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4年,當抄家的官員推開張府的大門時,張居正家十七口人早已被活活餓死。抄家的官員從張府抄出十萬兩白銀,珠寶玉器不計其數。萬曆隨即下令,剝奪張居正所有的官銜,全族抄家流放。張居正倒了,他的變法倒了,萬曆皇帝贏了,大臣們以為自己也贏了,可他們卻忘了,張居正登閣拜相之大明王朝已是敗象盡顯。當年,隆慶帝剛剛駕崩,年僅十歲的小皇帝萬曆被推上皇位,在大明王朝岌岌可危之時,張居正憑藉雷霆手段登閣拜相,施行變法,施以猛藥,才讓大明王朝起死回生。這一切,都要從張居正的首輔之路說起。公元1572年的一天深夜,年僅36歲的隆慶帝在乾清宮突然中風,生命垂危。時任內閣首輔的高拱與次輔張居正等人被緊急召入宮中,隆慶帝早已奄奄一息,說道:“朕恐命不久矣,這天下大事就拜託各位先生了。”隆慶帝死後,為避免橫生枝節,傳旨太監馮保隨即唸誦遺詔:“東宮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協心輔助,保固皇圖,卿等功在社稷,萬世不泯,欽此。”其實,馮保與高拱素有積怨。在高拱眼裡,馮保一介閹人,不過是憑著太子伴讀的身份,為人囂張跋扈,屢屢干預朝政,如果讓他升任掌印太監,更是後患無窮。馮保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企圖與身為首輔的高拱分庭抗禮,自然不為高拱所容。高拱奏請皇上收回司禮監批紅蓋章職權。司禮太監馮保看了奏章,寫下六個大字:“知道了,遵祖制”,駁回了高拱的奏請。為保住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力,他決定先下手為強。當夜,馮保喬裝前往張府,拜見了次輔張居正,道明瞭來意,他是來結盟的。張居正見慣了朝堂上的爭權奪利,所以,張居正不想這麼快就戰隊,更不會貿然與誰為敵。翌日,馮保將批覆好的奏章交由內閣,高拱見到奏章的硃批氣憤不已。正好張居正前來拜訪,高拱隨即就將手中的奏章遞給了張居正道:“你看這奏章上的硃批,如果不是馮保,難道還會是那個10歲的孩子乾的?”高拱對皇上表現出的輕蔑和不敬,讓張居正的內心開始搖擺,如果有一天,小萬曆真的成為高拱手中的提線木偶,大明王朝將中興無望。當晚,他給馮保寫去了一封密信,將高拱準備聯合內閣彈劾馮保的決定和盤托出。恰逢一日,李太后召見馮保,馮保隨即為張居正美言了幾句,而後又話鋒一轉,將高拱斥責萬曆是個被慣壞了的小孩的話,一字不落地說給了李太后,李太后大怒。在6月16日朝會上,就在高拱信心滿滿走上朝堂的時候,馮保帶著李太后的懿旨,將高拱削職返鄉,由次輔張居正接任首輔。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來評判,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