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秋色宜人。
溫暖而耀眼的陽光偏斜到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宮裡,皇宮裡的一座座宮殿雄偉壯觀,肅穆莊嚴,碧瓦飛甍,雕樑畫棟。
宮內大殿,鑲金帶玉的龍椅上坐著一個身著龍袍的男子,男子面容白皙,眉眼英俊,他頭戴冕旒,一臉慵懶的斜靠在龍椅上。
他就是南陌國的小皇帝——蕭瑾年。
睿帝蕭瑾年是桓帝蕭景楠的嫡次子,而蕭景楠的長子名叫蕭言琛,封為齊王。
元平元年,蕭景楠一登基就有消滅白帝國的野心,也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只是他一統天下過於著急,畢竟他才剛剛登基為帝,根基還不穩。
朝中大臣皆都各懷鬼胎,所以蕭景楠需要在朝堂上四處拉攏真心實意為他所用的人才,而這其中就有家道中落的季家。
季家人丁興旺,且世代皆為武將,季家一門,深受皇恩。
只是到了季黎這一代,季家人丁才逐漸凋零。
季黎只娶了一房妻子,名為豐羽,而季黎的父親季瑾也在季黎二十歲時,因一場陰謀而死。
季黎永遠記得,星燎三十年秋,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彼時,南陌國和白帝國正在邊境開戰,這一戰,白帝的定遠將軍閆偉和南陌的冠英將軍季瑾鬥智鬥勇了十天十夜,也兵戈相向了十天十夜。
這一戰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白骨累累,慘不忍睹。
但季瑾佔了上風,他本可將白帝國的流月城一舉奪下,可就在他準備整頓兵卒,一舉攻下流月城時,變故發生了。
宣帝蕭哲因病去世,朝中權臣司堯當道。
司家和季家向來都是水火不容,再加上季瑾也深得宣帝信任,宣帝將龍尾給了季瑾,讓他統領五十萬禁軍。
如今宣帝駕崩,司堯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他偽造先帝遺旨,讓太監士兵帶著聖旨去前線,宣旨讓季瑾帶上五十萬兵班師回朝。
司堯準備了兩道偽造的遺旨,第二道是季瑾一回京,就將其賜死。
罪名是:莫須有!
宣帝已逝,就算司堯以宣帝的名義偽造出一道以“莫須有”為名的聖旨將其賜死,眾人也不敢反對,畢竟無人敢抗旨不尊,再加上就算求情也無用,畢竟宣帝已經死了。
眾人只會想著,是宣帝覺得季瑾功高蓋主,但又捉不到錯處,所以死後想把他一併帶走。
離攻下流月就只差一步,季瑾當然不願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便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抗旨了。
可也正是因為他的拒旨而給了司堯借題發揮的機會。
司堯以季瑾手中有龍尾又抗命為由,說季瑾有造反之心,必要將其處死,否則後患無窮。
此話一出,群臣贊同,但朝中只有一人堅決反對,他就是太傅明徵。
那一年,明徵才只有十七歲,一身淺紫色官袍穿在身上,風華正茂,英姿勃發。
他一臉義正言辭的對群臣說,“季瑾雖手握兵權,可他精忠報國,一心為君,明徵願以性命擔保,他絕無造反之心。”
十七歲的明徵不是太傅,只是一個小小的刑部士郎,他官輕勢微,所以他的話在朝中根本掀不起任何風波,也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如今宣帝駕崩,朝中又未立新君。所以滿朝文武皆以司堯馬首是瞻。
司堯派人去邊境將季瑾強行捆綁回來後,以季瑾功高蓋主,抗旨不尊為由,讓御林衛將他拖了出去,斬首示眾。
但念在他是武將,為國建功立業,多次縷立戰功的份上,饒恕了他的家人。
季瑾斬首的那日是個深秋,天地昏沉,風雨飄搖。
空中雷電交加,樹木在狂風暴雨的摧殘下,搖曳不止。
季瑾雖是武將,可他性情溫和,愛民如子,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在他披枷帶鎖,被帶到行刑臺斬首的那日,臺下有千萬人圍觀。
這些人都是南國的百姓,他們提著上好的酒水,新鮮的水果,眼含熱淚,紛紛跪在地上,給這位護佑家國,忠心耿耿的冠英將軍磕頭作揖,更有甚者,咆哮刑場,大喊冤枉。
只可惜百姓鬥不過官,在眾多百姓前仆後繼想要上前與行刑官員理論時,帶頭的官兵卻拔出腰間佩刀,大刀一揮,衝在最前面的百姓,全都人頭落地,飲恨西北。
後面的百姓看著地面那咕咕滾動的人頭在地上滾了一攤鮮血時,眾人心生膽怯,止住腳步,向後退去。
現場無人再鬧事喧譁,場面又再次恢復了平靜。
午時三刻一到,劊子手手起刀落,動作乾淨利落的將季瑾的人頭砍下時,敢怒不敢言的眾人再次紛紛下跪,磕頭作揖,他們泣不成聲,嘴裡雖說冤枉,可卻無一人敢上前咆哮刑場。
季瑾一死,南國百姓們紛紛為季瑾建廟修寺,香火供奉,而季瑾的英雄事蹟也在南國百姓的口口相傳中得以流傳千古。
而星燎三十年的冬季,大雪紛飛,白雪皚皚。
登聞鼓前,豐羽頭戴白花,身穿素衣,腰配寶劍,只見他兩手拿鼓槌,一錘又一錘的敲響登聞鼓。
咚咚咚……
鼓聲之大,震耳欲聾,鼓聲之響,響徹雲霄。
皇宮裡的宮人太監來來往往,卻無一人敢理會他。
就連進出皇宮的大臣見到豐羽那執著倔強敲登聞鼓的模樣,也只是在同情憐憫一番後,便嘆息著離去。
人人都知季瑾是被冤枉的,可如今權臣司堯當道,無人敢得罪他,所以大家見豐羽在敲登聞鼓時,也只能裝聾作啞,沉默離開。
豐羽不死心的敲了一天登聞鼓,直到夜幕降臨時,她才徹底心灰意冷。
斷頭臺上鐵骨魂,枉死九泉血淚灑
良將盡心佞臣謀,千古史冊辨忠奸
豐羽仰天長嘯,尖銳鋒利的聲音刺耳難聽,她聲音嘶啞,對天怒吼,“蒼天啊!你睜開你的眼睛看看吧,朝堂奸臣當道,忠臣卻枉死於一場莫須有的罪名裡。天理何在?公道何在啊?”
功高蓋主的罪名殺死了季瑾,也間接殺死了豐羽的心,豐羽苦笑出聲
“呵呵哈哈哈哈……”
笑中帶著五分諷刺三分心酸兩分怨恨
她恨老天無眼,讓忠心耿耿,保家衛國之人不得善終,而讓禍害家國,國之蛀蟲逍遙法外。
這還真是應了那句,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
豐羽笑的似瘋魔了一般,她面色有些癲狂。
她笑著笑著便泣不成聲,只因這個國家在需要他的夫君去前線打仗時,人人奉承,人人巴結,現如今季瑾出事,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肯為她申冤。
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
豐羽心死如灰,一氣之下,拔劍自刎。
大片的鮮血覆蓋在雪地裡,白雪和著豔麗的血,美的冷豔又刺眼。
宮內宮外掛起了大量宮燈,將這漆黑寒冷的夜晚照的無比明亮。
豐羽死後,狂風暴雪下了三天三夜,颳了三天三夜,晝夜不歇。
每日都是雪虐風饕,白雪皚皚,好像是老天也在為季瑾和豐羽的死鳴不平。
季瑾一死,季家一族就成為了平民百姓。
直到蕭景楠登基為帝的第十八年,才為季瑾徹底平反冤屈。
元平元年,蕭景楠在暗中拉攏還是平民的季黎,讓他效忠自己,但季黎的條件是既要扳倒在朝中一手遮天的司堯,還要為季瑾和豐羽申冤。
司堯在朝中把持朝政,結黨營私,還將蕭景楠當做傀儡,蕭景楠早就想除掉他,只是奈何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所以蕭景楠同意了季黎的要求,季黎和蕭景楠兩人在暗中一拍即合,便成了一對最好的忠臣賢君。
元平五年,蕭景楠對季黎的女兒季舒雲一見鍾情,再見傾心,便不顧眾人反對,強行立了季舒云為後。
元平八年,司堯將自己的小女兒司黛獻給蕭景楠,司堯表面說,“臣女司黛仰慕陛下許久,老臣愛女心切,便想遂了她的心願,故而忍痛割愛,將愛女獻入宮中,萬望陛下垂憐。”
實際上蕭景楠清楚,司黛不過是司堯派來監視他的棋子,如若蕭景楠不收,就是一顆不受控的棋子。
棋子若不受控,便是棄子。
此時的蕭景楠才登基八年,羽翼未豐的他只能繼續隱忍。
蕭景楠為了能讓司堯滿意,她廢了季舒雲的後位,讓司黛為後,季舒云為淑妃。
元平十二年,司黛為蕭景楠誕下一子,取名蕭言琛
元平十七年,季舒云為蕭景楠誕下一子,取名蕭瑾年
元平十八年,司堯的夫人鄧妍在得知季舒雲產下一子後,怕季舒雲日後會威脅司黛的地位,就買通太醫準備毒殺季舒雲和蕭瑾年。
畢竟司黛進宮十多年,蕭景楠對她一直不溫不火,但反觀季舒雲,卻對她恩愛有加。
鄧妍此舉,也是想為司黛謀得後路。
可誰知,就是這次毒殺,季舒雲雖身死,但拼命護下了蕭瑾年。
而司家也因蓄意謀害宮妃的罪名,落了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但蕭言琛畢竟是皇子,蕭景楠念其年幼,稚子無辜,便免除了他的死罪。
司家除蕭言琛外,其餘人,蕭景楠一個都不曾放過,全部砍頭。
而也就是在平元十八年的冬季,司家滿門被押往斷頭臺的那一刻,蕭景楠下旨,為季瑾沉冤昭雪
城樓上,蕭瑾年身邊的大太監曾剛,拿著明晃晃的聖旨,一字一句,鏗鏘有力的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冠英將軍季瑾忠君報國,忠鯁不撓,實乃忠臣良將,國之棟樑。然朝中奸臣當道,小人誤國,先帝駕崩之際,權臣司堯膽大妄為,他篡改先帝遺旨,冤殺忠良,使百姓心痛,百官心寒,此等國之蛀蟲,今日朕便為民除害,為國除奸,立斬不饒……”
此話剛落,只聽咔嚓咔嚓的幾聲巨響,一道道鮮紅的血液四濺在空中,在人們眼前一亮後,又匆匆落於地面,與白雪融為一體。
曾剛繼續說道:“冠英將軍季瑾,冤情已明,冤屈已申,朕今日當為將軍平冤昭雪,以正視聽,以慰英靈。從即日起,季家一門,將恢復舊日榮光,至於冠英將軍,當修廟建寺,受萬世香火供奉,願將軍在天之靈,一路走好!”
曾剛話音一落,樓下圍觀的百姓激動的淚流滿面,他們紛紛跪在地上,哭泣哀嚎,“老天睜眼了,老天爺睜眼了啊……”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啊……”
“陛下乃當世明君,草民替將軍謝謝陛下了……”
“謝陛下啊……”
參差不齊的聲音傳入站在高樓上的蕭景楠耳中,蕭景楠攏了攏身上的大氅,他看著空中那密密麻麻的雪花,眼底生寒,輕聲嘆息,善惡有報,時辰已到。
季老將軍,一路走好!
自蕭景楠處置了司堯後,就將死去的司黛也下旨廢了,然後又將厚葬的季舒雲重新封為了皇后,至於蕭瑾年也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嫡次子。
此後,蕭景楠也會納妾封妃,但他所納的妾所封的妃不管費盡多少心機,耍盡多少手段,都沒一人能坐上皇后之位,更沒一人能為他誕下子嗣,所以這麼多年,蕭景楠膝下只有兩子,蕭言琛和蕭瑾年。
秋風落葉,蟬鳴聲聲
皇宮大殿裡,群臣正顏厲色,恭恭敬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大殿中央,樊任身著深紫色官袍跪在大殿前,他行禮一字一句解釋道:“陛下,佘硯投敵叛國,所以才導致臣此次戰敗失利。還請陛下明察。”
站在一旁,同為武將,身穿深紫色官袍的季黎站了出來,他行了一禮,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替佘硯辯解道:“陛下,佘將軍是忠貞之人,他深知一馬不配雙鞍,忠臣不侍二主的道理,佘將軍此生為國為民,更是為陛下您披肝瀝膽,掏心掏肺,這樣忠心的人怎麼可能會投敵叛國?所以臣還請陛下明察秋毫,還佘將軍一個公道。”
樊任本想趁此機會殺死佘硯,可如今季瑾來攪局,他自是心有不滿,他怒從心起,和季瑾理論道:“佘硯投敵叛國,乃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季將軍一味替佘硯開脫,難不成也是其共犯之一?”
季瑾聞言,只覺樊任是被逼急了,瘋狗咬人,胡攪蠻纏,不可理喻。他冷笑一聲,“陛下,佘將軍和樊將軍的關係,朝中人人都知,他倆不管是在明面上還是私下裡都是水火不容。所以,若說樊將軍藉此次戰敗的機會誣陷佘將軍,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即便我和他之間有私怨,我也不會在戰場上公報私仇。樊某雖不才,是一介武夫,但也懂得唇亡齒寒,輔車相依的道理。”
季瑾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那我就明白了,佘將軍戰死沙場,而你貪生怕死,所以在鄞州時,你眼睜睜看著佘將軍戰死後,自己又不敵敵軍,於是就自己逃了回來。佘將軍身死,死無對證,而你正好又恨他,所以才會借他的死給他安插上一個投敵叛國的罪名,好讓他身敗名裂是不是?”
“閉嘴!”樊任惱羞成怒,他怒呵一聲。
“敗軍之將,何敢言用?”季瑾笑容微冷,“樊任……”你靠佘將軍的命給自己換生路,你有什麼臉叫我閉嘴?
“夠了!”
坐在龍椅上一直不動聲色的蕭瑾年出言打斷,這才制止了季瑾和樊任的對話。
季瑾行了一禮,恭敬的退回原位站著,朝堂上頓時寂靜無聲。
蕭瑾年瞥了眼跪在大殿上的樊任,紅唇微張,“佘硯投敵叛國,確實罪不容誅。”
此話一出,樊任怒氣沖天的臉上終是緩和下來,多了一絲得意的笑。
可這話卻將一旁的季瑾和明徵氣的不輕。
佘硯的為人,滿朝皆知,他忠君愛國,愛民如子,又不爭不搶,與人為善,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投敵叛國?
明徵上前一步,他行了一禮,“陛下……”佘硯為人正值,絕不可能投敵叛國,還請陛下明察!
明徵話還未完,就被蕭瑾年冷眼瞪了回去。
季黎知道,他勸不動蕭瑾年,也只能拉一拉明徵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說了,以免惹禍上身。
畢竟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蕭瑾年不緊不慢解釋道:“朕自會治佘硯的罪,但是古月國狼子野心,特別是朕登基的這幾年,古月國在暗中做大做強,若放任不管,一直由它發展下去,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此次樊卿因佘硯投敵叛國而沒有拿回鄞州,所以朕就再給你個立功的機會,古月是南國的鄰國,也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國,樊卿覺得,自己帶多少兵可以一舉滅了古月,為南國除一個心頭大患呢?”
此話一出,群臣譁然,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一人帶兵滅一國可不簡單啊!不過當年,季家先祖可做過這事。”
“噓!”一個身穿淺色青衣官袍的臣子做了個噤聲的動作,他看了看穩坐在龍椅上的蕭瑾年,才小聲提醒道:“季家是陛下的禁忌,這世間除了季將軍和季家人能提起以外,外人誰敢提?你還敢在大殿上提,不要命啦?”
另一個身穿淺青色官袍的臣子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他略顯尷尬的笑道:“對對對,人老了,也就糊塗了……”
一旁身穿深綠色官袍的臣子也議論道:“我好像記得,先帝好像也一人滅過一國……”
“先帝那不一樣,那個時候朱磊老將軍和晏明老將軍都在輔佐先帝,為先帝出生入死,抵擋刀槍劍戟,所以先帝才能輕而易舉的滅掉白帝國……”
“你不說我倒忘了,白帝覆滅二十年,帝國皇室被屠戮殆盡,其死法是真的慘啊……”
“誰說不是?被囚禁了十年才被徹底殺死,這十年,帝國皇室每日都活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
元平二十年,蕭景楠率兵攻破朝辭城,向著帝國國都繁錦城進攻,這一路,南國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下一座又一座帝國城池,這一路上南軍勢如破竹,讓帝軍擋無可擋。
蕭景楠攻入繁錦城後,將殤哀帝姚昊的長女姚淑賞給手下士兵輪流凌辱,姚淑因穀道皸裂而死,死後被熬成肉湯,賞給了帝國皇室享用。
當帝國皇室在得知自己喝下的肉湯是用人肉所製成的時,眾人紛紛乾嘔不已,可當蕭景楠看到這一幕時,卻以他們嘔吐時的窘迫模樣為樂,捧腹大笑起來。
而姚昊的小女兒姚昭月就幸運的多,因其貌美,被蕭瑾年的二弟禮王蕭湛看上。
姚昭月成了蕭湛的禮王妃。
蕭湛和姚昭月恩愛有加,兩人相濡以沫,情比金堅。
在蕭湛的保護下,姚昭月一直幸福的活著,他還在平元二十一年,為蕭湛誕下一子,取名——蕭曦澤。
蕭景楠攻破白帝國後,便直接命手下士兵將白帝國裡一些身份尊貴的皇親國戚,一共五百人,全部囚禁於繁錦城皇宮裡的一所昭陽殿中,還派人在宮門口日夜換崗,輪流看守他們,不許他們離開朝陽殿一步,否則殺無赦。
這五百人被囚禁了十年,這十年他們一直住在宮殿裡,不見天日,也無人知曉他們。
直到元平三十年,蕭景楠去世前,下了一道將這五百人賜死的聖旨,這五百人才終於一死解脫。
站在前排的季黎,心中暗笑,陛下可真像先帝,繼承了他的冷血無情。只因樊任效忠的是蕭言琛,所以陛下此舉,是想斷蕭言琛一臂。
畢竟眾人皆知,古月雖小,可總歸是一國。
古月設立七州節度使,每一州都有二十萬軍隊駐守,若樊任一人帶兵強攻,而古月那邊若君臣上下一心,全部團結起來,屆時,能不能攻下古月還其次,最主要的是,樊任能不能活著回來還兩說?
樊任自然不想吃這個啞巴虧也不想為此丟命,他行了一禮婉拒道:“陛下,臣因佘硯投敵叛國而被敵軍打退,敵軍連同佘硯裡外夾擊,夜襲臣營,臣和自己帶去的十萬兵全部都被佘硯這個叛徒賣了……”樊任頓了頓,他語氣軟了幾分,連連訴苦,又恨恨道:“臣能回來也是九死一生,如今重傷未愈,怕是不能再帶兵去打仗了,還請陛下體恤……”
樊任若不提十萬將士全軍覆沒,葬身鄞州的事,蕭瑾年便還想不起來,如今樊任提及,他才想起,這十萬將士是從龍頭裡的禁軍調遣出去的,蕭瑾年頓時忿然作色,聲音冰冷,“樊任,你還有臉說,你調遣出去的是朕的禁軍,如今全軍覆沒,朕沒治你的罪倒也罷了,你還敢婉拒朕,不願帶兵去滅古月?樊任,你抗旨不尊,難不成要反?”
南陌國的禁軍共有一百五十萬,而龍符則分為三段,龍頭、龍身和龍尾,龍頭在蕭瑾年手中,龍身在蕭曦澤手中,龍尾在蕭言琛手中,三段分開的龍符各掌五十萬禁軍。
跪在地上聽蕭瑾年發怒的樊任被蕭瑾年嚇的心驚肉跳,驚慌失措,他汗流浹背,雙膝打顫,但還是磕頭行禮,顫顫巍巍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樊任話音剛落,屋外突然傳來一個訕笑戲謔的聲音,那聲音漫不經心的傳到蕭瑾年和群臣耳中。
“陛下這又是因為什麼事動怒了?”
語畢,只見一個身穿錦衣華服的男子,步伐沉穩的走了進來。
男子氣宇不凡,風度翩翩,一張矜貴的臉,高挺小巧的鼻,深邃的五官,一笑眯成線的狐狸眼。
這男子便是南國齊王——蕭言琛。
眾人見到蕭言琛,紛紛朝他行了個禮。
而樊任見到蕭言琛,頓時也有了底氣,心裡不再畏懼。
蕭瑾年和蕭言琛只是表面的兄弟情深,實際上兩人爾虞我詐,勢如水火,不能共存。
兩人雖私下不和,但該有的禮數蕭言琛還是規矩行禮。只見他走到大殿中央,行了一禮,“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蕭瑾年沒好氣問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你來有何事,不妨直說!”
蕭言琛直起身子,不卑不亢,一字一句道:“臣來是想稟報陛下,其一,前幾天古月國的使者來了,說是過幾日古月國的辰王要來吾國遊玩,順便也帶著貢品來拜見陛下。其二,便是一月前的科舉,此次科舉中榜的只有我南國學子,帝國的學子竟無一人中榜。今年這屆科考中舉的狀元叫賀峖,當他高中狀元,御街誇官時,帝國學子紛紛聯名上書,說此次科舉定是有官員科考舞弊,他們想要上殿陳情,也想問問諸位主考官,此次科舉,帝國學子為何一人不中?所以臣來是替帝國學子們,將他們的訴求上達天聽。臣要說的已經說完了,臣請示陛下,要如何做?”
蕭瑾年再糊塗也知道來者是客,他斂去臉上的怒氣,眼神在朝中環顧了一圈,“齊王,過幾日古月的辰王光臨南陌,就由你去迎接吧!”
蕭言琛行了一禮,“是,臣遵命!”
自蕭景楠滅了白帝國皇室後,就頒佈了兩條律法,其一,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誅其身而沒其家
其二,帝國百姓,若有不服南國者,殺無赦
蕭景楠為了將帝國百姓同化,他大力支援帝國有才有德的百姓來南陌當官。
俱求實效,不尚虛文
只可惜這天下的讀書人都是迂腐之輩,他們有著生是帝國人,死是帝國魂的想法。
他們為了不當南陌的官,他們義憤填膺的說“臣之事君,猶女之適人。一與之醮,終身不改。”
他們為了體現自己對帝國的忠誠,甚至可以以死明志
蕭景楠也是用了十年的時間,派人去帝國各州,軟磨硬泡,威逼利誘或者以聯姻的方式來拉攏帝國的百姓讓他們投身南國,蕭景楠還派了文化大使去帝國各州宣揚南國文化等事蹟這才說動了部分帝國百姓心甘情願來投奔南國,來南國做官
所以在蕭景楠臨終前,為了南國和帝國能真正一統,他留下遺言,“後代君主要銘記,三年一度的文武科舉,中榜的學子裡一定要有帝國百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只有將南國多的資源和官位勻給帝國的讀書人和百姓,才能讓他們心裡平衡,如此他們才會死心塌地效忠南國。”
所以當蕭瑾年上位時,他一直秉其遺旨,每年的科舉榜上都會有帝國的百姓中舉,可今年卻一個都沒有,著實有些奇怪。
蕭瑾年不解問道:“這一屆科考的考官是誰?”
一個頭發全白的老者佝僂著腰,杵著柺棍走上前,他膚色泛黃,身形瘦弱,臉上的褶皺多的數不勝數,一身淺藍色的官袍套在他的身上,顯得格外寬大。
此人名叫婁馳,三朝元老,今年七十有二,他雖出生寒門,但才華出眾,為人慷慨,不設城府,他年輕時曾與季瑾是好友。
也是季瑾向蕭哲推薦,他才能在朝堂上一展抱負,為官至今。
婁馳行禮時,蕭瑾年身邊的小太監眼疾手快,趕忙下去去攙扶婁馳。
蕭瑾年抬手,“婁相就不必多禮了,就直說吧。”
婁馳頷首,“謝陛下!回陛下,老臣就是這一屆的主考官。這屆科考除老臣外,還有光祿大夫方陽、中書令盧佑、尚書令許茗等諸位大臣一起聯合監考。”
蕭景楠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朕問你們,帝國學子為何一人不中?難不成是因為帝國學子胸無點墨,做的文章入不了各位的眼,這才被你們刷了下來?”
婁馳應道:“回陛下,這些帝國學子,在答卷時,文理不通也就算了,還在寫汙言穢語,汙了老臣的眼,老臣實在是選不出啊!”
蕭瑾年輕嘆,“也確實是難為婁相了。只是也沒辦法,先帝之言不得不聽,所以這樣吧,這次就辛苦婁相,聯合方卿,盧卿和許卿再去選拔一次,這一次把這屆的狀元賀峖也帶上,讓他也去見識一番。你們一定要記住,就算帝國學子文采再差,你們也要選出一批稍微好些的就行。”
這意思群臣一聽就明瞭,這是下了死令,就算矮個裡頭拔高個,也得選出一批,反正就是不能一個都不中。
婁馳,盧佑,方陽和許茗都上前一步,行了一禮,“老臣臣遵命。”
處理完了科考的事後,蕭瑾年的目光又轉移到還跪在地上的樊任身上。
蕭瑾年知道,蕭言琛都出面了,此刻再想動樊任,就是在明面上徹底和蕭言琛撕破臉。
蕭瑾年為了在表面上維持和蕭言琛的兄弟關係,他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蕭瑾年強忍著怒氣退了朝,而文武百官在跪地送別了蕭瑾年後,也陸陸續續的離開了大殿。
秋夜靜謐,月光如水。
虞朝的後花園中,虞酒卿站在遊廊前,觀賞天上的圓月。
她不禁感慨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虞國不是你的故鄉嗎?”
身後響起顧寒舟的聲音,虞酒卿伸手,她身後的丫鬟芙蓉立馬識趣的退下。
虞酒卿轉身,看著一身白衣恍如璧人的顧寒舟,她聲音如常,“舅父說笑了,此故鄉非彼故鄉。我的親人不在了,這個故鄉也就不再是故鄉了,而是一個折斷我羽翼,囚禁我的地方。”
顧寒舟滿眼心疼的安慰道:“好孩子,舅父知道你受苦了。等珺卿有一番作為,你的苦日子也就熬到頭了。”
虞酒卿愣了一瞬,早在虞酒卿將聖旨給白清蘭時,她就知道,她等不到虞珺卿稱王登帝的那一日了。
因為這道聖旨必須要用她的性命來讓聖旨奏效。
虞酒卿微微一笑,“舅父,你是不是把珺卿交給白清蘭了?”
顧寒舟微微點頭,“她讓我給你帶一句話,她要去南國,此行危險,她想讓你派些武功高強的影衛或暗衛去南國聽她命令,也保護她的安全。”
虞酒卿調笑道:“這小丫頭,算盤都打到我這來了。”虞酒卿輕嘆,“不過,我手中的影衛也只有二十人,武功都在宗師。我最多隻能派十人過去,剩下的,我就只能飛鴿傳書給華凌風和姨父,讓他們想想辦法了。”
顧寒舟轉身,邊走邊應道:“那也行,話已帶到,酒卿,你既有了主意,那我就先走了,有事再叫我。”
顧寒舟語畢後,便施展輕功,移形換影間,已不見了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