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的話。”

宋濂笑呵呵的將常升扶了起來:“小小年紀,身居高位而不亂心志,不墮酒色,為太子頌,可成柱國矣。”

興許是年紀大,又脫離了樊籠。

此時的宋濂在常升面前,就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夫子。

毫不吝嗇自己的欣賞。

常升也不驕傲,安排人手把方孝儒先送進了廂房休息,自己則與道衍一同去往正堂議事。

雖說朱標在書信中,也曾大略和宋濂提及了試科舉的意義,以及後續的一連串影響,但這事後續的重頭戲還得壓在這位已經古稀的老人身上。

遂不得不交代清楚。

至於宋濂的立場和洩密問題。

常升從來就沒放在心上。

這位老人已經用近二十年不議論旁人之短的為官操守和對十數年以身為榜的教導朱標為自己正了名。

即便已年過七十。

聽聞試科舉這種利國利民的大事,他也沒有半分推辭之意。

這樣的老人。

如何受不得自己和道衍一禮。

如何當不得自己對其的謙遜有加。

於是乎,常升便將以標點符號為引,將這場被試科舉籌辦名額掀起的學爭匯入一個可控的好方向,並借大儒們學爭之機,先將試科舉推行下去。

之後由宋師牽頭。

以重塑正心,重校正統,校定天下儒學經典為由,以優勝劣汰的方式平息學爭,並將失利學派遷往北方充作鯰魚,興盛北方學風。

最終以校定好的經典列為正統官學,傳播天下。

同時以散佈南北方的大儒為據點。

將試科舉全面鋪開,以待之後科舉制重開,並以牌匾,立像為激勵大儒賣力舉薦人才,將經世致用的學風傳揚開來的方案和盤托出。

初聞這方案。

宋濂看“發明標點符號”的道衍,和籌謀了全盤方案的常升的眼神都驚為天人。

連連驚歎。

可細細想來,宋濂的臉上卻浮現了一抹深思,沉默下去。

道衍和常升對視了一眼,都靜待宋濂的下文。

思慮許久,宋濂終於長舒一口氣,頗為懷戀和感慨道:“每當天地翻覆,王朝變遷之際,新朝施政之首要,便是安撫民心,恢復生產,重訂法度,移風易俗。”

“前三者。”

“自有陛下領一眾臣公集思廣益。”

“而老夫是讀書人,承蒙陛下厚恩,委以重任,將移風易俗之重擔交予老夫手中。”

“姑老夫為官十九載,所做的只有這一件事。”

“只可惜,撼山易,撼人心難。”

“縱老夫主修《元史》,制定諸多朝廷禮儀,為天下文人表率,然移風易俗之事,亦收效甚微。”

“直至今日見此策。”

“老夫才終於能夠心安。”

“有此百年國策在,移風易俗之事,三年可成矣。”

看著宋濂投來的欣慰嘉許的目光,常升並不為所動。

教育是一國大計,後世縱使要花費不少撥款,國家還是硬著頭皮施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甚至都有要將九年義務教育延長到十二年的說法。

大明要想強盛。

重武興學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何況,宋濂這話,明顯是有下文呢。

果不其然,宋濂態度一轉道:“以標點引學爭,重校經典,訂立官學,倡經世致用之學風,老夫深以為然。”

“然以牌匾,立像為激勵誘使大儒名士舉薦人才。”

“老夫以為,此舉欠妥。”

常升豎起耳朵恭請到:“還請宋師為學生解惑。”

宋濂思襯片刻道:“如將重校經典比作正儒學之根,經世致用之學風便是正儒學之心。”

“根正則心正,心正則行正。”

“反之,若根不正,則心不正,心不正,則行謬矣。”

“老夫之所以不贊同以牌匾,立像為大儒名士舉薦人才之嘉獎,就是因為其有誘人行差踏錯,追逐名利之嫌。”

“吾等需知。”

“能為功名利祿所誘者,必為功名利祿所累。”

“若掀起了這股攀比追逐之風,難保不會有人為了聲名弄虛作假,蠅營狗苟,只為那一牌匾和立像的“臭名”。

“如此,百年興國之策,便毀於一旦。”

這一刻,常升不得不為眼前的這個老人肅然起敬。

雖然他原本定下這樣的策略,並沒有打算將這樣的手段一直玩弄下去的打算。

因為他同樣深知。

凝視深淵的人,必然會被深淵所凝視。

人們制定制度之初,大多都是做到了公平的。

但再完美的制度,終究也躲不過人情世故往來和有心人鑽空子。

後世有多少飽讀詩書的教授,他們的學問難道不高嗎?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職稱待遇,不也幹出了無數令人唾棄的搶論文,潛規則的醜聞麼。

宋濂雖然受限於時代,並沒有常升那般遠見卓識。

但僅憑一顆公心。

便明銳的察覺到了這項臨時制度對於人心向背的影響和隱患,並果斷喊停,這份操行,實在無法不讓人敬佩。

常升也誠心的請教道:“還請宋師教我。”

宋濂又斟酌了許久,這才說道:“我們的確無法禁止這種行為,我們只能儘量確保其他人在使用這種手段時,儘可能地秉持一顆正心,使之達到用之正則正的效果。”

“但牌匾、立像之事,絕不能再由朝廷出面。”

“至少不能成為定製。”

“倘若想讓這些大儒積極舉薦人才,又不急功近利,必須將他們著眼所爭的一時之利,引為爭一世乃至萬世之名。”

“所以,老夫以為,朝廷可以令一桃李天下,學生成材,且大多品行端正,正在朝為官,且為國立下功勳的大儒弟子以功為其師奏請恩賞。”

“待朝廷嚴加核查後。”

“再御賜匾額,立碑立像。”

“其碑文中,儘可不說大儒生平功過。”

“只需將其教出了多少為國建功的弟子,以及弟子功績勒於石上,其表率之效自然成矣。”

“屆時,即便仍有追逐名利之大儒。”

“要想獲得朝廷匾額,立碑立像,也必須正根、正心、正形為弟子做榜,並悉心教導弟子成才。”

“如此,不僅可以提高朝廷牌匾,立碑立像的價碼。”

“也可使得天下儒生都將忠君愛國,尊師重道的道理貫徹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