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們,給你推薦一本小說。”

“你知道我不看小說的。”

“看了你就知道了。”

“那行吧,叫什麼名字?”

“九轉金身訣。”

“我看看……”

這一看。

好幾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

……

“兄弟們,有一本叫做《九轉金身訣》的小說大家知道吧。”

“知道,都被讀者罵出翔來了。”

“哈哈,不彷去讀一讀。”

“讀個屁,不得毒死。”

“雖然某些方面確實有些毒,但其實挺爽的。”

“滾,不要給我推毒草。”

“真的,我看完了。”

“真的?”

“不相信算了。”

“行吧,我看一看。”

又是幾個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了。

……

“老闆,那本九轉金身訣沒貨了。”

“又有人搗亂嗎?”

“看起來不是,好像是真讀者。剛才來了一批人,都說想要這本書。”

“那行,我叫出版商發下貨。”

有的時候。

一本小說怎麼樣,編輯或者是書商的眼光未必準確。

或者說。

他們只能判斷大致。

但有一些超出了他們認知範圍的書籍,他們就很難做出有效的判斷了。

這其實不是特例。

前世很多知名作品,在剛開始的時候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九轉金身訣》同樣也是如此。

雖然他看起來文筆確實白。

但說實話。

這本書該有的爽點,幾乎都寫到了。

雖然有的時候這一些爽點,不少作者認為比較毒。

但當這樣的爽點,這一些經典橋段出現在一些新人讀者面前時,那簡直就是經典。

如果說以前看都市異能的都是一些老白讀者。

一些沒怎麼接觸過小說的人,他們是不怎麼看小說的。

可是。

當他們接觸到這一部地道的小白異能文時。

他們只感覺顛覆了三觀。

“原來書還可以這樣寫。”

“原來看小說可以看得這麼爽。”

“龍無名,這名字真霸氣。”

是的。

有的時候新人讀者的評價與老白讀者的評價完全不一樣。

如果在一個無比內卷的老白讀者裡面,去吸引他們的目光,並讓他們產生購買。

這得卷死。

可是。

如果開闢一條新戰線,吸引那些平時沒怎麼看過小說的讀者呢?

以前一眾出版社,一眾書商自然也想過這個問題。

可是他們並沒有什麼辦法。

直到。

這一本《九轉金身訣》的出現。

“記錄一下《九轉金身訣》的購買人群。”

“還有年齡,性別……”

“是。”

各家書店老闆感覺到了這一本書的特別,不時吩咐說道。

別看這一些資料與作品沒有關係。

但其實關係太大了。

當不少書商發現這部作品竟然又一次來了一波銷售熱潮。

他們意識到。

可能,他們之前並沒有真正瞭解這一部作品。

而當他們一翻整理資料之後。

他們第一時間就給晨陽出版社發去了一筆筆訂單。

“王總,我們閱友書店需要1000本《九轉金身訣》。”

“王總,我們希望書舍需要500本《九轉金身訣》。”

“王總,我們陽光書店需要800本……”

或許這1000本,幾百本的量並不是很大。

但整個“中陸”書店何其多。

與晨陽出版社合作的書店,少說也有幾千家。

雖然有一些小書店有的時候可能就只進幾十或者100多本。

這一加起來。

一瞬間。

《九轉金身訣》的量就起來了。

……

“劉陽兄,劉陽兄,不好了,不好了。”

“什麼情況?”

“劉陽兄,據說《九轉金身訣》的銷量不降反升。”

“不會吧,一個星期都沒過,你們哪裡來的資料?”

“從書店那裡得知的,我打聽了幾家書店,這幾家書店都向出版社下了幾百本的單子。”

“一家書店就幾百本?”

“嗯。”

“我靠……”

劉陽一拍桌子:“這怎麼可能?”

“我們也不知道。”

“噹噹的《都市男女》銷量怎麼樣?”

“《都市男女》被我們罵得銷量下降了,我聽他們說,今天這本書沒賣出多少本。”

“那《九轉金身訣》是怎麼回事?”

劉陽這就不明白了。

這一招他們之前都用過。

只要他們一夥兒都給差評,再火的書都得給拉下來。

除非你是大神。

可《都市男女》和《九轉金身訣》。

兩部書的作者都可以說是新人。

最多當當可以說是老撲街。

噹噹還好,一罵銷量就跌,這也是他們樂於看到了。

可《九轉金身訣》,這一罵,銷量不但沒跌,反而還上升了。

這就奇了怪了。

“大家不要著急,我看看。”

劉陽是他們這一群作者的帶頭大哥。

讓大家安靜下來,劉陽進入了豆芽網。

豆芽網是一個社群網站。

早年以讀書,影評,音評……等等起家。

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大型文娛社群。

之前劉陽與其他一眾作者的操作,就是透過豆芽。。

“垃圾書,去死吧。”

“褚贏,哈哈哈,寫得什麼破書,還不如我寫的好。”

“作者小學沒畢業嗎,我來教你寫書怎麼樣?”

看到這一些差評,劉陽皺了皺眉。

這樣的評差不能說不好。

但這樣的評差,看起來也有一些無腦評論了。

不會是一些讀者覺得這樣的差評,是故意有人黑他吧。

對。

一定是這樣的。

肯定是一些讀者看到這樣的無腦黑,反而對這部作品更感興趣了。

於是便嘗試的看了一下。

雖然這本書仍是小白。

但做為作者的劉陽知道。

只要看得人多了,寫得再差也有人買。

“我感覺找出問題了,一會我寫一篇這本書的評論。”

想了想,劉陽對群裡作者說道。

“最近發現一本書,作者叫褚贏,寫的作品叫做《九轉金身訣》。我一向有閱讀新書的習慣,大家可以從我的閱讀筆記中可以看到……”

劉陽在豆芽網有一個馬甲。

這個馬甲專門以讀者的身份進行評書。

因為劉陽本身上就是作者的身份,這也使得劉陽的評書更為的專業,並吸引了不少粉絲。

此時劉陽再度開貼。

直指的就是這本《九轉金身訣》。

不過。

與此前一眾差評不一樣。

劉陽仔細的閱讀了《九轉金身訣》,隨後開始動筆。

“怎麼說呢,感覺這部小說的作者其實還是很努力的。因為在本書當中,各種熟悉的橋段都出現了。可是,當無數種橋段加在一起,這一刻我只感覺到天雷陣陣。或許大家無法體會到這一點,那麼,讓我來分析一下這本書……”

一通大長篇。

可以說寫得非常細緻,也非常專業。

劉陽也相信。

憑著他專業的評論,這本《九轉金身訣》絕對沒有可能再次翻身。

末尾。

劉陽靈機一動,還給這一部作品編了一套打油詩:

【主角剛回家,兄弟就敲門。

一人一套功,誰也不落空。

兄弟太白痴,主角有辦法。

善用作弊器,一年就兩天。

義氣兄弟仨,一來就結拜。

別的不知道,一人倆乾媽。

開頭前兩章,觸雷億萬發。

今日觀此文,方知白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