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心術
道劍仙1-100集動漫 辛梓宇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父親大人,夜已深了,喝杯參茶來提提神吧”
袁士誠感懷父親功績,入神之間,被這一聲呼喊打破了思緒。
抬頭望去,面前一個年輕人,正端著一隻茶碗恭恭敬敬的立於面前。
來者不是旁人,正是袁士誠的長子,有著“再世宋玉”之稱的袁冠袁子全。
時人將其比為“宋玉”,足見其姿顏俊美,天下無雙。
但見他,時年二十有八。身長八尺,生的是面如冠玉,唇紅齒白,眉如山遠,目似流星。
當真是“謙謙君子溫如玉,翩翩公子世無雙。”
袁府門前,每日等著見他一面的人,生生的圍成了一道人牆。
無數妙齡女子,為了能每日見到他,甚至甘願到袁府為奴為婢。
旁人對此羨慕無比,可帶給他的卻是無盡的煩惱。
青年時的他,熱情開朗,活潑愛笑。每每出門,凡是遇上那些瘋狂的仰慕者,總會回一個禮貌的微笑。
就是這再尋常不過的回禮,總會引起巨大的騷動。
有人失聲尖叫,有人大打出手,甚至有人失了性命。
自那以後,他總會選擇夜深人靜之時,偷偷溜出門去。不為別的,只是為了不在,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後來,晚間出門也會被人圍觀。他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出門之時帶上猙獰的面具,以此換取一定的平靜。
他也從來不是那種徒有其表之輩,文武兩道,他都力求極致。
論文,他高中榜眼,其才深受當世幾位鴻儒博士的稱讚。
論武,在武當年輕一輩中,僅次於師兄馮知遙,也是佼佼者。
兒子如此優秀,做父親的也是心滿意足,每每與外人談論起來,那語氣中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可袁冠心中並不滿足,只因祖父那威震天下的槍訣,他始終未能得窺其妙。
並不是他悟性不夠,只是他從未真正上過戰場,未體會過,那縱橫於生死之間的霸氣。
也因此他那槍訣始終止步不前,這成了他心中,一直以來的遺憾。
他曾不止一次的和父親說過,自己想投身軍旅的想法。
奈何袁士誠年近半百,膝下就此獨子一人,哪裡捨得讓他去那生死不明的戰場。
“這麼晚了,怎麼還沒休息”老人家看著如此優秀又如此孝順的兒子,不由得會心一笑。
“這麼晚了,爹還在閱看閣部行文,兒子又怎麼能先休息呢。”袁冠放下手中茶碗,恭敬的站在老爺子面前說道。
袁老爺子端起茶碗喝著茶,擺擺手示意袁冠坐下。
“子全,這幾份行文你也看看吧。”說著將桌上的三本閣批行文,推到了他的面前。
“父親,這可是內閣行文。按照朝廷制度,閣部行文乃朝廷絕密。除首輔大臣外,只有兩位特旨批准的‘平章事’享有批閱行文的權利。其餘的人若是僭越,一律按通敵賣國論處。父親如今身居高位,切莫受人話柄。”一邊說,一邊把行文推回原處。
萊陽皇室的制度,層次分明,鄉、縣、府、州、道、逐層上報。
最後彙集到閣部,閣部進行歸類整理,寫明意見,是為“藍批”,然後朝堂之上向皇帝稟報。
群臣若是沒有意見,便由門下省草擬章程,全國實施。
這便是享譽天下的內閣制度。
時至今日,西方諸國仍然延續這種制度。
“好,謹小慎微,這事倒是為父草率了。”袁士誠為人過於剛毅,在朝中得罪的人不在少數。
只有南陽王江懷之與其友善。袁冠這般小心謹慎,便不難理解了。
“即是如此,且聽為父給你說說,父子之間相互請教,並不違反朝廷制度。”
“孩兒不敢,還請父親賜教。”
“這份行文,說的是湖州水匪為患,贛江水路已成死路,漕運不興,國脈受阻。”
“這份是幽州因大旱,請求減免今年賦稅的上呈。”
“最後這一份,是遼東匪患,大有捲土重來之勢,請求朝廷加強邊防的上呈。”
老爺子將三份行文的內容,簡明扼要的說出。這三件事,看起來毫無關聯,可在袁冠這裡,一眼便看出了端倪。
“這三份行文,只怕是父親您”袁冠欲言又止,老爺子卻心知肚明。
“不錯,這三份行文的確是為父有意留下的。想必你也知道這三份行文,內在的關聯吧。”老爺子看著兒子說道。
“這三份行文表面看起來毫無關聯,其實都和一個人有著乾絲萬縷的聯絡。”
“高羽”“不等袁冠說完,老爺子便脫口而出。
“三年前南陽王江懷之無故失蹤,若不是老夫據理力爭,只怕連翊羽軍也,被他併入禁府軍了。”
老爺子言到此處,情緒不由得激動了起來,聲音也不自覺間,提高了不止一個聲調。
“孩兒聽說二十五年前遼東叛亂,也是太傅領兵平叛。”相比父親來說,袁冠的聲調語氣就顯得平和許多。
“哼平叛?有誰平叛回來,三萬軍隊變成了八萬大軍。”老爺子語氣中充滿了不屑和不甘。
“當年的遼東叛亂,到底是誰授意的,瞞得了旁人,難道還能瞞得了老夫。只是老夫當時沒能來的及阻止,才讓那老匹夫鑽了空子。”
老爺子雖然性格剛毅,但口出汙言穢語卻是極少的。如今竟在兒子面前口不擇言,足見他和高羽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
這等關係,早已無法調和的地步。
袁冠心裡明白,父親之所以能夠和高羽角力,全是仰賴曾祖的福廕。
高羽雖只官至太傅,並未列土封疆,成為四方王爺之一。
但他的輩份,在如今萊陽皇室之中乃是最高的,當今皇上也得呼他一聲叔祖。
袁家雖然入朝拜相,畢竟只是外姓臣子,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皇室一脈的血濃於水。
他曾不止一次的和父親暗示過,當今聖上可能並不像看上去的那般軟弱無能。
旁的不說,單是力排眾議,讓威望功績都不佔優勢的父親,任內閣首輔,權掌中樞,便可窺探一般。
從那一刻開始,袁冠的心中不止一次的閃過一個念頭。
平衡!
這是每個登上權力頂峰的人,都要費盡心力去完成的事。
權力的平衡,關係的平衡,性格的平衡,君子與小人的平衡,官員和百姓的平衡。
朝堂之上,若要長治久安,忠臣和權臣,能臣和庸臣,賢臣和姦臣,總要維持奇妙的平衡。
有一方失衡,權力的天平便會傾斜。
皇權,便會產生裂痕。
高羽和父親,雖都位居高位,人臣之貴以極。也不過是皇帝,用來平衡權力的棋子而已。
用袁家的太祖御賜,來制衡高羽的皇室血統。
用高羽的皇室血統來,來牽制袁家的太祖御賜。
可憐,這兩個年過六旬的老人,都自恃聰明絕頂,到頭來也不過只是皇權手裡的堂前燕而已。
書歸正文。
“這三件事,皆是朝中大事,不知父親打算如何應對?”袁冠悄聲的問道。
“為父想聽聽你的想法。”
“以孩兒愚見,幽州和遼東之事,雖大卻不急於一時。湖州水匪為患雖小,卻是眼下萬急。”袁冠認認真真的說道。
“哦,此話怎講?”
“遼東,幽州之事,乃牽一髮動全身之事,短時間之內很難有所作為。而湖州匪患,已致贛江水路成為死渠,如此一來,便是斷了贛商的生路。”
“此還不是要命之處,最要命的是,湖州的糧草,無法運抵京師。一旦朝廷突遇大事,糧草不濟,京師守衛,便形同虛設。”袁冠此番見解,鞭辟入裡,條理清晰。
“嗯,如此遠見卓識,為父欣慰啊。”如此精彩的分析,老爺子自愧不如的稱讚道。
“為父不止一次的想過,湖州公孫家即已介入,為何這水匪之禍愈演愈烈。朝庭每年撥給公孫家護渠銀兩不下百萬,這些個錢去了哪裡,耐人尋味啊。”老爺子意味深長的說道。
“而今遼東局勢,尚不明朗。為父正在思索委派一人前往遼東,探明真相。若真是匪患猖獗,當由朝廷派兵清剿。倘若有人以平叛為藉口,私自募集軍隊,那老夫就要和他算算當年的賬了。“老爺子這一番話,端的是霸氣十足。
話分兩頭,那邊太傅府上,一輛裝飾精美的馬車,悄無聲息的停在了府門前。
門口衛士眼見於此,急急忙忙迎了上去,對著車裡的人說道:“尚書大人,老爺已恭候多時,請隨小人來。”
話音剛落,一個身著頭戴斗笠,身著黑色斗篷的人從車內走出。
彼時已是子時將近,今夜月色暗淡,此人一身如此的裝扮,不走近了細看,真的不認識其是何人。
門口的兩位衛士頭前帶路,領著這個人走正堂,穿回廊,幾許深的庭院,處處都彰顯著院落主人的非凡身份。
“老爺,那位大人已到。”其中一位侍衛,對著屋內抱拳施禮說道。
“進來吧。”
那黑衣人聞言,徑直的往屋內走去。
推開門,眼見高羽端坐在棋盤前,執黑白兩子正在自弈,身後那塊“雅量高致”的匾額,倒是和此刻的場景有幾分契合。
“恩相大人,這麼晚喚學生前來,未知有何要事”那黑衣人一邊說一邊摘下了斗笠,正是那兵部尚書楊勖楊子脩。
“子脩啊,來來來,有個好棋手,可是不容易啊!”高羽直呼其字,兩人的關係可見一般。
楊勖走上前去,在高羽的對面端坐,往那棋盤上看去。
縱橫十九道,黑白落玉盤,世間多少事,盡在不言中。
楊勖看那棋局,只見黑白兩方,戰況焦灼,兩塊決定生死的大棋,互不相讓的打著三個連環的“劫”。
圍棋中把這種棋局稱做“三劫連環”,也稱為“三劫局”。
楊勖見狀,嘴角微微一笑對高羽說道“恩相這局棋,黑白兩方誰也贏不了啊,至多也就是和棋。”
“這‘三劫連環’多少人看來都是和棋。但在老夫眼裡,這三個互不相讓,勢均力敵的‘劫’,才最有意思。真正的殺機,往往就在這看似的勢均力敵中。”高羽看著楊勖,一臉得意的說道。
“恩相,夤夜喚學生前來,不是隻為了談論棋理吧“楊勖直接的坐在了高羽的對面。
“日前老夫曾經上表朝廷,讓你前往雍涼監察。老夫這手棋,你可知道意欲何為啊。”高羽看著棋盤,頭也不抬的對他說道。
一邊說,一邊往棋盤上再應一手黑棋。
“恩相此刻派學生前往,無非是一面監視章勛,一面牽制龍墨軒,只怕還要‘慰問’一下,那位‘貴客’。”楊勖放低了聲音答道,同時也應了一手白棋。
“不愧是再世仲達,果然滴水不漏。”高羽稱讚道。
“恩相此計,真可謂一箭三雕啊。”楊勖臉上不禁流露出欽佩的目光。
“老夫懷疑,北齊之地已經不受老夫控制了。如今高湛的勢力,已經龐大到極限,若是放任不管,只怕會心頭大患。”高羽多有不甘的說道。
“恩相不必著急,北齊之地,不如暫時放任,讓其發展。畢竟他自己放出一條蛟龍,只怕這條蛟龍,日後會成為他的掘墓人。”相較高羽的不甘,楊勖倒是顯得坦然自若。
“嗯,如今之勢,也只能如此了。子脩啊,雍涼之地事關全盤,千萬馬虎不得啊。”
“恩相放心,學生心中已有計較,雍涼之行定當功成。”楊勖站起身子,恭敬的高羽說道。
“哎呀,一不小心贏了。”高羽笑著將手中的棋子,放回盒內。
“看著吧,老夫這盤棋,才剛剛開始,雍涼,遼東,東宣,西陵,南陽,都在老夫的股掌之間。”
高羽看著眼前的棋盤,手掌在棋盤上一揮,放聲高笑,彷彿天下已盡在掌握中。
以天下為棋,以蒼生做子,古往今來,只有那鬼谷先生,功成身退。
螳螂捕蟬,殊不知身後還有黃雀。
雀伺螳螂,誰又知道後面有沒有位童子,蓄勢待發呢
紛紛世事,誰是黃雀,誰又是螳螂。
自己認為自己是黃雀,別人眼中,你會不會只是,一隻螳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