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最後一場是十五日清晨開始的。

第三場只有五道時務策論題。

互市?

所謂互市,就是邊關和異族之間的交易。

對於互市,如今也有爭議。

主張同意互市的官員覺得這是互惠互利之事,可也有官員不同意,怕把異族養肥了,到時候攻打大楚。

雙方都有理,就看你怎麼看了。

沈遇安倒是覺得互市沒問題,大楚有異族想要的糧食,但異族的牛羊也是極為不錯的。

且開了互市之後,雖異族那邊不會交易馬匹,可只要給的夠多,沈遇安不相信有人會拒絕。

那異族可是分為好些個部落。

不過有利就有弊,沈遇安把一列好處寫在草紙上,又把弊端寫出來。

那既然有弊端,也可提前避免一下。

比如說該怎麼避免沈遇安也一一羅列了出來。

如此,交易上的條款也要仔細。

沒一會兒,沈遇安桌上的草紙密密麻麻都是字。

糊名的時候,沈遇安心中雀躍。

可算是考完了。

開龍門的時候,有雀躍的學子,也有哭喪著臉失落的秀才。

沈遇安心情不錯地站在考院外。

突然看到高子贊垂頭喪氣走出來。

“子贊兄。”

高子贊聽到聲音,抬頭一看竟是許久未見的沈遇安。

“遇安。”

這鄉試人太多,考了三場最後出考院二人才見到。

高子贊往沈遇安這邊走。

“遇安,許久不見,長高了不少。”

高子贊臉上不見剛剛的喪氣,心情不錯地和沈遇安打招呼。

“這兩年抽條了。”

“原還說好考完相邀出來,沒想到在考院先見上面了。”

二人相視一笑。

鄉試前二人書信來往,已經約好考完見上一面。

未成想在考院外先見上一面了。

“遇安,多謝你先前寄回來的題,助我良多,可惜為兄略有不足,這次的鄉試怕是止步於此了。”

他考第二場的時候就知道機會不多,但不死心。

鄉試三場不是靠其中一場而上榜的,若是最後一場答得好,他未嘗沒有上榜的機會。

可惜啊。

“能幫到子贊兄就好,還未發榜,子贊兄莫要妄自菲薄。”

高子贊知道沈遇安是在安慰他,其實他心中已然有數,可卻也有了些希冀。

希望自已高中,到那時,便可去沈家提親。

可若是未中,他只是一個秀才,怕是配不上沈姑娘。

如今他已經二十一,沈姑娘今年十七,他比沈姑娘還大上好幾歲。

“明日巳時茶樓見,我帶幾位同窗好友過來,大家一起認識認識。”

高子贊聞言,知曉是沈遇安特意讓他多結交府學的學子,感謝了沈遇安。

“對了,趙志安也來了幽州府,明日我們二人一起來。”

沈遇安頷首,看了一下對方佈滿血絲的雙眼,“成,那回見。”

看來在考院累到了。

二人道別之後,便拱手轉身走了。

回了府學,沈遇安這些考生們在飯堂大肆掃蕩。

先前三日出來一次沒人敢大吃大喝,畢竟後面還有考試。

但這次不一樣了,已經考完了,可把吃得很差的學生們饞死了。

飯堂的大廚灶臺就沒停過火,燒了一個時辰還在揮汗炒菜。

沈遇安吃得最多,不過大家對沈遇安的飯量早已習慣,倒是沒多震驚。

二十多個海碗壘起來,比沈遇安的頭還高,大廚崩潰地從後廚出來。

“沈公子,不行晚點吃些夜宵吧,再吃老張我做不過來了。”

他一會兒還要做那些還未散學的學子飯菜。

真做不過來了。

正在埋頭苦吃的沈遇安心虛地抬頭,他是真的餓了。

陳英難得見到沈遇安這副心虛的模樣,扭頭打趣張大廚。

“張大廚你不行啊,這麼多年還是沒習慣遇安的飯量嗎?怎麼不早早多準備些。”

張大廚掃射著飯堂內的學子,看向陳英:“老張我早早準備了不少飯菜,誰知今日不止一個餓狼。”

說著又低頭看著陳英面前的碗。

陳英也看著他邊上的碗,裝傻道:“老張啊,你應該早點習慣,每回鄉試院試結束後大家都會餓嘛。”

“說不過你們這些口才好的,你們別吃過頭了,一會兒肚子痛,不是我老張摳門啊。”

老張其實已經習慣每次大考完都會這樣,除了沈遇安吃得多些,其餘人在他預料之內,今日大家這麼猛吃,晚上可不得又要請大夫。

他除了炒不過來之外,還怕學子們撐著了。

這可都是秀才吶。

張大廚一走,幾人相視而笑。

顏清更是打了個飽嗝,“嗝~難得吃這麼飽。”

“先回去睡了,哎呦,我那排考棚有人的呼嚕聲跟打雷一樣,睡不好。”

顏清說著飄走了。

是真像飄一樣,可見在考棚被折磨得不輕。

第二天一早,沈遇安早早起來跑步。

起床上茅房的學子見狀,驚撥出聲:“簡直不是人,竟然還能起這麼早鍛鍊。”

不是人的沈遇安鍛鍊完,心情不錯地吃了張大廚不少早食。

看沈遇安拎著空空如也的筲箕,張大廚瞪大雙眼。

“沈公子,你這肚量比宰相還牛。”

“怎麼說?”

“宰相肚子能撐船,你這肚量能吃下一船的食物。”

沈遇安失笑:“哪有這麼誇張。”

沈遇安性子溫和,府學打雜幹活的人也不怕他,還喜歡打趣他。

主要是沈遇安長得養眼,他性格好,大家都喜歡和他聊天。

離開飯堂後,看著時辰不早了,沈遇安去找幾位同窗。

見大家都醒了,便和他們說約了友人,看看有沒有人一起出門去喝茶。

幾人也想出門,就跟著沈遇安一同出門了。

到了茶樓,高子贊和趙志安已經在了。

“顏清你們認識了,就不介紹了,這是康遠,這是陳英。”

“趙志安、高子贊。”

說來陳英幾人和沈遇安也有緣。

陳英是當時府試時,大家覺得最有可能是府試第一的人。

就連康遠名氣也不低,他是木蘭縣的縣試案首。

府試時沈遇安得了第一,當時陳英不服,鉚足了勁想要在院試壓沈遇安一頭。

豈料院試沈遇安又是第一名。

等沈遇安進了府學,第一次月考輸給了他,可把陳英嘚瑟得很。

然後第二次月考就教他做人了,陳英豈是那麼容易服氣的,憋著氣要超過沈遇安。

一直到後來老實了,只能和顏清搶第二名。

二人是第二第三來回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