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劉季可是渴得要緊;此時此刻他也顧不上什麼形象不形象了,直接將面前的一盞清水端起來一飲而盡,隨後才說出了上述的那段話來。
頓了頓這小劉季又補充道:
“在下的經歷實在是過於曲折傳奇;但在下敢在這裡對天發誓:本人方才並無一字謊言!如張耳張大人您能相信在下方才之言,收在下為門客,在下今生心願得償,必將鞍前馬後、赴湯蹈火;若張耳張大人您不信在下方才之言,不納在下,在下這就起身告辭,絕無怨言!”
說罷這小劉季挺身而起,傲然而立。
“放肆!你這渾小子,真是好大的狗膽!你居然膽敢巧言令色,欺瞞大良造王翦大人,還謀害秦軍守門軍爺!現在可是大秦的天下,難道你就不怕我將你就地拿下,明正典刑嗎?”
這位張耳張大人聞言突然“噌”得一聲站起身來,右手的食指怒指著這小劉季的腦袋怒喝道。
“男子漢大丈夫行得正、坐得端,有什麼好去隱瞞的!如果張耳張大人您現在懲辦在下在下也無怨無悔,只能怪自已當初瞎了眼!”
這緊要關頭小劉季也豁出去了,一臉的大義凜然、言之鑿鑿。
這小劉季心裡很是明白:現在就是要賭上一把了!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嘛。
“好!老古話對此說得很好:自古英雄出少年!下官我果然沒有看錯人!能得到小英雄您是下官我的福氣,如果小英雄您不嫌棄,就請屈尊來輔助下官我吧!從現在起小英雄你就是下官我的首席西席!”
說著這位張耳張大人對著小劉季鄭重其事地一連深深拜了三拜!
“既然張耳張大人如此禮賢下士,那麼在下劉季我也不能給臉不要臉了!在下劉季我當效犬馬之勞,鞍前馬後!”
就這樣,年方十五歲的小劉季居然成為了張耳張大人的首席門客,衣必錦繡,居必華廈,行必高車,食必魚肉,飲必瓊漿,聽必鍾呂,月薪大錢一萬。
這無疑是創造了一個大大的奇蹟;要知道一萬大錢可是能在這內黃縣的鄉下買下十畝上等水澆田,或是在這內黃縣的縣城買下三間大瓦房的。
也就是說,剎那之間年紀輕輕還未成年的劉季就成為了全球五百強公司的CEO,拿著上億年薪,穿衣必須皮爾卡丹,居住必須古北壹號,出行必須蘭博基尼,吃飯必須希爾頓,喝酒必須八三年法國乾紅,聽歌必須悉尼歌劇院。
這一切真可謂是“你的生活我的夢”啊。
這不讓不少人為之奔走相告,一時間這小劉季居然成為了內黃縣的大名人;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多門客的羨慕,甚至是赤裸裸的嫉妒。
要知道,很多出身名門、鬚髮皆白的門客都遠遠沒有這個待遇啊。
其實這小劉季作為張耳張大人的首席西席,並沒有發揮什麼特別的作用——他基本上就是陪著內黃縣的縣令張耳張大人喝酒、吃肉、飛鷹走馬、欣賞歌舞、賭博以及四處狎妓。
如此看來,這小劉季當初對自已本事的兩大評價無疑是很為客觀的。
兩個人臭味相投都是不拘小節、放浪形骸之人,因此很快就結為金蘭之交,約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現在大一統的秦朝已經正式建立,秦王嬴政搖身一變不僅成為了凌駕於“三皇五帝”之上的“皇帝”,而且還成為了所謂的“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就連市場上所流通的貨幣也被嚴格統一了。
六國的上層建築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然而中下層還是基本沒變的。
換句話來說,對於六國的中下層來說,依舊是“馬照跑、舞照跳”,該幹啥就幹啥,按部就班。
所以原內黃縣縣令張耳張大人依舊還是做著這內黃縣芸芸眾生的父母官,照樣得以吃香喝辣。
這小劉季在內黃縣縣令張耳張大人處任首席西席一連三年之久,卻並沒有存下一文的銅錢;不僅如此,其甚至還欠下了他人三萬八千五百二十三文的鉅額負債!
可能很多看官看到這裡都會非常奇怪——小劉季這位“跨國集團CEO”、打工皇帝不是衣食住行被董事長內黃縣縣令張耳張大人一手全包了嗎?為何卻沒有攢下一文的大錢?如此鉅額的負債又是如何欠下的?
答案就是賭博和嫖妓。
這小劉季可天生就是賭徒性格,三天不賭博就手心發癢、渾身沒勁;偏偏自已又賭技極差,幾乎是逢賭必輸。因此很多人都哭著喊著來找這小劉季賭博,甚至在其中大出“老千”,賺了個盆滿缽滿。
別看這小劉季年紀不大,然而玩女人的癮卻是很大;與賭博一樣,也是三天不玩女人就手心發癢、渾身沒勁,為了漂亮女人可以一擲千金。
不過這小劉季也並非全無收穫——三年下來他可成長為一身長七尺、孔武有力的男子漢、大丈夫了。
這天晌午,這劉季與內黃縣縣令張耳張大人一起在中堂欣賞輕歌曼舞;中堂內鍾呂齊鳴、舞姿曼妙,兩個人可真是好不快活!
一幫青春靚麗的舞女們邊舞邊唱《詩經》中的名篇: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聽到這些唱詞,這劉季忽然悲從中來,不禁潸然淚下!
一旁正鼓掌大笑的內黃縣縣令張耳張大人見狀大吃一驚;只見其連忙叫停了歌舞表演,關切地詢問劉季道:
“賢弟,你我兄弟二人朝夕相處,飛鷹走狗、同飲同樂,多麼愜意;今日聽歌賞舞正是高興之時,為何會突然傷心哭泣?若有心事賢弟你大可以對愚兄我直言不諱,只要愚兄我能幫到的就一定會去幫你!”
聞言這劉季稍稍安心下來;只見其止住了自已的痛哭,對兄長內黃縣縣令張耳起身彎腰一連拜了三拜,這才猶猶豫豫道:
“賢兄,你也是知道的,愚弟我有幸追隨你業已三年;這三年間愚弟我雖與家裡書信不斷,然而未見親顏,心中甚為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