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本應與平庸相斥,而假裝努力,終究會淪為平庸,站在山腳下仰望別人,被登頂之人踩在腳下,不努力的那些日夜,會讓一個少年變成螻蟻,成為芸芸眾生之一。

丁費思慶幸,她非螻蟻。

她當年念著的那個優秀的人,那個讓她一直有勇氣和自己死扛的人,在她用盡力氣拼搏之後,和她緊緊牽著手,會永遠在一起。

她和他終於勢均力敵,不會再有人說他們不般配,她也得到了曾經不敢奢望的一切。

她和他在同一個校園裡,校報對他的採訪她都能看見,他的所有資訊都能被她輕易地接收到,無法熬過來的那兩年裡,她和祝野在一個學校,能在最難熬的時候看見的他的訊息,哪怕只是隻言片語,都是她撐下去的動力。

而拼命過的那些年歲,都回饋到她身上。

從小看歷史傳記,喜歡給歷史人物寫小傳,她的歷史從沒有差過,哪怕在選擇理科之後,這一切依舊反饋在她的語文上,在語文一科碾壓眾人。

而現在,則成為她的職業,成為她往後燃燒火光的道路。

在這條路上,能握緊祝野的手,並肩登頂,就是她最大的幸運。

她想起班主任曾說過的一句話,現在你是否努力,將決定你未來是人物還是廢物。

當時她還是班裡的倒數第一,偏科極其嚴重,常年吊車尾,總是擔心會掉到下面的班級,她很害怕自己成為廢物,可是天賦的平庸又讓她忍不住想自甘墮落,乾脆,就淪為平庸,不要再爭。

直到祝野出現,她開始跟隨他的腳步,他過分優秀,也在點燃她向上的心。

她不想再當背景板,也不想再陪跑,她也想努力跟上他的腳步。

他登頂理科第一,她就努力在尖子班排到中游,他物理競賽金獎,她就語文聯考全市第一。

始終都不敢慢下一步,生怕趕不上他。

只可惜的是,潘建國打亂了她第一年高考的期待。

她後來再做那年那一套高考題,對完答案之後幾乎崩潰,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太好了。

如果她當時沒有出任何意外,那麼華大,她也能考上。

那一年華大分數線降了十多分,她去參加高考,真的未必報不上華大,未必不能和他一起進入華大校園。

第二年,她把華大放在第一志願,未嘗不是有了幾分執念。

其實她更應該上f大,那裡的強勢科目,正是她所喜歡的學科,而且整所學校偏文,那個氛圍她一定會喜歡。

甚至於她報國大,都比報華大合適。

可她還是報上了工科學校裡的top1,只是為了與他並駕齊驅。

哪怕來了華大之後,四處都是他的謠傳,聽聞他有女朋友,聽聞他和怎樣的女孩子在一起。

她仍舊不後悔來到華大。

更幸運的是,那些都只是謠傳,是因為他出眾的風流面相而來的謠言。

丁費思靠在祝野肩膀上,靠在她最耀眼的夢想上。

努力過了,就能看見最好的風景和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