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起飛必須要加大導彈的推力,上了大氣層,推力有點多餘了,又浪費燃料(雖然可以關閉一些燃燒室),龐大的發動機佔有的空間和需要的燃料,完全制約住了導彈的射程。
如果按照原來的設計理念,導彈需要越做越大,最後科羅廖夫得到了一個驚人的資料,導彈的總重達到1200噸,才有可能把3噸的核彈發射到美國。
我的那個乖乖,科羅廖夫自己都被這個資料嚇壞了,這麼大的玩意,怎麼運到發射場,火車也沒有這麼大的載力啊。總不能在專門建設一條鐵路,設計中列車吧。
終於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架轟炸機背的增程油箱後,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都把自己,固定到一個方框裡了,一直在想著製造更大的發動機,來增加推力。
根本沒有想過,往導彈上多掛幾個發動機,然後爬升到大氣層以後,再把多餘的發動機拋掉,利用小推力火箭繼續保持速度達到射程。(要知道科羅廖夫這個設計,直到現在都在被各國沿用。)
排除萬難,終於製造出來了這枚導彈,準備試射時,又他喵的出問題了,蘇聯的核武器小型化完成了,原本幾噸的核彈,變成了現在小型化的氫彈,重量輕了很多倍,爆炸當量卻提高了很多倍。
這個玩意在裝到這枚特製的SS-6洲際導彈上有點浪費了,一個城市一枚小型化的氫彈,就足夠毀滅了。
你裡邊塞太多核彈,沒有多大意義。這個時候還沒有那種,一邊飛,一邊可以下蛋的技術,這個時候的導彈,一旦發射升空,那基本上就失去控制了,他它自己會按照他的彈道,自己飛行到目標上空,進行爆炸。
核彈的小型化,也使得蘇聯根本,用不到這麼大推力的火箭,要重新研發一款小推力,大航程的導彈。
這也是,瓦西里要找科羅廖夫談話的原因,花了蘇聯這麼多的物資研發的火箭,不能說廢棄就廢棄啊,可以向別的方向發展啊。比如太空實驗,發射通訊衛星。或者登月,不能說赫魯曉夫不在了,蘇聯的航天,航空事業就不發展了。
實話實說,赫魯曉夫對蘇聯的航天航空事業,那可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斯大林喜歡陸軍,喜歡鋼鐵洪流,喜歡飛機大炮。而赫魯曉夫喜歡導彈,喜歡探月。
1953年的蘇聯,陸軍方面絕對碾壓西方各國。導彈方面,尤其是大推力導彈,蘇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接下來的幾年,斯大林時期開始投入研發的轟炸機,也會慢慢追上美國的腳步。
蘇聯第一款戰略轟炸機圖95現在幾乎已經完工,續航12000-14000公里,可以從北極直接攻擊美國本土。
可是蘇聯的海軍,似乎被人拋棄了,沒有一任領導重視,他們認為未來的戰爭,一打就是核戰爭,像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戰艦就是活把子。根本沒有必要建設。
既然要打核大戰,還是電子管元器件安全,這玩意可以抗輻射,核彈爆炸後依然可以使用,至於那些體積更小,功耗更小的電晶體,在核彈的爆炸下,根本沒有生存的餘地。
電子資訊方面,就是從這個時間段,開始和美國為首的國家拉開了距離,等明白過來時,已經晚了。
“科羅廖夫,浪費了這麼多資金人力製造的火箭,棄而不用,時一種對蘇維埃的浪費,為什麼不能利用它,去探索一下太空呢。”瓦西里提醒道。
沒理由跟著赫魯曉夫混的科羅廖夫,在1957年就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到了自己這裡準備揮刀自宮——太監了。
“那個,瓦,,瓦西里同志,由於設計研發出現了誤判,造成這枚導彈無用武之地,我向組織上檢討……”科羅廖夫抹了抹額頭的汗水。緊張的有些結巴的做著檢討。
“等等,科羅廖夫同志,我不是讓你檢討,也不是怪罪於你,科技的發展這個誰也不能料定以後什麼樣子的,我只是想問你有沒有,向太空進軍的考慮。”瓦西里打斷了科羅廖夫的檢討。
“瓦西里同志,探索太空需要的資金更多,以目前的科技很難取得什麼有效的收益。”科羅廖夫吃不準瓦西里的打算,有點謹慎的回答。
瓦西里一聽,不對啊,這個老科怎麼不對勁啊,他自己的老本行的忘記了,你他喵的是航天之父啊,要發射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啊,還有登月啊,發射載人飛船啊。
這些你不研究,你非要搞他喵的,發射核彈的洲際導彈,這不是不務正業嗎,有了火箭技術,隨便改改,不就是導彈嗎?
這個科羅廖夫,他喵的不是個冒牌貨吧,瓦西里有點鬱悶的不行,可是他剛才的講解說的頭頭道道啊。
不行我的在仔細看看他的履歷,是不是那個科羅廖夫,別李逵沒見到見了個“李鬼”。
瓦西里又扒開了科羅廖夫的簡歷,仔細辨認看一下照片,沒錯啊,是他啊,瞧著這履歷,還坐過十年牢。
“瓦西里同志,您說發射衛星,還有探月什麼的,雖然有點難度,但是隻要瓦西里同志,能夠大力支援我們,我認為這些困難是能夠克服的。”科羅廖夫終於回過味來,瓦西里同志是對太空感興趣,難道準備和美國,在太空上進行軍事競賽了。
“噓……”瓦西里終於鬆了口氣,娘嘞,終於放下心來。還是那個人,可能是有點擔心自己怕花錢,沒敢提,要知道剛才他可是手起刀落,砍了很多軍事裝備。
要知道那些破玩意,在歷史的驗證之下,就根本是一堆垃圾。
太空的重要性,只有瓦西里一個人知道,失去了太空,就等於失去了國家的未來。想要和美國一較長短,只能在一些新的科技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在一些傳統的科技方面,根本很難形成優勢,比如導彈,戰機,坦克,火炮,等這些軍事裝備方面,跟美國處於同一個時代,大家你追我趕的,根本形成不了代差。
蘇聯有蘇聯的航天之父,科羅廖夫,雖然他的整天實力,比美國航天之父馮·布勞恩更加強大,可是馮·布勞恩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主要是那老頭活的比蘇聯的航天之父久啊。一個妖孽的作用,可抵百萬大軍啊(不信的兄弟看看美國打的海灣戰爭,全部是衛星定位。)。
要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打斷美國對太空的研發,必要情況下,看看能不能把馮·布勞恩,一勞永逸的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