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孫可望北上救父,李自成佔領西安(求追訂月票)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雖然京師內外依然是一片熱鬧的景象。

不過這個新年朱由檢真的是過的鬧心。

去年年底襄陽被攻破,襄王朱翊銘被張獻忠給當眾斬殺了。

論輩分朱翊銘可是同萬曆一輩,是自己的祖父輩。

也是大明第一個被農民軍殺死的藩王。

雖然此前在鳳陽有不少朱明皇族成員被殺,不過那些都已經是皇族遠支,無法同襄王相提並論。

於是憤怒的崇禎帝下令將剛剛升任湖廣總督的熊文燦給押解到京師問罪。

按照《大明律》,失藩者死!

不過熊文燦這個倒黴蛋卻不甘心,他在兩廣任上多年也積攢了不少財富。

於是他的家人挨個的給朝中的重臣“拜年”!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包括首輔周延儒在內的諸多大佬都收了熊文燦的銀子。

不過唯獨禮部尚書內閣次輔溫體仁拒絕了熊文燦的銀子。

溫體仁出身於官宦世家,其先祖早在洪武年間就官至兵部尚書。

他很善於揣摩崇禎的心思,知道崇禎皇帝自己非常節儉,最討厭官員貪汙受賄以及結黨營私。

所以溫體仁的為官之道主要是迎合崇禎,孤立自己不主動結黨,保持清廉不貪汙受賄。

在黨爭嚴重的明末,“不結黨”可謂是一股清流!

當然了溫體仁不結黨,並不代表他在朝中沒有任何助力。

相反他很擅長利用各黨之間的矛盾,而且由於他背後沒有黨派,也使得自己不會成為其他黨派的主要攻擊物件。

崇禎二年,原本入閣的名單中並沒有溫體仁的名字。

呼聲最高的是當初的禮部侍郎東林黨人錢謙益。

而向來疑心很重的崇禎皇帝因為錢謙益的呼聲太高,懷疑他結黨。

正巧當時候內閣之中有錢龍錫同錢象坤兩位錢姓閣老,狡猾的溫體仁就叫人放風出來,說“三錢輔政”堪比仁宣時期的“三楊內閣”,是本朝的一大幸事。

這麼一來別說是崇禎皇帝,就連首輔周延儒也感受到了錢謙益的威脅。

錢謙益是蘇州常熟人,錢龍錫是浙江嘉善人,錢象坤是浙江紹興人,雖然距離不遠,其實三人根本就沒有親屬關係。

當然你要硬要扯到700年前,三人的確同是吳越王錢鏐的後裔。

溫體仁很巧妙的利用了周延儒阻止了錢謙益入閣。

同時崇禎又提拔了不結黨且為官廉潔的溫體仁入閣。

崇禎對溫體仁的印象非常好,不但將他提拔成禮部尚書,還將他提拔到了內閣次輔的位置。

其實溫體仁早就對周延儒的內閣首輔之位虎視眈眈。

不過周延儒還是比較受寵的,加上又有馮銓在內閣之中為其助力,所以溫體仁也只能隱忍,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但是崇禎朝的兵部尚書可不是這麼好當的,孫承宗身為首輔都難以做的長久,何況是一個紙上談兵的馮銓。

溫體仁敏銳的察覺到這次熊文燦事件很可能是一次扳倒馮銓甚至是周延儒的千載良機。

於是當眾臣皆為熊文燦開脫之時,唯有溫體仁三緘其口!

不過很快就傳來了張獻忠在襄陽稱帝,李自成逼近洛陽的訊息。

如今就是傻子都知道熊文燦這回是死定了!

死了一個藩王大夥還能替你開脫下,說你是剛剛上任,不瞭解情況,這個鍋不能全由伱來背。

結果如今搞了一個皇帝出來,誰敢替你開脫?

很快熊文燦就被判了秋決。

之前為他求情的眾臣,紛紛上表請罪。

但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平叛!

登萊的海寇尚未解決,此前好不容易平息的流寇又趁機作亂了。

而且據說流寇採用了分田等手段收買人心,短短數月之內就拉起了數十萬人馬,河南湖廣兩地更是風起雲湧。

這讓崇禎皇帝對周延儒這個內閣首輔以及馮銓這位兵部尚書非常不滿。

在溫體仁的挑唆下,不少大臣紛紛彈劾首輔周延儒同兵部尚書馮銓,認為他們應該對此事負責。

去年鳳陽被攻破的時候,崇禎可是已經下過一次罪己詔替周延儒扛了一回了。

自己總不能三天兩頭的下罪己詔。

周延儒此時也看清了溫體仁的真面目,這個平時看似從不參與黨爭的“孤臣”,此刻正在趁機向自己發難。

周延儒思慮再三之後,決定丟卒保帥。

竟然也指使起自己的黨羽彈劾馮銓這個兵部尚書,認為馮銓也應該為此事負責。

按理說朝廷剿匪接二連三的失利,馮銓這個兵部尚書難辭其咎。

不過首輔周延儒此時這麼做,卻沒有人認為他這是在大義滅親。

因為他同馮銓不僅是兒女親家,還是牢固的政治同盟,滿朝皆知。

連崇禎的覺得周延儒這人的人品有些問題。

再加上週延儒此前多次提醒崇禎要警惕魏忠賢的閹黨之亂,讓他不要過於寵幸王承恩。

王承恩此時自然也對周延儒沒啥好感。

他趁機說道:“周首輔也過於沒有擔當了,不但沒有替陛下分憂,反倒老是指望著別人替自己諉過!”

於是崇禎很快就做出了罷免首輔周延儒的決定,提拔次輔溫體仁擔任首輔。

馮銓一看溫體仁上臺了,自己在京師肯定也混不下去了,乾脆主動向崇禎辭去了兵部尚書以及內閣大學士的職務。

不過他並不認為自己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網”有問題,只是征討海寇放鬆了對流寇的掃蕩,才導致流寇死灰復燃!

他承認這是自己的失職,沒有提醒朝廷及時任免新的追剿總督繼續對付流寇。

並表示願意去前線剿滅張獻忠替陛下分憂!

馮銓這麼一番主動承認過失,並辭去職務,倒讓崇禎心裡有些過意不去了!

畢竟當初將洪承疇從大別山調回京師的人是自己。

馮銓替朝廷效力的心還是好的,不過他不可能讓馮銓去追剿張獻忠,於是決定讓馮銓去南京做兵部尚書,也好為朝廷繼續出力。

馮銓此時巴不得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於是趕緊謝恩!

溫體仁知道接下來他的活可不輕鬆。

當務之急肯定是先要解決掉張獻忠同李自成這兩個禍害。

溫體仁同新任的兵部尚書張鳳翼一商量,還是決定讓此前任命的五省剿匪總理陳奇瑜率領邊軍南下剿滅張獻忠。

不過此時陳奇瑜手上能調動的人馬也就幾萬人,雖然其中不乏邊軍精銳,但是畢竟兵力不足。

最終決定讓袁崇煥從山東戰場上抽調2萬人去湖廣組成東路大軍,配合陳奇瑜的西路大軍一起夾擊張獻忠。

儘管山東海寇的壓力也很大,不過考慮到襄王被殺,張獻忠已經稱帝了,袁崇煥還是派曹文詔率領和1萬羽林營以及1萬南直隸明軍前去武昌,同3萬湖廣兵組成東路軍。

而陳奇瑜也從宣大,太原、榆林、寧夏各鎮,以及陝西各地徵調了6萬大軍,組成了西路軍。

其實按照陳奇瑜自己的意見,他覺得應該率軍先出潼關,解決掉河南李自成部,然後再從河南南下攻取襄陽,幹掉張獻忠!

畢竟李自成已經逼近了洛陽,如果他先南下攻打張獻忠,很可能李自成會趁機攻打洛陽,甚至是殺回陝西!

不過崇禎同溫體仁勒令其務必先剿滅已經稱帝的張獻忠。

萬般無奈之下,陳奇瑜只得留了1萬人馬在潼關,防止李自成殺回關中斷了他的後路。

其實朝廷本次征討張獻忠準備的十萬人馬已經不少了,其中還不乏羽林營同九邊精銳。

不過由於分成東西兩路,所以協同作戰上還是很難的。

陳奇瑜也只能給東路軍的曹文詔下達大致的進兵方略。

由於東邊的道路相對好走一些,所以他決定讓曹文詔先行進攻,將張獻忠的主力吸引到東邊;然後他才率軍出其不意出武關,直入湖廣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二月初十,曹文詔的東路軍率先發難,從武昌出兵攻入張獻忠的德安府。

說實話,官軍的這一招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張獻忠一直覺得有李自成擋在自己的北面,朝廷起碼應該拿下了汝寧或者南陽後才會威脅到自己。

卻沒想到,他們居然直接從武昌出兵了。

不過此刻他可是手握25萬大軍的大西皇帝張獻忠,還能怕了朝廷不成?

更何況德安有自己的義子鎮東侯張可望率軍8萬駐守。

原本張獻忠是準備開了春之後再大舉出兵,為大西開疆拓土,沒想到朝廷這麼快就打來了。

於是他傳令張可望,必須拒敵於國門之外。

不過這位大西皇帝很顯然是高看了自己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大西軍。

羽林營畢竟也是大明傾舉國之力打造出來的精銳之師,雖然只有1萬人,但也絕對是吊打流寇。

曹文詔的侄子曹變蛟親自擔任先鋒,五天之內連破孝感、雲夢、應城三縣,殺得大西軍是丟盔棄甲。

張可望只得退守德安的首府安陸,並向父皇張獻忠求援!

這是大西開國後的第一仗,張獻忠自然是不能打敗了。

儘管張定國等人勸其不可輕動,最終他還是決定御駕親征!

二月二十日張獻忠親自率領6萬主力進至隨州。

曹文詔一看張獻忠上當了,順勢收兵撤退至孝感。

大西軍一看官軍敗走,瞬間士氣高昂。

張獻忠同張渴望合兵之後,一路南下追擊,不僅收復了之前丟失的孝感等三縣,更是攻克了武昌的門戶漢川。

三月初一更是打到了長江邊上,遙望武昌城。

曹文詔同陳奇瑜約定的時間就是三月初一。

這一天陳奇瑜派出手下的大將猛如虎同虎大威二人兵分兩路從漢中殺入湖廣的鄖陽府。

三天後兩人在合兵攻克了鄖陽的府城鄖縣。

然後陳奇瑜命令大軍沿漢水南下,一路攻佔均州、谷城,直逼襄陽城下。

當張獻忠得到訊息的時候,已經是三月十三日了,他得到訊息後趕緊退兵。

曹文詔等的就是這個時候。

他親自率領五千騎兵一路掩殺,張獻忠老營的三千騎抵擋不住羽林營的騎兵。

而後十萬大軍更是被曹文詔一路掩殺。

退到安陸的時候自剩下三萬多人了。

這時張渴望說道:“父皇,襄陽被圍已經是十天前的事情了,此時即便我們能夠趕回去,恐怕也解不了襄陽之圍。”

看著張可望那著急的樣子,張獻忠若有所思。

他畢竟是一代梟雄,沒有啥放不下的。

不久後,他說道:“可望,父皇現在需要有人替自己吸引官軍!”

張可望雙手抱拳,說道:“父皇放心,孩兒定會守住安陸,不讓官軍追上父皇!”

張獻忠搖了搖頭,說道:“曹文詔不是普通的庸將,他絕對不會在安陸城下浪費時間的。”

張獻忠同曹文詔可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他知道曹文詔向來對義軍是窮追不捨的。

所以他讓張可望率領數千人馬建議向襄陽回援,自己則是趁機向西進入承天府。

湖廣他已經呆不下去了,此前“曹操”羅汝才曾對他說過,明軍在四川的兵力不多,那裡很適合作為自己的根基。

襄陽原本就有陳奇瑜的大軍圍城,張可望如果再將曹文詔的大軍給引過去,那麼自己必然是死路一條。

不過他並沒有猶豫,自己當初已經快要餓死了,是義父張獻忠救了自己一命,並將自己收做義子,如今是自己回報父皇的時候了。

他說道:“父皇放心,孩兒定然會殺回襄陽救出二弟他們。”

張可望留下了兩千人,並在安陸城上廣佈旗幟,讓百姓守城以迷惑曹文詔!

自己則是率領三千人馬趕往隨州。

同隨州的五千守軍匯合後。

他並沒有按照張獻忠說的向襄陽進軍。

去襄陽其實也耽誤不了官軍多久,自己則是死路一條。

他選擇北上直接由桐柏山進入河南。

曹文詔聽聞賊寇沒有去襄陽而是北上河南之後,就預感到情況不妙。

張獻忠實在是太狡猾了,此時居然想禍水北引,讓自己北上去打李自成。

桐柏山位置十分險要,李自成不可能不派重兵把守,自己此時也不過只有幾千騎兵,即便是去了也追不上張獻忠的。

算了穩妥起見,還是先佔領安陸、隨州等地收復德安府,然後同陳奇瑜一起合攻襄陽吧。

若是收復了襄陽三府也是大功一件,雖然跑了大西皇帝張獻忠,好歹也算是滅了大西國。

張可望進入河南後發現曹文詔並沒有追來,就知道官軍沒有上當。

他明白此時僅憑手中的八千人馬根本就解不了襄陽之圍。

除非闖王李自成肯率大軍南下相助。

也只有李自成的三十萬大軍南下才有可能解襄陽之圍。

正當他準備說服李自成的時候,卻聽說闖軍已經攻克了陝州、偃師、登封等地。

張可望頓感大事不妙,如今洛陽周邊的重鎮盡皆失守,李自成不可能放著洛陽不攻,卻南下去救襄陽。

但此時他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只得去撞一撞運氣了。

張可望所料不差,當他見到李自成的時候,他正率領20萬闖軍圍攻洛陽。

張可望跪在李自成的帳下說道:“五省總理陳奇瑜,以及曹文詔部明軍十萬人正在圍攻襄陽,還請闖王看在義軍同氣連枝的份上,發兵已解襄陽之圍!”

李自成則是親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張可望,他說道:“本王豈能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如今我軍已經將洛陽圍成了鐵桶一般,只要攻破了洛陽,本王立刻發兵南下!”

張可望也知道,此時想要叫李自成放棄洛陽,南下襄陽的確是有些強人所難,他說道:“不知闖王幾日可破洛陽城?”

李自成同李巖對視了一眼,他趕緊心領神會的說道:“不知道襄陽城中如今兵力幾何,糧草多少?”

張可望說道:“父皇南下之時帶走大部分老營主力,不過襄陽城中仍然有6萬兵馬;至於糧食我大西的軍糧多囤於襄陽足有40萬石。”

好傢伙,看來襄王夠肥的,張獻忠稱帝也有好幾個月了,他手下25萬大軍吃了這麼久,居然還有40萬石糧食。

李巖說到:“這洛陽城中官軍不足2萬,我20萬大軍一月之內定可攻破洛陽。”

聽到一個月之久,張可望心頓時涼了半截,他說道:“襄陽城下可有十萬官軍主力,一個月後恐怕襄陽早就丟了。”

李巖笑著說道:“大西皇帝張獻忠在襄陽分地、免稅甚得民心,襄樊自古就是堅城,兵力眾多,糧草充足,守上三五個月不成問題,少將軍不用過於擔心!”

“明廷不得人心,洛陽未必能夠久守,一個月只是我們保守的估計,沒準過不了幾天就拿下了也未可知!”

張可望此時畢竟年輕,加上救父心切,於是說道:“末將麾下八千兵馬願為洛陽先登,助闖王攻破洛陽!”

李自成同李巖相視一笑,他等的就是張可望這句話。

於是他說道:“傳令下去給西軍的兄弟門加餐,必須要有酒肉!”

張可望走後,李自成感嘆道:“沒想到張獻忠的25萬大軍,僅僅一個月就被官軍打的只剩一座襄陽城了。我們若是南下同官軍交戰能有幾成勝算?”

李巖搖了搖頭說道:“我軍除了比張獻忠多一些火器,雙方的戰力基本相當,南下同十萬官軍正面較量毫無勝算!”

李自成顯然有些慌了,他說道:“那剛才李先生還答應張可望解襄陽之圍,本王可不是那種言而無信之人!”

李巖笑道:“要救襄陽又不是非得南下同官軍死磕,闖王不妨想一想,若是我們打下了洛陽,殺了福王。崇禎皇帝還能否坐的住?”

“我就不信他們不從襄陽撤兵。”

李自成說道:“到底還是李先生神機妙算,這樣的話我們就要在河南同官軍決戰了。”

李巖搖了搖頭說道:“河南無險可守,並不是我們的根基所在。種軍師同劉將軍的人馬已經在潼關外面埋伏好了,就等著官軍出潼關救援洛陽了!”

李巖很清楚他們的目標只是洛陽城裡福王的錢糧,洛陽這個地方暫時還不適合堅守,他心目中的根基之地乃是關中。

但是他並不清楚,種光道為何如此有把握潼關的明軍會出關支援洛陽。

種光道的信心當然是來源於情報司。

崇禎這次出手很快,李獻忠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他一面令毛文龍出兵青州,佔領了安丘縣。

牽制住袁崇煥的主力。

另一方面則是安排了崇禎下令救援福王。

因為福王的生母鄭太皇太后目前仍然在宮中。

很快情報司的太監就將這個訊息告訴了鄭太皇太后,鄭太皇太后救子心切。

但是她知道自己不受崇禎的待見,於是只能去求太后張嫣。

福王畢竟也是崇禎的親叔叔,於情於理都不能不救,很快張嫣就向崇禎說情了。

崇禎對張嫣這位皇嫂還是很尊敬的,畢竟洛陽同福王關係到大明的臉面,當年鄭貴妃同泰昌帝那點往事,他也沒有經歷過。

可此時陳奇瑜的主力正在圍攻襄陽,他不能功虧一簣。

而海寇此時殺入了青州,袁崇煥的人馬又被拖在了山東。

開封等地的人馬都被賊寇擋在了滎陽一帶。

思來想去只有陝西的人馬出潼關最近。

陳奇瑜應該還是留了一萬精銳在潼關,在加上關中各地的兵馬湊個3萬人應該沒有問題。

於是崇禎勒令陝西巡撫喬應甲出潼關增援洛陽。

萬曆四年四月初四,喬應甲率領3萬大軍東出潼關,大軍在行至靈寶附近遭遇了近十萬闖軍的埋伏。

一時間箭如雨下,火銃聲四起。

總兵王振宇在亂軍中被闖軍大將劉宗敏斬殺,喬應甲拋下士兵慌忙撤退。

而李過、劉宗敏等人率領大軍很快就圍殲了3萬明軍主力。

此時整個關中地區幾乎已經沒有了可用之兵,一天後義軍攻克潼關。

闖軍大將劉宗敏更是連克華陰、華州、渭南、臨潼等地。

崇禎四年四月初九,百姓們高喊著:“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將李自成的大軍迎入了西安!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

感謝書友“相遇的可能”、“2022051062954320”、“文子_ab”、的月票支援<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