皇撫慰吐蕃時,曾打探往天竺道路。
雪山連綿,卻有道路可行,朕欲以偏師借道吐蕃南下。
宋軍已入高原,吐蕃貴族惶恐難安,可招募隨從,並籌集錢糧。
朕親率大軍借道隴右往西,繞過吐蕃後轉道南下。
兩路並進天竺,以此為根基,徐徐擴張,以抗宋國。”
眾臣面面相覷一陣後,已經是丞相的姚燧問道:“陛下,天竺形式如何?”
答剌麻八剌回道:“其疆土、人口不下中原,物產豐饒。
皇帝稱蘇丹,以民為奴,本族羸弱,多用金銀僱傭異族為軍,最近,其有外敵入侵,連戰連敗。
天竺人崇信佛教,溫順易治,即便蘇丹殘暴亦不知反抗,實在是良民。”
眾人聽了,都是心動。
對於宋國,大家都是打心底懼怕,只是西域已經太擁擠了,如今皇帝給出了新選項,而且聽上去很不錯的樣子,當然都是意動。
“陛下,此事宜早不宜遲,當速速準備,在宋國進犯之前啟程。”禮部侍郎馬致遠剛開口,眾臣紛紛跟著附和。
姚燧道:“此事首在保密,不能令宋國察覺端倪,臣年老體衰,不良於行,願為留守,以防宋軍追擊。”
“可,便如此安排,各司齊心協力,儘快起行。”答剌麻八剌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