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靜笙的兩個母親
凰兮從我棲小說燕州篇 從我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此次下洛城,衡城長公主一行近四百人,從洛水河走水路,共計船隻十艘。主船是名為“蓋海”的樓船,船高十於丈,船上建樓,樓有五層,可載三百餘人。
船隊駛出京都地界時,已是月上枝頭,蘇淺從衡城長公主那兒回來時,看見靜笙的房裡燈火還未熄。
飛廬小室,燭光搖曳。
山水紋紫檀小案上,靜笙半趴著,下巴杵在小案上,看著著手上的玉佩,頻頻出神。
蘇淺見靜笙手裡的玉佩,是一枚用赤玉雕琢的玉佩,上面雕刻了一隻飛舞的鳳凰,玉佩呈半圓,看樣子應是合佩之一。
“這麼晚了,還不睡嗎?”蘇淺開口問道。
“阿淺?”靜笙後知後覺地回過神,“你回來啦?”
蘇淺看著她有些蒼白的臉色,“是不是還在暈船?要不要再燃些夜息香?”
靜笙暈船,蘇淺讓人備了足夠的夜息香,它辛香清涼,對暈船有極大的緩解之效。
“不用了。”靜笙搖搖頭,她已經慢慢適應了坐船。
“怎麼了?怎麼這麼沒精神?”蘇淺手背貼上靜笙的額頭上,“是不是不舒服?”
靜笙還是搖了搖頭,“今天看到衡城長公主,突然……就想起了我母后……”
她和親大寧時,母后也是那樣的……難過!
蘇淺坐到了靜笙的身旁,“想家了?”
靜笙身子一偏,靠在蘇淺肩上,腦袋窩在蘇淺的頸窩。
“坐好,”蘇淺無奈地說道,“坐要有坐樣,這樣可不好!”
“我心裡難過,阿淺抱抱我好不好……”
窩在肩上的小傢伙聲音很輕,輕得讓人心疼。蘇淺沒有說話,伸手將身旁的人攬進懷裡。
“阿淺,離開北狄之前的那天晚上,我看到……母后哭了……”
北狄攝政王太后,那個被稱為鐵血太后的女人,躲在那間被封禁多年的房間裡,對著故人的畫像哭得聲嘶力竭。
“看來,你母后……真的很疼愛你。”
其實,蘇淺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就是北狄的爾綿太后和靜笙之間的母女情。
靜笙並不是爾綿太后的親生女兒,她的生母是一箇中原漢女,其名不詳。爾綿太后沒有子嗣,膝下過繼了兩個孩子,一個是王長子,也就是現在的北狄王,另一個就是靜笙。
北狄先王二十幾個兒子,死的死,殘的殘,幽禁的幽禁,流放的流放,除了現在的北狄王,幾乎都被爾綿太后廢了。
就是這樣一個殺伐果決甚至冷血的人,唯獨對靜笙這個毫無血緣的女兒,視如己出,疼愛有加。
蘇淺之前也想過捧殺這種可能,但這理由完全成立不了。
因為靜笙的身份尷尬,一個漢女生的北狄王女。
世人向來信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她是北狄人眼中的中原人,中原人中的北狄人,不管在誰的眼裡都是異類。這樣的出身,註定了她在公主中天生低人一等。
無身份、無地位、無靠山,無威脅,靜笙完全沒有被捧殺的價值和必要。
而且靜笙性子單純,天真無邪,樂觀開朗。
這樣的孩子,沒有足夠的愛和呵護,是養不出來的。
尤其是在北狄王廷那種複雜又危險的地方!
可問題是,爾綿太后為何如此愛護靜笙?一個情敵的孩子!
“母后向來疼愛我。”
“可本宮聽說……爾綿太后並不是你的生母。”蘇淺還是問出了心中的問題。
“因為我孃親。”
“什麼?”
靜笙看著蘇淺,似乎是看出了她的疑惑,“因為我孃親,母后愛屋及烏。”
“你孃親?”
靜笙點點頭,看著手裡的鳳佩,開始給蘇淺講那些往事。
……
在靜笙的記憶裡,她的孃親是個很溫柔的人,就像江南水鄉的鐘靈毓秀。
羅婭姑姑說,孃親是母后從中原帶回爾綿部的,沒有人知道她是誰。她只知道,孃親來時,一身的傷。
靜笙記憶中的童年裡,母后和孃親的感情很好,母后是北狄的王后,孃親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夫人,在王廷中,兩人一直互相扶持。
可是,隨著父王的夫人越來越多,子嗣也越來越多,母后的手段越來越嚴厲,王廷裡開始時不時死個王子、夫人。
靜笙開始常常看到孃親跪在佛像前祈禱,祈禱那些罪孽落在她身上,祈禱母后長安。
再後來,靜笙有一日躲在假山裡,目睹了母后身邊的嬤嬤,勒死了一個身懷有孕的夫人。
那個夫人到死都沒有沒有閉上眼睛,靜笙透過假山地縫隙,看著那雙猩紅的眼睛,當時就嚇壞了。
她病了,連夜都噩夢,高燒不退。
迷迷糊糊中,她聽見孃親和母后的爭吵。
“那是你妹妹啊!”孃親的聲音裡滿是難以置信。
“我沒有一個時時想搶我位置,一心置我於死地的妹妹。”
“可她還懷著孩子,你怎麼下得了手?”
“他阻了我的路,難道我不該清除他嗎?”
“清除?“孃親的聲音在顫抖,“你現在怎麼變得那麼可怕?那是不是……如果有一天我擋了你的路,你也會毫不猶豫地將我清除掉?”
“阿窈,你別哭……不會的!我怎麼捨得……”母后似乎是慌了,“你是我的命啊!我怎麼可能那樣對你,你不要這樣看我,不要怕我……”
那時,年幼的靜笙聽不懂孃親的惶恐,也聽不懂母后做過的承諾。
她只知道,在不久之後,她和孃親突然被送到了很遠很遠的別宮。
再後來,別宮地動了。
地動之後的大雨中,母后抱著孃親的屍體,痛到連哭都哭不出來……
“阿淺……”靜笙將手裡鳳佩拿給蘇淺看,“這是我孃親的遺物,在別宮的時候,我常常看見她捧著這個偷偷的哭。”
“鸞鳳和鳴佩,這是鳳佩。”
“我在王兄的登基大典上,看著母后站在萬人之上,一步步走上權利的巔峰,而她的脖頸上……帶著那一枚鸞佩。”
“原來……孃親到死都沒有等到的人……是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