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1891年,英國賴斯特郡誕生了一位非凡的嬰兒——傑克·德拉蒙德。命運似乎早早地給他開了個玩笑,他還沒能記住父親的模樣,便成了孤兒,好在姑姑的收養給了他一個溫暖的家。

小杰克天生聰明,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長大後,他更是將這份興趣化為了對生物化學的熱愛,甚至在倫敦大學擔任了教授。他的兩項成就至今仍是科學界的佳話:一是首次提出了“維他命”這一神奇的概念,讓人類對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二是在二戰的硝煙中,他擔任了英國食品部的首席顧問,為國家的食品安全和民眾的健康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壯舉——他推動了“營養成分強制標示”制度的實施,讓如今超市裡的每一袋食品都清楚地標明瞭營養成分,讓消費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因此,他榮獲了英國女王賜予的爵士頭銜,成為了人人敬仰的德拉蒙德爵士。

不過,話說回來,咱們這可不是在聊什麼吃貨研究所。咱們要聊的,是一起關於德拉蒙德爵士的神秘案件。

1952年的夏天,陽光明媚,德拉蒙德爵士開著他的綠色汽車,載著心愛的妻子安妮和年僅十歲的女兒伊麗莎白,來到了法國南部的佩呂度假。他們沿著美麗的迪倫斯河遊玩,歡聲笑語迴盪在河畔。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度假。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讓這個幸福的家庭陷入了無盡的黑暗。至於案件的詳情,咱們下次再說。現在,先讓這起神秘案件在咱們心中留個懸念吧!

8月5日,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農場主古斯塔夫·多米尼克正悠閒地喝著下午茶,卻突然發現了一樁讓人咋舌的兇案。他慌忙拿起電話,撥通了警察局的號碼,聲音都顫抖了:“喂,警察嗎?我這裡……我這裡發生了大事!”

警車呼嘯而來,打破了農場的寧靜。警察們一到現場,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德拉蒙德爵士一家三口,竟然就這樣慘死在這片田野上。

他們的汽車孤零零地停在路邊,旁邊還搭著一個度假用的帳篷,彷彿在訴說著他們曾經的歡樂時光。可是,現在這裡卻成了地獄。10歲的小伊麗莎白,面朝下倒在不遠的草叢中,那小小的頭顱被砸得血肉模糊,讓人不忍直視。德拉蒙德太太靜靜地躺在汽車左側,身上蓋著一張床單,彷彿是在沉睡。而德拉蒙德先生,則躺在車的右側一張行軍床下,兩人身上都有明顯的彈孔,血跡斑斑。

法醫們迅速展開工作,經過一番解剖,很快就確定了三人的死因。伊麗莎白是被人用鈍器猛擊頭部,導致顱骨骨折、顱腦損傷而死的。那傷痕的形狀,非常像是一支步槍的槍托。而德拉蒙德夫婦則是身中數彈而亡,他們的臉上還殘留著驚恐的表情。

在伊麗莎白的遺體附近,警察們撿到了一小塊木片。這木片看起來是從某支步槍的槍托上掉下來的。可惜啊,報警的人和現場的幾個人都拿過這塊木片,現在已經說不清楚它最初是從哪裡掉下來的了。此外,還有兩個裝有子彈的彈夾,都是用在M1卡賓槍上的。

警察們繼續在周圍搜尋,不久後在附近的水溝裡找到了一支M1卡賓槍。不過,這支槍已經殘破不堪了:照門是用一個硬幣改裝的,護木也不見了蹤影,機匣已經損壞,彈簧都露在外頭,槍保險也早就失效了。看來,這是一支戰爭中淘汰下來的舊貨。

警察們面面相覷,這起案件可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啊!究竟是誰這麼殘忍,竟然對德拉蒙德爵士一家下此毒手呢?而這支破舊的M1卡賓槍,又在這起案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一切謎團,都等待著警方去揭開……

要說這職業殺手或者劫匪,他們可都是有講究的人,手裡的傢伙事兒可都是頂級配置,哪兒會用這種破破爛爛的玩意兒?搞不好,還沒把目標幹掉,自已就先被走火給滅了,那可就成笑話了。

案發地就在報案人古斯塔夫的農場附近,也就六百多米遠吧。警察們自然就把農場裡的人給叫來詢問了。這農場裡除了古斯塔夫,還有他二十歲的嬌妻伊維特、他年邁的老母親、七十五歲的老父親加斯頓先生·多米尼克,以及他們家裡那個剛滿十個月的小奶娃。

這些證人的證詞啊,就像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都說在凌晨一點左右聽到了五到七聲槍響。但奇怪的是,他們誰都沒出門檢視,就這麼心安理得地繼續睡大覺。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發現了慘案。

警察們查了半天,頭都快大了,這案子就像是一團亂麻,根本找不到頭緒。就在這時,警察們的眼珠子一轉,想到了一個嫌疑人——

沒錯,就是那個報警的古斯塔夫!

警察們懷疑他,主要是因為他家的反應太反常了。深更半夜的,聽到那麼多聲槍響,他們居然還能睡得那麼香?這家人心也太大了吧?難道他們就不怕自家人的安全受到威脅嗎?這不禁讓警察們對古斯塔夫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在案發的小鎮上,流傳著一個奇特的目擊證詞。話說那天,有個小夥子騎著摩托車飛馳而過,正巧被古斯塔夫攔了下來。古斯塔夫一臉緊張,急匆匆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快!載我進城,那兒死人了!”

可等到古斯塔夫在警局做筆錄時,他卻改口說,他當時以為伊麗莎白還活著。這讓警察們覺得,這要麼是古斯塔夫慌亂之下說的胡話,要麼……嘿嘿,說不定心裡有鬼呢!

更有趣的是,還有人說,案發前一天傍晚,看到死者安妮和伊麗莎白在多米尼克家的農場附近轉悠。可多米尼克家的人卻像串通好了似的,都說沒見過這倆人。這讓警察們心裡直犯嘀咕:這家人是不是在撒謊?

三天後,法國警方終於傳訊了古斯塔夫。可這傢伙一臉無辜,堅稱除了聽到槍聲,其他啥都不知道。警察們又去問了古斯塔夫的妻子,她也搖搖頭,表示自已毫不知情。

就在這時,加斯頓·多米尼克老伯,拄著柺棍,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他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宣佈:“你們別猜了,他們三個,都是我打的!”

這話一出,警察們差點沒從椅子上摔下來。他們一直以為古斯塔夫是嫌疑人,畢竟他年輕力壯,而且案發時就在現場。可這加斯頓老伯都75歲高齡了,走路都得靠柺棍,怎麼可能打死三個大活人?

警察們忍不住問:“老伯,你跟他們又不認識,為什麼要下這樣的狠手?”加斯頓老伯撓撓頭,一臉迷茫:“我也不知道啊,就是……就是突然想這麼做。”

警察們面面相覷,這案子真是越來越有趣了!

在那個小鎮的角落裡,加斯頓·多米尼克老伯的故事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他聲稱,他與死者安妮女士曾有過一段不倫之戀,恰巧被德拉蒙德爵士撞見,情急之下,他抓起槍就朝爵士開火,結束了爵士的生命。然後,他大概覺得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又轉身殺了安妮女士,最後,竟然還追上10歲的小伊麗莎白,用槍托狠狠地砸死了她。

這故事聽起來,簡直就像是從哪個懸疑小說裡照搬過來的。我心想,這老伯是不是最近看了太多偵探劇,連做夢都把自已當成主角了?他和這三個人素不相識,怎麼可能有這麼一出大戲?更何況,安妮女士正值中年,風韻猶存,怎麼就會看上一個可以當她爹的老頭,還在自已老公眼皮子底下明目張膽地出軌?

再說了,就算他真的能開槍打死德拉蒙德爵士夫婦,那10歲的小伊麗莎白看到了這樣的場景,還不嚇得撒腿就跑?他一個拄著柺杖的老頭,怎麼可能追得上?追不上不如再放一槍,簡單直接,何必非要用槍托砸死呢?

可就是這麼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竟然在案發一年後真的上了法庭。1954年11月,加斯頓老伯被法庭裁定犯有3個謀殺罪,判處了死刑。但奇怪的是,這死刑卻遲遲沒有執行。大概是因為這個案子實在太缺乏物證,就連邏輯上都難以自圓其說,所以法官們也是頭疼不已,無從下手吧。

1957年,法國總統古斯塔夫·科蒂大筆一揮,把加斯頓老伯的死刑改成了終身監禁。本以為這案子就此塵埃落定,沒想到四年後,新上任的戴高樂總統大發慈悲,決定釋放一批老弱病殘的犯人,加斯頓老伯也搭上了這趟順風車,終於走出了監獄的大門。就這樣,他在監獄裡度過了人生的大半,直到1965年4月4日,因病離世,給這樁懸案畫上了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

然而,多米尼克家的後代們卻一直不肯罷休,他們認為加斯頓老伯是冤枉的。說實話,這案子也真是夠粗糙的,嫌疑人的動機不明確,案件事實中疑點重重,既沒有目擊證人,也沒有物證(那支破槍上連加斯頓的指紋都沒找到),簡直就是個謎團。

想象一下,如果加斯頓和安妮夫人真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那他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如果是黃昏到夜晚這段時間裡被發現,德拉蒙德爵士早就應該暴跳如雷,開車走人了吧?怎麼可能等到凌晨1點鐘才發作?再說,如果他們的苟且之事就發生在凌晨1點,那安妮夫人深更半夜失蹤,德拉蒙德爵士怎麼可能不察覺?安妮夫人難道不知道這樣做很蠢嗎?

如果加斯頓老伯是為了保護家人而違心認罪,那真兇究竟是誰呢?這作案動機也是讓人費解。如果是為了錢財,那為何有些財物沒被拿走?更何況,持槍搶劫也不一定非要殺人啊。如果是企圖對安妮夫人或者伊麗莎白不軌,那為何德拉蒙德夫婦會死在車的兩旁?

有人猜測,這可能是某個連環殺手的傑作。但這也說不通啊,殺了德拉蒙德夫婦後,面對逃走的伊麗莎白,開槍射殺還能理解,但一直追逐就太不明智了。要知道,附近就是農場,槍聲一響,肯定會有人出來檢視。這個時候,逃離現場才是最重要的,何必跟一個小女孩過不去呢?更何況,案發時是深更半夜,伊麗莎白也未必能看清他的長相啊。

這樁案子,就像是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團,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冷戰的風雲變幻中,有一個充滿戲劇性的說法流傳開來:這事兒說不定是俄國特工乾的。想想那時候的克格勃,手段狡猾,這麼幹似乎也合情合理。但仔細琢磨,這說法漏洞百出。德拉蒙德先生,一個營養學專家,殺了他或者綁架他,能對英國的國防造成多大威脅?再說了,俄國特工用那種破舊的M1卡賓槍幹活?那可不是他們的風格,他們更喜歡那種帶消音器的手槍,悄無聲息地解決問題。

還有啊,這案子有個大問號:德拉蒙德爵士夫婦,怎麼會在那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公路邊兒的地方停車過夜?找個安全的停車場不香嗎?(車都檢查過了,案發時可是能正常開的。)

再來說說小伊麗莎白吧。她的遺體在77米外被發現,可鞋子卻出奇地乾淨。想想看,那可是深夜1點,她應該已經甜甜入夢了,穿著鞋子睡覺?不太對吧。要是逃命前穿的鞋子,也不會那麼整齊。而且啊,那兒是草地,如果她真的狂奔過,鞋子上怎麼著也得沾點泥巴吧?會不會兇手在她死後,故意把屍體拖到那兒去的?

還有一個關鍵點,讓人摸不著頭腦。法醫的驗屍報告和檢方的起訴書,都沒明確說德拉蒙德爵士夫婦是死於M1卡賓槍的槍彈。報告上說,屍體上的彈孔大小不一,倒像是兩支不同的槍乾的。特別是安妮夫人,胸部左右各中了一彈,如果是近距離射擊,很可能不止一個兇手動手。這麼說,難道是兩人甚至多人聯手作案?那他們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直到今天,這案子依然是個謎。在犯罪史上,它更多地被稱為“多米尼克事件”而非“多米尼克案件”,可能也是因為這無解之謎吧。多米尼克家的孫子艾倫·多米尼克,在2004年還曾呼籲法國司法機關複查此案,可惜未能如願。看來,這“多米尼克事件”註定要成為犯罪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