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伯,您真別怪我挑嘴。”

“要不是我給姐夫往皇宮裡帶一廚子,宮裡的伙食簡直就沒法下筷子。”

“這不是糟踐糧食麼。”

午時二刻,在老朱的強勢加入後,朱家父子配上十三人秘書團,外加一個不定時上線的“秘書長”常升,僅用了一個半時辰,就將整一天的奏書搞定,內侍甚至都已經去通政使司吩咐過,讓下午再送一批奏書來了。

剩下的預案還需要審計小組逐個核查。

老朱難得空閒,心情也不錯,索性就讓御膳房給十三名屬官也準備了膳食。

他們吃的那叫一個感恩戴德。

就差沒流幾滴熱淚了。

至於常升,自然是跟著自家姐夫一起混飯桌。

早上的早膳是自家廚子備的。

當然合胃口。

可要給老朱和朱標上午膳,吃什麼可就不由他做主了。

這不剛夾了一塊賣相不佳的蘿蔔燉羊肉,那寡淡無味,軟爛如泥的口感瞬間讓他吐了出來。

要不是認出了自家廚子做的菜。

這飯怕是沒法吃了。

面對常升的怨念,老朱就當是看笑話般,夾起菜盆裡最後一塊被常升嫌棄的蘿蔔,淡定如常的吃了下去,擦了擦嘴。

“你以為當皇帝就能榮享天下奉養,隨心所欲麼?”

“咱也知道御膳的滋味寡淡,可咱若是因為這就懲罰他們,他們一怨之下,給咱吃的裡下點毒,咱就得一命嗚呼。”

“你說,咱敢輕易得罪廚子嗎?”

“咱不是不知道你家廚子的手藝好。”

“可咱若是指明瞭只愛吃他做的菜,你信不信,不過多久,就能看到他橫死在皇宮之中。”

常升嘖嘖兩聲,面無驚詫,只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大概就是高處不勝寒吧。

看常升不說話,老朱倒是有閒心敲打起他來:“咱昨日讓你這三月代替標兒批閱奏章,你倒是會抓壯丁。”

“所有決斷皆是標兒裁定。”

“你卻躲在一旁偷懶,最多出出主意,這難道就是你施政治國的才華?”

“叔伯這話說的真冤枉人。”

“您自個想想,私底下不說,但凡是大庭廣眾或是有外人在場,侄兒什麼時候與您頂過嘴,失過禮數?”

常升大聲叫著屈。

這是實話。

老朱也挑不出不是來。

“同理。”

“處理國政時,您是君;我姐夫監國,是儲君。”

“侄兒是臣。”

“在姐夫沒有授予我處理奏章的權柄前。”

“君臣之間,臣子便只有建議,監督的權利。”

“決策,派人調查、執行,這都是君才擁有的權力。”

“我若擅自接手。”

“豈不成了篡權?”

聽到這番辯解,老朱頓時看了朱標一眼。

朱標有些尷尬的說到:“兒臣擔心妻弟初級接手政務會弄出岔子來,是以讓他先看看。”

“咱已經嚴令你多加修養。”

“你將咱的話當耳旁風是不是?”

“就算真出了岔子又關你什麼事,這小子整天吹噓他的本事有多高,咱還巴不得拿住他的短好好敲打一二呢。”

常升:“???”

不是,連算計人這種事兒老朱你從來都不避著事主的嗎?

扭回頭的老朱看著常升那一臉你認真的嗎的表情,不僅不以為意,還理直氣壯的批評常升到:“咱知道你生的一張巧嘴。”

“但要讓咱哪天知道,你對咱的旨意陽奉陰違。”

“就算你說破天去,咱也要打你的板子。”

“行了,都滾吧。”

“這沒你們的事了。”

說罷,沒給朱標說話的機會。

老朱揮揮手,幾個貼身的隨行太監就恭恭敬敬的將常升和朱標請出了書房。

站在書房外,朱標回頭看著剛被通政使司捧進來的二百多本奏本,一臉不解。

“這不是剛又送來一批奏本,父皇為何將我等趕出來?”

常升咧嘴一笑,看著坐回龍椅的老朱,湊近朱標跟前問到:“姐夫批了一上午奏書,感覺如何?”

“這…”

“從你給姐夫找來這一批人後,我第一回覺得,披閱奏書竟也是一份十分享受的美差。”

朱標的臉上閃過一絲紅暈。

上午被秘書團疊了一圈輔助buff,處理奏書的過程那叫一個縱享絲滑。

體驗一回,就再割捨不掉了。

“姐夫已經爽過了,叔伯自然也想爽一爽。”

“依我之見,不僅是我那替姐夫處理三個月政務的要求取消,就連姐夫你,在調養好身子之前,只怕也要與這些政務絕緣了。”

看常升一臉促狹,書房的父皇又迫不及待的體驗起他上午披閱奏書的待遇。

朱標也只能失笑的轉頭離去。

既然父皇高興接手,他這個做兒子的,自然要依著他了。

“既如此,咱們便回東宮吧。”

閒來無事,又能去東宮順帶探望一下姐姐,常升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昨夜百花宴,你與父皇母后見面了?”

常升點點頭:“我與叔伯嬸嬸打了個賭,替姐夫你處理三個月的奏書,同時負責將《齊民要術》等書的刊印出來,並賺取五十萬兩銀,以充國庫。”

“如果我做到了,我與姐夫不論做什麼事,只要能自籌到足夠的錢資,叔伯都不會阻攔,並給予人力,權力上的支援。”

“你想做什麼?”

朱標很感興趣的問出了和老朱相同的問題。

“一時半會說不清,到時候了再順帶解釋吧。”

“時間還長,我也要尋些可靠人手,趁著這段空閒,先給姐夫補補課。”

“比如嬸嬸的潤物細無聲。”

“姐夫可知為何每當叔伯向我問政時,我往往會給出直接的方法,簡單,高效。”

“而當姐夫你問我時。”

“我往往會講通各種方法的關竅,引導姐夫想通為何要如此施為的原因嗎?”

朱標搖了搖頭。

“因為不僅是我,叔伯大概也是希望你能學到如嬸嬸一般的施政風格。”

“為何?”

“因為如叔伯這樣簡單粗暴的皇帝,只他一人就夠了。”

“任何一個大王朝,都不能只有武功,沒有文治。”

“這也是他如今如此高齡,還要堅守皇位的原因,他希望替姐夫你清掃掉所有會使大明動盪的不安定因素,讓你不必再如他一般,對臣子揮起屠刀。”

“姐夫如今的胸懷足夠。”

“欠缺的正是如我所說的,應對臣子的成熟手腕。”

“當皇帝不再用威使臣子懼怕時,皇帝就必須要擁有不被臣子迷惑的眼睛,以及馴服臣子,讓他們為你所用的手段。”

“你得吝嗇你的誇讚,吝嗇你的恩賞,吝嗇你的決斷。”

“同時讓他們猜不透你的心思。”

“這樣,他們才會敬畏你,任你驅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