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鳴泰的致仕,也意味著將近十年沒有調整的內閣要有大調整了。

在韓國公府的壽宴上,李聖祖賞賜了韓國公閻鳴泰一座杭州西湖畔的大宅院,讓他安享晚年。

同時受到賞賜的還有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錢謙益以及戶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馮銓。

李聖祖分別在南京以及京師,靠近他們老家的附近賜了宅院給他們。

很顯然皇太子是不滿之前他們二人同閻鳴泰一起施壓,挑撥同二弟李世祖的關係。

同時他也賺得盆滿缽滿,還出了一大筆錢設立了“鍾獻離獎”,每年獎勵那些在科學上有巨大成就的學者。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李聖祖改任孫傳庭為澳洲總督,經營帝國新徵服的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

這場“二龍相爭”的風波,也終於告一段落了。

茅元儀說道:“其他還好說,但如果二皇子不親自回來參加陛下登基大典,恐怕會引起朝廷的非議.”

但是華夏民間仍然習慣性的將高中畢業等同於取得舉人功名,大學畢業等同於取得進士功名。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居住的這個地球由七大洲同四大洋組成。

既然東西可以送到乾清宮,足以說明京師依然有陛下的眼線。

這樣一來,就有大量的新人被提拔上來了,原來舊的官僚體系被徹底打破了。

雖然帝國的官方不再設立“狀元、榜眼、探花”。

最後他在最新的日記本中找到了父皇留給自己的信。

李聖祖的登基並沒有萬國來朝的場景,因為沒有被華夏征服的國家已然不多了。

藉著這次三位內閣大臣的辭職,李聖祖對內閣的框架進行了大調整。

如今有了李獻忠的傳位詔書,皇太子李聖祖繼承大統自然是名正言順。

乾熙十二年八月,一封傳位詔書同象徵著陛下身份的傳國玉璽,元朝的“制誥之寶”被送到了乾清宮外。

整個帝國一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場景。

反正派出的各路追蹤高手,都無法找到陛下。

最後發現牌位居然是可以按下的。

大同20年,華夏大探險家鍾獻離在南美印加帝國的遺址上發現了一個鹽湖,美麗的湖水就向一面鏡子一樣對映出天空的景象!

他將這裡命名為“天空之鏡”!

然後他出巨資買下了這裡,決定同自己的幾個妻子在這個人間仙境安度晚年。

這些年華夏雖然大幅開疆擴土,但同時也有不少將士喋血異鄉。

而一旁的奇怪東西則是叫做腳踏車,李聖祖好奇的坐在腳踏車上蹬踏起來,隨著車輪的不斷旋轉,一個玻璃罩著的燈居然亮了起來,其發出的光芒遠遠蓋過了蠟燭,整個房間瞬間亮堂起來了。

但是父皇留給華夏的科技,足夠維持華夏的科技優勢很久了。

陛下沒有透露何時會返京,只是說對李聖祖做的一切都很滿意,做為父親他為李聖祖感到驕傲。

二皇子李世祖一人身兼歐洲軍區同波斯印度軍區兩個軍區的總督。

如今雖然丟掉了官職,但好歹還是保住了身家性命。

“4個多月的時間,陸路是肯定是來不及了。

海路恐怕還得碰下運氣,孟買、霍爾木茲、蘇伊士、阿姆斯特丹都得通知.”

華夏的年輕人明白,這次大擴張可能是帝國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擴張了。

父皇桌上留下的那些圖紙是他憑印象留下的,只不過以華夏目前的工業能力可能還造不出來。

太廟中懸掛著自己曾祖父高祖武皇帝李成梁,祖父德祖淳皇帝李如松的畫像。

故而內閣欲取年號“大同”。

但問題是這個年號已經被多次使用過。

最終李聖祖表示,既然沒有大一統王朝使用過,那麼就定“大同”作為自己年號。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得到歐洲的時間縮短了不少,才使得通訊可以實現。

最後他將自己的四個兄弟一起帶到了太廟的密室。

但是華夏帝國的皇帝李獻忠始終沒有回到京師。

這是華夏皇族最大的秘密,兄弟幾人表示一定會保守這個秘密,並且接近自己所能維護華夏帝國的統治。

琉球伯鄭芝龍晉封為琉球侯,其長子鄭森屢立功勳,戰功卓著封延平侯,同時被賜國姓李,改名成功。

除了向西擴張外,華夏向東擴張的腳步也沒有停止。

比如華夏大探險家鍾獻離在埃及的沙漠深處發現了“大金字塔”,在小亞細亞半島發現了“特洛伊城”遺址。

大探險家鍾獻離在《帝國時報》上發表文章,建議帝國在巴拿馬地區開鑿一條運河,以連通太平洋同大西洋。

包括華夏本土軍區、澳洲東印度群島軍區、波斯印度軍區、歐洲軍區、非洲軍區、北美洲軍區同南美洲軍區。

很快這份封爵的名單就得到了內閣的透過。

李聖祖口中說道:“不肖子孫李聖祖,將繼任華夏皇帝位,望列祖列宗佑我華夏國祚延綿;保佑父皇母后身體康健,長命百歲!”

不過既然陛下不願意讓他們打擾,那麼他們也就放棄了對陛下的追蹤。

此外以喀爾喀蒙古為先鋒的漠北軍團也再次北上,進入到寒冷的西伯利亞平原,在那裡建立一些補給點,將整個西伯利亞都劃入了努爾幹都司的治下。

做了十二年的皇帝,他累了,決定明年正式傳位於皇太子李聖祖,自己退位做起了“太上皇”。

原先的內閣改組成了內閣總理衙門,由太子太傅茅元儀擔任首任內閣總理。

他嘗試移動這個牌位,但是牌位卻紋絲不動。

華夏皇帝李獻忠正式傳位於皇太子李聖祖。

鄭家也是華夏惟一的一門兩侯。

李聖祖再也沒有下令尋找過自己的父皇,因為他知道這個大探險家鍾獻離憑藉著自己的發現,成為了考古界的傳奇。

至於幾個皇子雖然他們都被封為了親王或者郡王,但是李獻忠表示華夏不設封國。

這個牌位居然是固定在貢桌之上的,不像其他牌位都可以移動。

情報司也改組成了華夏帝國情報局,隸屬於內閣總理衙門。

“如果二皇子在莫斯科的話,恐怕就來不及趕回來了.”

吳三桂被封平西伯,李巖被封定西伯,宋獻策被封安西伯,盧象升被封鎮西伯。

當他抬頭的時候不經意發現曾祖同祖父的畫像中,手指居然都指向下方。

難道這裡有密室?

李聖祖很快就向著畫像所指的那個牌位看了過去。

如今的華夏本土,小學已經完全普及了,富裕的省份比如遼東、南直隸等地連初中也已經普及了。

除了南梁之外,許多地方政權也用過,比如南詔的地方領袖隆舜,遼國太宗耶律德光、東夏國的

所以他們也都踴躍報名參軍,生怕錯過了華夏帝國曆史上的最後一次擴張高潮和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

他會帶著幾個母妃周遊世界,可能哪天走累了又會回到京師,做幾年太上皇,讓自己安心當皇帝,好好培養華夏的下一代。

蒲鮮萬奴以及倭國的平城天皇與嵯峨天皇,他們都使用過“大同”這個年號。

歸義伯高傑改封威西伯。

鄭森3歲開始就被接到開原擔任皇子伴讀,雖然這些年他跟隨二皇子李世祖一同開疆擴土,但是同皇太子李聖祖的關係也是很好的。

而且根據父皇在日記中的描述,原本歷史上大明最後居然被小小的建虜給滅掉了,大明的子民被迫留辮子,被這些建虜當做奴婢使喚。

一一四.四一.七五.二零八

畢竟他們三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

延平侯李成功說道:“二皇子通常情況下不會在莫斯科,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可能性大一些。

如今只有微臣乘坐最快的風帆戰列艦回到歐洲去,一切順利2個月可以趕到.”

不過此時也沒有其他辦法了,這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快的通訊方式了。

最早使用的南梁武帝蕭衍。

三皇子同四皇子依舊在京師居住,五皇子自然是居住在倭國。

當然各部下面還有許多分設機構。

兩年以來情報司不斷髮現陛下的行蹤,但是每每慢了一步。

以及李家其他列祖列宗的牌位。

不過如今已經八月了,距離新年已經不到半年了,時間上還是比較吃緊的。

銀行、股票、期貨、彩票這些都是父皇提前灌輸給他的。

發現這裡並非是啥藏寶室,應該是父皇的一個書房。

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內閣首先是要擬定新朝的年號。

醒來後發現穿越到了376年前的大明,自己如今是南路軍主帥李如柏的義子,“薩爾滸之戰”已經開啟,明軍形勢危急.

這本日記的內容實在是匪夷所思,但卻讓李聖祖確認了一個事實,自己的父皇居然是來自376年後的未來,他的真實名字叫做李可。

至於李獻忠本人,雖然他一直沒有回到京師,但卻經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他們兄弟幾人的視線內。

二皇子李世祖由於提前收到了李獻忠的書信,得以趕在太子登基前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京師。

自己兄弟幾個之所以這麼牛,居然是因為學習了後世的先進科學理念。

難怪父皇堅持在倭國長期駐紮十多萬華夏軍隊,並規定駐倭軍隊不得少於12萬,並把五弟封封為了倭國天皇。

最終內閣將整個世界劃分為七大軍區。

由國防、司法、公安、教育、財政、民政、國土資源、科學技術、民政、人力資源、商務、水利建設部等十二部門組成。

他回想起以前父皇經常一個人在太廟一呆就是幾個時辰。

但是不少跟隨二皇子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他沒有得到相應的封爵。

上面赫然寫到: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47年)三月初一,雪。

同時任命原朝鮮總督孔有德為正帥,阿濟格為副帥,率領15萬由華夏、朝鮮以及建州女真組成的龐大軍隊準備征服美洲大陸。

李成功說的這種近乎於極限操作,即船隻在航線上不補給,以最高速度航行2個月。

當然了有了高中或者大學的學歷後,還要參加定向的公務員招聘考核才能出仕做官。

可不可思議的是,倭國這個小小的島國居然在後世對我華夏發動了入侵,最終我華夏居然用了十四年的時間才將其趕走,死傷了將近3000萬百姓。

兒孫自有兒孫福,他不會像朱元璋那樣,給自己的後代把一切都安排好。

三弟之所以能成為商業鬼才是因為他學習了未來的金融理念。

華夏的官吏還規定了致仕的年齡,正三品以上官員的致仕年齡為65歲,正三品以下官員的致仕年齡為60歲。

然後向著這些牌位,莊重的磕了三個頭。

華夏向來是以軍功封爵位的,有功不封賞,難免令出征在外的將士寒心。

李聖祖小心翼翼的拿著一支蠟燭進入這個地下密室。

很快皇太子李聖祖召見了前來京師的琉球伯長子鄭森。

像他們幾個公佈了父皇李獻忠“穿越者”的身份。

十五萬來自華夏以及倭國計程車兵遠赴歐洲以及中亞以及北非,鞏固華夏帝國的在那裡的統治。

當然了正式登基之前,去太廟祭祖乃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他們兄弟幾人還時不時的會收到這個“鍾獻離”寄來的包裹。

他饒有興致的開啟了日記本的第一頁。

而且還不能遭遇啥大的風暴,幾乎只存在了理論上的可能性。

看到李聖祖兄弟兩能夠冰釋前嫌,鄭森自然也十分高興。

華夏正式取消了三年一次的科舉,改成了每年升學考試,考取高中,以及更高的大學。

父皇原來真的是來自300多年後的未來。

陛下的反偵察能力實在太強了,有時還會故意暴露來擾亂他們的追蹤。

如今華夏正在一統環宇,正是一個天下大同的時代。

李聖祖想起來了,這些東西應該叫做飛機和坦克,小時候父皇曾經給他們做過飛機坦克的模型。

書桌上放著一個地球儀和一堆稀奇古怪的玩具。

哈密伯熊廷弼鎮守西域多年,戰功卓著晉封為楚國公,不過考慮到其年事已高,准許其到老家頤養天年。

如今除了南極洲外,各大洲都派出了華夏軍隊,雖然徹底征服這些地區尚需一定時日,但這是大勢所趨。

大同元年(1645年)元月一日,李聖祖在北京登基稱帝,正式成為了華夏帝國的第二任皇帝。

這次他還帶來了李世祖請求封爵的名單。

這些人宦海沉浮多年,這次也是一時鬼迷心竅,試圖介入帝國的儲位之爭。

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華夏帝國的擴張。

而四弟則是受到了父皇的啟發以及關鍵性的指引,才能不斷地創造發明。

蹬了片刻後,李聖祖起身來到書桌前。

當地的稅收行政向軍區上繳,軍再統一向中央上繳。

然後他發現了幾本厚厚的書籍,上面寫著“日記本”三個字。

最後父皇告訴自己只要他們兄弟幾個同心協力,華夏稱霸這個世界易如反掌。

李聖祖進行了沐浴更衣,來到了太廟祭祖。

雖然他們的骨灰都會被送回故土,名字會被刻入英烈祠。

此外六部和督察院等也分割成了更多的部門。

他看到了一些類似圖紙一樣的東西,儘管他沒有像自己的四弟那樣專業,但也是學過現代物理的,這些應該是父皇的設計手稿。

只看見供桌左側的地面上有一處暗閣緩緩開啟,居然真的有一個密室。

曾經英俊的翩翩少年已經變成了一個老者,而那些當年風華正茂的絕代佳人如今也已經是滿臉皺紋了。

哈齊婭挽著李獻忠的手說道:“陛下,你真的不關心華夏帝國的將來了嗎?”

李獻忠則笑著說道:“只要華夏不是二世而亡,就同朕沒有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