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璂一行人在城門落鎖前進入雄都,華燈初上的城池格外雄偉壯觀,頭一次見到此景的耶律采薇被震驚得無以復加。

趙璂獨自一人前往東宮,黃七郎父女則把其餘幾人都帶往漢王府。

軒轅坤熙剛下馬,就被負責防衛的鄭罡認出來,二人一年多未見,身份變化更是巨大。鄭罡在杭州受傷後先回燕子坪療傷,傷愈後又到張掖待了幾個月,春節前在黃亞峻的安排下與劉洋對調來到京城。

“鄭叔,功力及身體完全恢復了吧?”軒轅坤熙關切的問。

“謝殿下掛念,早就好了,否則哪能上榜?”鄭罡笑著回答。

兩人一邊交談一邊往裡走。

“呵呵,說來也是。恭喜鄭叔了!”軒轅坤熙道。

“哈哈哈哈,算了莫說這個,在殿下面前簡直我這是自取其辱。你快進去吧,殿下和娘娘可是天天都在盼你早日歸來。”鄭罡把軒轅坤熙讓進大門後,又退了出來。

兩人同是拳師榜單中的人,一個第五,一個第十;一個十九歲,一個三十九,真要計較起來,實在有些掃興。還好鄭罡的修為不夠,未能看出軒轅坤熙目前的修為,不然就更難堪了。

東宮的下人都認出來人,自有人出來為他領路,其餘人紛紛停步給漢王行禮讓路。

這個點太子殿下通常都呆在書房,漢王快步越過帶路的侍女來到門前。

不等內侍通稟,“父王,坤熙回來了。”漢王自行開口朝室內道。

太子殿下正在翻閱內閣轉過來的奏摺,聞言大喜,一邊起身一邊大聲道:“坤熙快進來說話!”

漢王入內,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道:“孩兒在外漂泊數月,讓父王和母妃擔心了!是坤熙不孝,請父王責罰!”

太子俯身扶著兒子,憐愛的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這幾個月孤與你母妃還真有些度日如年的感覺。快起來吧!”

軒轅坤熙越發感到內疚,仍然跪著道:“坤熙未能幫父王什麼,反而讓父王擔憂,孩兒……孩兒……”

“好了,別說了。”太子用力拉起漢王,見他一臉真誠,不是作偽,頓感快慰。

“坐下說話。你用過晚膳沒有?”太子問。

“兒臣進城後就徑直過來了,還不曾吃飯。不過一頓不吃沒關係。”漢王道。

“那怎麼行?來人,去給漢王做飯。再去把太子妃請過來!”太子吩咐道。

“是,殿下!”內侍領命而去。

“坤熙回來啦?”內侍剛走,房外就傳來太子妃的聲音。

漢王趕忙起身相迎母親,行完大禮,三人依次落座。

太子妃一直微笑著觀察漢王:數月未見,似乎又長高了半寸,比之前更從容、自信,禮儀上越發一絲不苟……

“熙兒,身上的毒可完全清除?不會留下隱患吧?”太子妃問。

“回母妃,已完全清理乾淨,也不會留下隱患。經過幾個月的休養,兒子的身體比以前更強壯了。”軒轅坤熙微笑著回答。

太子夫婦不約而同露出欣慰之色。

“去年你曾答應我,要是再受傷就不再過問江湖事。這次你們不但解決了蒼龍堡的當家,還差點回不來。你是不是可以卸下幫主之位啦?”太子妃立馬嚴肅起來。

這個問題是有些棘手,軒轅坤熙轉頭看向太子,希望能得到父親意見。

太子抬手朝太子妃壓了一下,方開口道:“咳咳,錦娘,這個事情坤熙說了還真不算,需父皇點頭才行。蒼龍堡現在看起來是去了一個老的,聽說那個小的比死的那個更難纏。坤熙的那個那個幫主估計還得當一陣子。”

“哼!偌大的朝廷難道還找不到一個比坤熙合適的人?”太子妃生氣的道。

“那倒不是!………”

“稟殿下,闞公公來了。”內侍在門口道。

屋內三人都趕忙起身相迎,這麼晚了闞澤親自上門,還是頭一遭,肯定是宮內有急事相召,不然也不會讓他跑一趟。讓軒轅坤熙吃驚的是,儘管自已修為與半年前精進不少,依然沒能提前探知他靠近的氣息,這個皇帝身邊的老太監身手還真是深不可測。

“老奴見過太子殿下、娘娘、漢王殿下!”闞澤規規矩矩的行禮道。

“哈哈哈,公公免禮。公公親自上門,所為何事?”太子殿下道。

“陛下宣漢王殿下即刻入宮,如果太子殿下有空的話可以一同前往。”闞澤回答。

“公公,我剛回來,還沒有來得及回府更衣呢……“漢王道。

“陛下說了,一家人不在乎這點小節。另外,老奴出來的時候陛下已吩咐御膳房準備餐食,皇后娘娘也會陪殿下一起用餐。”闞澤回答。

“公公,陛下可曾說讓本宮一起去?”太子妃問。

“這個倒沒有。不過,既然皇后娘娘也會在場,太子妃去應當沒啥問題。”闞澤道。

“好!請公公善待片刻。”太子道。

“沒問題,不過請快一點,陛下還等著呢。”

今晚皇帝在皇后的懿德宮召見太子一家三口。

禮畢落座。

“坤熙還未用晚膳,你先過去用餐。老二,你們兩個如果沒吃飽,也去吃兩筷子。”皇帝道。

既然皇帝這麼說了,太子夫婦謝恩後,陪著漢王移步偏殿。

皇后親手奉給皇帝一盞茶後,也來到偏殿。看著太子妃不停的往漢王和太子碗裡夾菜,皇后露出了發自心底的微笑。她也拿起筷子,給漢王夾了一塊鹿肉。這尋常百姓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在這宮規森嚴的皇宮禁院委實不多見。

“慢慢吃,不著急。”皇帝起身來到門邊,看到漢王不停的扒拉碗筷,不禁莞爾。

闞澤發現今天皇帝心情格外舒暢,回想起來當今天子御極以來是第二次顯露出這樣的心態。上次好像是七年前,看到大勝北狄的捷報後。

“殿下,漢王回京了。他沒有回府,直接去了東宮。在東宮不到半個時辰,又被召進大內,太子夫婦也一同入宮覲見。”衣博文稟報道。

“哦?這麼著急?先生怎麼看?”梁王不解的道。

“應是陛下思孫心切,既然有太子妃在旁,應不會談論其他。”衣博文回答。

“漢王與章群幾人見過兩面,他會不會……?”梁王擔憂的問。

“段成傑三人死無對證,章群已被殿下發配到雲貴。即使漢王要在陛下面前抖出此事,也無人證。不過,據小人對漢王性格的觀察,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他應不會在陛下面前提及此事。“衣博文道。

“是嗎?”梁王還是不放心。

“殿下請寬心。其實陛下對我們在北狄做的事情清楚得很,不然也不會大賞令狐家。令狐文淵對段成傑四人哪個不認識?只要漢王能回來,哪怕是傷了殘了都無所謂。如果真的是死了,反而對殿下更麻煩。”衣博文道。

“此話怎講?”梁王追問道。

“事情過去幾個月了,陛下可曾有責怪殿下的意思?如果要計較此事,早該行動了。只要漢王還活著,此事暫時就算了。陛下的皇位是怎樣得來的,他何嘗不知殿下的心思?只要在他默許的底線內,他都不會計較。這些日子小人一直在想,或許不可骨肉相殘就是陛下的底線。所以殿下,以後對付東宮一脈要從武鬥改為文攻。”衣博文緩緩的道。

梁王低頭不語,伸手拿起茶杯,默默的咄了一口。

“先生所言不差,只是他讓我不痛快,我也要讓他難受。不然,還以為我這個親王是紙糊的。”梁王道。

軒轅坤熙用完餐後,花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才將他此行的種種經歷,給當今天下身份最尊貴四人講完。確如衣博文所言,對段成傑、章群四人之事漢王隻字未提。

皇帝是早就從邸報上把事情瞭解了十之七八,不過哪有親歷者那麼詳細具體。

聽到驚險處,皇后與太子妃還是覺得後背發涼,緊張不已。

“坤熙此行辛苦了,雖受了些罪,在朕看來未嘗不是好事。年輕人多經歷一些,無論對磨練意志還是積累經驗都是難得的鍛鍊機會。北狄大王子與四王子的汗位之爭還未塵埃落定,蒼龍堡與西關盟也還未完全剿滅,你那個幫主還得繼續幹。”皇帝道。

“父皇!可以讓他人代替坤熙嗎?臣妾不想他再去冒險了!”太子妃跪著懇求道。

皇帝沒想到太子妃會當面抗旨,他掃視太子父子一眼後,道:“太子,這也是你的意思?”

太子躬身回答:“不是。兒臣也覺得坤熙繼續當那個幫主並無不妥,再說了朝廷目前並無合適的差事派給他。讓坤熙有地方和機會繼續歷練是十分難得的機會。雖說其中可能有些不可測的危險,兒臣覺得是可以預防和應對的。坤熙,你自覺得呢?”

軒轅坤熙來到母親身旁跪下,然後回道:“請陛下及父王放心,臣一定當好幫主,平定江湖。也請母妃放心,此後絕不會再有危及孩兒的事情發生!”

太子妃見祖孫三代都如此堅定,知道多說無益,她還是心有不甘的道:“天下能人異士數不勝數,你咋就肯定不會再遇到更兇險的事?”

軒轅坤熙道:“回母妃,兒臣這次是受了罪,冒了險,可收穫也不小。母妃你不信我,總該信張志渝前輩吧?他可是仲棠先生的岳父及師父。”

“他怎麼說?”太子妃追問道。

皇帝身旁的闞澤眼皮也眨了眨,他也很關心漢王目前的修為。這進宮的路上,闞澤一直在查探對方的狀況。漢王現在從外邊看更像一個讀書人,他能明白無誤的看到似有似無的護身罡氣時刻縈繞著漢王,目光淡定中帶著溫和,步履從容又堅定。顯然在武學修為上已登堂入室,進入絕頂高手之列。

“張前輩說,只要我自已不去主動惹事,天下任我遨遊。”軒轅坤熙回答。

太子聞言暗暗鬆了口氣,闞澤又閉上眼睛,皇帝的眼神從目光炯炯慢慢暗淡。幾個男子都以為,張大俠會拿哪個高手出來與漢王對比,沒想到是這個不痛不癢的答案。

“你們兩個平身吧!都坐下說話。”皇后娘娘開口道。

“好了。這個事情就這樣定了。玄武宮在北狄出力甚大,該賞的朕都賞了。只是你那個大哥黃墩,聽公孫瀚東講,身份特殊,該如何賞賜得徵詢你的意見。坤熙,你是如何打算的?”皇帝問。

“回陛下,黃墩雖是漢人,卻非中原人士,加上他又是蒼龍堡的女婿,還有個天下第一的名頭。如果大張旗鼓的封賞好像不太合適,如無任何表示又會顯得我朝小氣。此事,臣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好。”軒轅坤熙如實回答。

“等等,聽十三說,你與那個叫黃蓮,也就是老大的義女的丫頭有瓜葛?這個黃蓮的父親是不是你口中那個大哥?”皇后娘娘插話道。

軒轅坤熙臉色一紅,旋即鎮定地回答:“是的,皇后娘娘。黃墩就是黃蓮的生父,只是臣與黃墩結識在先………“軒轅坤熙又把他與黃家父女之間的事,簡單述說一遍。

“哈哈哈,有意思,有意思。太子、太子妃,你們兩個還不知道有這一出吧?”皇帝道。

確實,太子夫婦倒不是是第一次聽聞此事,以前只是聽說漢王與長公主家收的義女有些不清不楚,他們並未重視此事。至於黃蓮的身世,只知道是令狐彩玉的徒弟。聽漢王細說後,好笑的同時也不禁感嘆兒子的際遇之奇妙。只是這輩分似乎有點亂了。

軒轅坤熙鎮定自若,他與黃蓮兩情相悅沒啥見不得光的。

“回父皇,兒臣不知。十三弟應當比我清楚。”太子道。

“多一個妃嬪為皇家開枝散葉也是好事兒。既然趙家與崔家都是皇后賜婚,那就再勞煩皇后,把這個女子也賜給坤熙吧。”皇帝側身對身旁的皇后道。

“好的,陛下。”皇后笑著道。

“謝陛下!謝皇后娘娘!”軒轅坤熙下跪謝恩。

“太子,崔家書香門第,世代簪纓;趙家現在已是從二品;這個黃蓮雖可以從長公主家出閣,但親生父母出身好像差了點。朕就賜予黃墩昭武將軍的虛銜,抬一抬身份吧。”皇帝道。

“謝父皇成全!”太子道。

“昭武將軍?”軒轅坤熙有些懵。

“昭武將軍乃正三品的散官,無職無俸,只有稱號。黃墩這次在北狄出力頗多,既然他不方便光明正大的領賞,這個稱號正好。”太子解釋道。

軒轅坤熙又一次謝恩。

“對了,坤熙。你姑姑收的三個義女有兩個本宮都賜婚了,還剩一個謝燕聽說與你淵源頗深。他日有了合適的婚配物件知會本宮一聲,本宮一視同仁,免得老大埋怨。”皇后道。

“好的,皇祖母。不知令狐青蘿許配給了誰?”軒轅坤熙問,他是還不知道此事。

“哦。魯王代孫子坤和找到本宮,將謝蘿指給了坤和,婚期就在三月初九。對了,今晚讓你一家過來,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的婚期定在四月二十。”皇后道。

軒轅坤熙送父母回東宮後才回自已的府邸,太子妃原本想讓他就在東宮留宿,無奈漢王府內還有人在等他回去。不過,道別之際,太子妃要求軒轅坤熙次日一定要到東宮來陪她用膳。

隨漢王回府的還有闞澤,他在聽聞黃七郎與張志渝今夜都在漢王府後,懇求皇帝準他出宮來見見這兩個江湖傳奇人物。這是不合規矩的要求,皇帝也是沉吟良久才答應。所以當太子一家都走到宮門了,又見闞澤急匆匆的趕來,還以為皇帝有啥重要的事情忘說了,要讓他們三人返回。不曾想,完全是闞澤個人的事。

說實話,但凡太監從淨身之日起就不再屬於宮牆外的世界,他們只能日復一日的服侍主子,根本沒有自我,遑論個人愛好或理想。皇帝能答應此事,完全是看在他多年忠心侍主又深為倚重的份上。

漢王府今晚燈火通明,高朋滿座,就等正主回來。

公孫瀚東一家第一時間趕過來,黃蓮到禮仁坊叫來了趙瑋姐弟與剛從大理返回的慕敏,向天峰去金桂坊通知黃攀母子,黎雲勝請來了一直住在京西的令狐光明。田惠元與劉天燕也先一步從東宮趕到王府。

軒轅坤熙回府時,沉寂數月的王府早就喧鬧起來。

亞瑟端端幾人見到了三年多未見的公孫海涯,自然有談不完的話。

公孫瀚東夫婦及海天、海芝兄妹見到了數年沒有訊息的骨肉至親,欣喜與激動不必細說。

海芝與母親張瑛,還有景圓圓、西門茵、臧萍、慕敏、黃蓮、劉天燕几人圍著耶律采薇說個不停。耶律采薇開始還很靦腆,幾個女流中除了海芝,都曾闖蕩過江湖,不肖片刻就能說到一起去。

張志渝與令狐光明已有十多年不曾謀面,老哥倆有聊不完的話題,道不盡的回憶。

公孫瀚東、淳于青雀、黃七郎、黎雲勝、田惠元五人悠閒品著茶。

黃攀、向天峰、公孫海天、趙璜聽成滄講述他陪慕敏回大理過年的種種見聞。

最忙的是安允才與趙瑋二人,需要不停的進進出出,安排下人給客人添水倒茶或送這拿那。趙瑋完全把自已當成了這裡的主人,所有人都沒有覺得不妥。

“諸位,諸位實在抱歉!陛下召見,回來晚了些!”軒轅坤熙前腳剛跨入殿內就抱拳致歉,待進殿後又做了一個羅圈揖。

所有人都起身,笑臉相迎。

“不妨事,不妨事。闞公公,大駕光臨,殊為不易啊!”公孫瀚東接話道。這裡也只有他才不用顧忌什麼,張志渝雖是長輩,卻一介白丁,似乎有點不合適。令狐光明與闞澤是很熟,無奈與主人的關係並不十分親近。

“哈哈哈,咱家是不請自來。還望在座的老少俠客豪傑們不要怪罪!“闞澤抱拳回答道。

接著,軒轅坤熙為闞澤逐一介紹殿內諸人。公孫瀚東父子經常出入宮禁,對闞澤十分熟悉,令狐光明更不用說,兩人相識的時候,殿內大多數人還未出孃胎。公孫父子對闞澤尊重有加。成滄與亞瑟端端見仲棠先生如此禮遇一個老太監有些困惑,待軒轅坤熙介紹到自已時,照著別人的樣子規規矩矩的行禮。

“公公請上坐!”軒轅坤熙招呼道。

“哎喲!殿下客氣啦,折殺老奴了。咱家還是站著比較自在。”闞澤回答,他始終不忘自已的身份,皇帝不在場,還有親王在,所以他還不敢擺譜充大。

“闞公公,過門就是客,既然今晚沒有公幹,還是坐下說話吧。不然一屋子都站著不像一回事兒啊。”漢王道。

“這,這不合適吧?”闞澤道。

“老闞,殿下都說客隨主便了,還磨嘰啥?“令狐光明道,兩人相識幾十年,闞澤在他面前還是小字輩。

“是的,闞公公也算武林的一份子,就暫時忘卻內侍的身份吧。“公孫瀚東示意他落座在自已身邊。

“好。咱家就放肆一次。謝漢王殿下賜坐!”闞澤對漢王抱拳致謝後,坐到了公孫瀚東的下首。

待眾人落座後,軒轅坤熙又站起來說道:“師公、令狐前輩、師父師孃、闞公公、淳于先生、黃大哥、大嫂、臧姨、景仙子,及各位兄弟姐妹。感謝大家的關心,這麼晚了還打擾大家,實在抱歉!”

大家又是一陣客氣。

他頓了頓,看見趙瑋關切的望著自已,朝她點了點頭,接著道:“這次北行,耗時近半年,數次遇險,在師公、黃大哥、文淵大俠、淳于先生、景仙子、耶律郡主等同道的及時援手,讓我平安歸來。今晚,我終於有機會對我有救命之恩的前輩、同道聊表謝意。請大家放開了喝,不醉不歸,可好?”

“有酒喝,那敢情好喲!”公孫海涯喊道。

安允才早已把一切安排妥當,所有人移步偏殿,依次入席。

為何非要把宴席安排在今晚,漢王的解釋是:感謝務必真誠,既然到家了,就沒有拖的道理。

要是好事者將今晚宴會參加人的名單傳揚出去,估計整個江湖都要大吃一驚。蒼龍堡當家的更是要寢食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