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大娘們還沒反應過來,一個身影從牛車上躥了下來,直奔劉氏而去。
正在跑動劉氏見兒子衝過來,差點沒剎住腳。
“艾瑪,狗蛋咋跑這麼急昂?”
沈遇安一聽他娘這話,就知道他奶沒啥事。
果然,王氏從劉氏後背上下來,對沈遇安上下打量著。
“哎喲,奶的乖孫孫啊,瘦了。”
沈遇安覺得他是抽條不是瘦了,他一路上可沒少吃。
而且因為身體越來越好的緣故,吃得更多了。
“娘,狗蛋真的瘦了,哎喲,瞧這臉都白了,心疼死了,娘,我回去殺只雞給狗蛋補補。”劉氏看著兒子消瘦發白的臉蛋,轉身要回去殺雞。
沈遇安:...
他本來就白好麼。
不過家裡這幾個女人就是覺得沈遇安趕路和考試辛苦了,拉著他紅了眼眶。
沈遇安舉手投降。
也好,他這幾日都在趕路,沒餓到,但確實吃得不是很好。
不過沈遇安想請族長家吃頓飯,和王氏商量了一下,再給殺了只鴨。
“狗蛋,咱們沈家人互相扶持,這是我應該做的,不用,”沈遇豐聽到他和王氏商量的話,連忙要拒絕。
“族兄可莫要和遇安客氣,這一頓不請,可是我們三房不知禮數了。”
沈遇豐聞言,一個孩子都要娶親的人了,還抬頭看向一旁的父親。
沈敬文沉吟了下,點頭了。
雙方有來有回才能更親近。
“那家裡做好了菜等候,大伯回去和大爺爺說一聲。”
和大家道別,沈遇安和他娘大包小包回家。
到了家,沈遇安和劉氏把東西放到桌上。
“咋買這老多東西了。”劉氏看著這明顯不是兒子之前的行李,就猜到兒子又買東西了。
這次買的還不少。
“好不容易去一趟幽州府,給家裡人買些好物件。”
沈遇安說著,開啟鮮豔的紅色錦盒。
裡面躺著一隻金燦燦的鎏金銅鐲,還有一支銀簪。
“你這孩子,又亂花錢。”王氏嗔怪地看著孫子。
沈遇安拿起錦盒裡的鐲子,滿含歉意道:“奶,孫兒袋中拮据,下次孫兒給你買金鐲子。”
“咋,你還要給奶買金鐲子啊,我看你是想上天了。”王氏剛要說出口的唸叨變成了打趣。
沈遇安給王氏戴上,鐲子剛好合適。
劉氏見了,笑呵呵道:“整好,狗蛋細心嘞。”
王氏喜悅地看著手中的鎏金銅鐲,這鐲子雖不是金的,看手藝,價錢估摸不低。
以前金鐲玉鐲戴過無數的王氏欣喜看著手中的鐲子,漸漸紅了眼眶。
“安哥兒孝順,可惜你爺和父親沒福氣,有安哥兒這麼孝順的孩子承歡膝下。”
劉氏心疼地看著王氏。
見大家擔憂地看著她,王氏擦拭了下眼淚,笑道:“這簪子盼姐兒給奶戴上。”
沈青盼拿起錦盒中的銀簪插入王氏的髮髻。
“這簪子可真配奶。”沈青盼體貼地誇讚道。
劉氏和沈遇安也說著王氏戴上很好看。
“娘戴上這簪子,不知道還以為咱娘倆是姐妹呢。”
“去你的,別拿老婆子尋開心。”王氏嗔了一眼劉氏。
王氏不下地,往日都在家中待著,面板白皙。
前幾年因為家中之事,白髮叢生,但自從有了沈遇安種菜,加上後續又用木系異能源修復眼睛。
這幾年王氏還真越長越年輕。
村裡的大娘都說王氏是因為沈遇安身子好了,放寬心所以越來越年輕的。
為避免他娘繼續犯賤被他奶收拾,沈遇安趕緊拿出劉氏的禮物。
“艾瑪,我也有啊。”劉氏欣喜地看著面前的錦盒。
“大家都有。”
沈青盼眼中一喜。
她也有?
劉氏戴上鐲子和簪子,都沒心思殺雞殺鴨了,現在就想去村口顯擺一番。
“娘,家裡還要請客,再說了現在天也不早了,明天再去嘮嗑啊。”
劉氏聞言,把鐲子仔細放好,這才轉身去殺雞鴨。
這個點村裡人人差不多都吃完了。
村裡人晚上吃得也簡單,不過餓的也快,做上一頓好的,沒人會拒絕再吃一頓。
果然,沒一會兒大奶奶她們就過來幫忙了。
張氏一過來,就見劉氏一直在她眼前晃著腦袋。
“喲,劉氏,這是買了新簪子?”
劉氏嘴都快咧到耳後根了,抿唇,呃,沒抿住,劉氏笑得極其耀眼。
“這是狗蛋給買的,還有一隻鐲子呢,這不,我怕做飯會弄壞就給放起來了,哎喲,你說這孩子,也忒大手大腳了。”
張氏:有點酸了。
那邊的王氏從後院摘了些菜出來,笑盈盈道:“你嬸子啥好東西沒見過,偏你要在她跟前賣弄。”
張氏一下子就注意到王氏手中那晃眼的鐲子,這可真閃啊。
“呀,這也是狗蛋買的?”
“是那孩子買的,這孩子從小就孝順,時不時就給家裡人買東西。”王氏無奈地搖頭。
可其中的喜悅,張氏是看得出來的。
張氏和方氏眼饞不已,狗蛋這孩子不止書讀得好,對家裡人更好啊。
再想想遇豐那孩子,同樣都是去幽州府,那孩子就買了些針線回來。
說是幽州府的針線便宜。
是比石頭鎮便宜不少,可和沈遇安這麼一比,那真是對比慘烈。
沈遇豐要是知道張氏和方氏這麼想,肯定大喊無辜。
他是去照顧沈遇安沒錯,但手中也沒多少銀錢啊。
那些族親湊的銀錢,除了給沈遇安花用,他哪敢花用。
那針線還是他存的私房錢買的呢。
夜裡,寧安村漆黑寂靜。
但沈家卻熱鬧不已。
堂屋裡放著兩張桌子。
男女各坐一桌。
倒也不是重男輕女,而是男的喜歡喝酒,女眷和孩子不喜歡和他們一桌。
沈遇安雖然還未到喝酒的年紀,但三房只有他一個男的,只能和族長他們一桌了。
這次不止請了沈族長一家,還叫了一些關係好的男人。
至於為什麼不全叫,那隻能等沈遇安考中秀才辦酒了。
吃著酒有人問了一下沈遇安這次考的怎麼樣。
沈遇安謙虛地回覆。
還有人要問,沈族長淡聲道:“這科舉不易,你就看石頭鎮這麼多年才一個秀才便知了。”
大家一聽,這才想起來,石頭鎮這麼多年才出了一個陳秀才。
可見科舉有多麼難了。
因著族長和沈敬文故意岔開話題,大家就不再問沈遇安府試之事。
沈遇豐正在滔滔不絕地說著幽州府的繁華。
這頓飯吃得晚,散場的時候更晚了。
最後剩下族長一家,兩家這才說些體已話來。
“說來,託了弟妹和遇安的福,咱們家的雲天可真是好事連篇。”張氏笑盈盈地說道。
沈遇安和沈遇豐二人疑惑地看著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