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公公是見過世面的人,可從未見過這麼多戲的家族。

在這裡住幾天,一定不會寂寞。

雙河村的人雖然不富裕,但水鄉小民總不缺小魚小蝦和鴨子鴨蛋,招待客人的飯菜頗為豐盛。

吃完飯,公公們見晏家人有話要說,很體貼地請常歡和阿豹做嚮導、逛一逛村莊。

外人一走,晏長年立刻說:“你們中舉了,免稅田是什麼章程?揚州那裡有沒有人投獻?”

投獻田產,就是把田地掛在舉人名下。

按潛規則,舉人老爺不能把地賣出去,得優先佃給原主。

晏鶴年點點頭:“有幾家推脫不掉的,總共二百畝。剩下的份額還是大哥安排,大夥兒別爭。”

晏松年問:“你們不自己買一些田?”

“買來幹什麼?我們又不能自己種。僱佃戶種?那跟投獻有什麼區別?”晏鶴年笑著反問。

百姓把田產掛在舉人名下,還得給舉人好處,也就是佃租。

之所以這麼幹,是因為朝廷田賦比佃租還高。

你以為你的田地是你的?

那是朝廷的,你只是耕種者!

百姓家大多沒有餘糧,只關心落在自己袋子裡的糧食有多少,給皇帝種地不如給鄉紳種。

一些地方,鄉紳甚至騷操作,跟官府胥吏勾結,把自家的田地掛在沒靠山的百姓頭上……

百姓實際沒有田卻被逼多交稅,活不下去只能跑路做流民。

村裡人說起免稅田,就不免說起這些晦氣事。

晏松年說:“徵稅還罷了,最可惡的是要人命的徭役……前些時候聽人說,揚州哪個碼頭民夫鬧事?就該鬧一鬧,讓皇帝知道我們多苦!”

“之前我去做縴夫,活重又吃不飽,天殺的管事還用鞭子抽。”

“老六、小珣,你們再中進士、當大官,咱們晏家就不怕了。”

鄉親們殷切期盼。

世道如此,他們沒想到反抗,只想著厄運不要落在自己頭上。

哪怕是落在隔壁楊家頭上呢!

晏珣心情不禁有些沉重……“一條鞭法”就是改革稅賦和徭役制度。

把各州縣的應徵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稅歸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農民及各種役戶可以出錢代役,力役由官府僱人承應。

這樣可以簡化稅賦徭役,減少胥吏作弊,增加官府收入同時減輕普通百姓負擔。

清代的“攤丁入畝”就是“一條鞭法”的延續。

以前晏珣以為一條鞭法是張居正提出的……

其實這個政策從嘉靖九年開始試行,但因為觸及官紳地主的經濟利益、阻力較大,至今無法全面推行。

必須有一個強有力幹實事的首輔推動。

“我們會努力的。”晏珣鄭重承諾。

從小的來說,是為了雙河村晏家;從大的來說,是為了振興大明。

晏鶴年爽快答應免稅田份額,佃租對外說是當地約定俗成的數目,內裡自家人嘛……

“你們這次住幾天?咱們請個戲班子慶祝慶祝?這是全村的喜事,大夥兒湊錢!”晏長年拍板決定。

其他人紛紛附和:“就該我們出……和每年要交的糧稅比,這點錢算什麼?”

晏鶴年擺擺手:“不用辦酒了,我們這次只住幾天,祭祀完祖先就啟程進京。貴人召見,不得不早點去。”

“貴人?”晏長年等人悚然一驚,“老六,你終於被公主相中了?可你已經娶了媳婦!”

公主的軟飯再香,做人也要講良心啊!

老六的胖媳婦剛剛還給每家每戶送了禮物。

晏鶴年:“……”

晏珣忍不住哈哈大笑:“你們對我爹有什麼誤會?我爹不是那樣的人。這一次啊,他們說貴人是我的故交。”

“是相中小珣?那太好了,小珣要做駙馬!”

“噫!我們是皇帝的親戚,都不用交稅,不用服徭役了!”

晏珣:“……?”

他好不容易才打斷鄉親們的妄想,澄清自己的故交貴人是男的。

鄉親們失望之餘又不肯放棄,鼓勵:“小珣你就中個狀元,聽說中狀元能娶公主。”

“不是……”

“就要是!你別讓你爹,他有媳婦了,中不中狀元有什麼要緊?”

這話說的,狀元被他們內定了?

晏家祖先卷贏其他人家都還不行,得去朱家祖先那裡提親吧?

在村裡休息了一日,晏鶴年帶著常歡坐船去金墩島,跟黎大交接一些事;

晏珣帶著阿豹,和兩個貴客進高郵城。

“高郵郊外有個地方叫陰城,傳說宋朝韓世忠的軍隊在此駐紮。現在是一片野地,可以去掏蛐蛐。古戰場的蛐蛐特別好鬥善戰,帶到京城一定能大殺四方。”晏珣興致勃勃地介紹。

兩個公公剛迷上鬥蛐蛐,興趣正濃,而且輸得很慘,都想一雪前恥。

聽到有這種好地方,立刻就說要去。

陰城是一片開闊的野地,有一些無主的墳,陰風陣陣、格外蕭瑟。

附近的孩童無所畏懼,在秋風中放風箏,歡笑聲衝散了陰氣。

晏珣拿出晏鶴年親手做的蛐蛐屋,送給兩位公公。

“阿豹是捉蛐蛐的能手,陪兩位在這裡掏。我先進城辦一些祭品,回頭再來接你們。”

“你去!你去!”公公們擺著手,迫不及待地衝進草叢裡。

他們已經聽到蛐蛐叫聲了!

叫得那麼響亮,一定是一個大將軍!

晏珣笑了笑先走一步……

爹說得沒錯,皇宮裡的人是很寂寞的,趁這個機會讓貴客體驗一下民間的快樂。

祭祀要用的紙錢、香燭、冥衣已經有了,晏珣今日進城就是買菜,最重要的是一頭烤乳豬。

他穿梭在街上,很快被人認出來。

倉米巷的街坊圍著他不讓走,熱情地說:“怎麼回來也不說一聲?街坊們都等著給兩位老爺賀喜呢!”

晏珣連連告罪:“有京城的貴客邀請我們馬上進京。現在回家祭祖,畢竟明年清明不知能否回家……等我們從京城回來,一定探望街坊們。”

“老爺的話要作數啊!到時候中了進士可別忘了我們。”瓦匠張大力大聲說。

“忘不了!”晏珣笑道,“我家的屋頂和院牆都是張大哥修的,怎麼能忘了你?”

張大力立刻喜滋滋地說:“老爺喊我大哥?你們聽到沒有,我是舉人老爺的大哥,以後請我蓋房子得加錢!”

其他人紛紛說:“老爺,你吃過我家的餛飩,喊我一聲‘大伯’?”

“喊我嬸子!我是你嬸子!”

晏珣第一次知道,一個人可以有這麼多親戚。

他全部喊了一圈,一個都不落下。

街坊們心滿意足,幫忙提菜籃子、扛二師兄,一路送到陰城附近。

兩位公公有了收穫,聽說要走了還依依不捨:“明天再來?我多捉幾隻,到時候把最厲害的送給王爺。”

晏珣:……裕王應該沒有鬥蛐蛐的愛好?這麼一來,朱家祖宗會不會託夢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