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蘇聯領導層,已經作出了裁減軍隊規模的決定,作為有著光榮使命的蘇聯軍隊部隊,我們應該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有戰鬥部隊,向生產軍團轉變,雖然我們以後不是主力部隊了,可我們依然是國家武裝的一份子,我們的職責是,為蘇聯生產足夠多的糧食,使蘇聯人民能夠吃的飽,穿的暖。”
軍營裡,一個佩戴著少將軍銜的將軍,對即將有戰鬥部隊,改編成生產兵團的一個軍級部隊,進行著屬於蘇聯軍隊獨有的“戰鬥動員”。
雖然這一次的動員不是拿起槍炮,向敵人發起進攻,而是要在拿起槍的同時,還要拿起鋤頭,鐮刀,用他們以前駕駛坦克的雙手,駕駛起拖拉機,進行農業生產。
組織的號召力是無窮的,原本需要用兩至三年才能完成的大裁員,因為瓦西里把後世的生產兵團,方案提出來,使那些習慣了“大鍋飯”的蘇聯士兵,不再變得惶惶然,而是積極執行命令。
這一次的軍隊大裁軍,真正對軍隊的戰鬥力沒有帶來多少損失,300萬的國防軍的大裁員,50萬人直接轉入內衛部隊,六個大軍區的合併,裁掉軍區機關30萬人,剩下的10個軍區,裁掉了一些臃腫的部門,這部分有20萬,全國各軍區的文工團,歌唱團等都被裁減,要麼轉入地方政府,要麼編進生產兵團,這一部分大概有15萬人,只保留了中央軍委直轄的文工團,歌劇團。
再然後就是有軍隊控制的醫院,療養院,全部轉入地方或者生產兵團,,只保留了幾所有中央軍委直管的軍醫院。這一塊又裁減了將近30萬人。
這一綜合下來,已經去了155萬了,還有145萬,這剩下的145萬,主要是那些輕步兵師,以及國土防空軍。蘇聯百分之五十的部隊被裁減了,裁減下來的軍事裝備只佔百分之25不到,而且淘汰下來的,都是二戰時期生產T34坦克,或者汽車,以及一些比較落後的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
淘汰下來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卻沒有降低,蘇聯的軍事實力,大大降低了後勤部隊的供給能力。
在瓦西里的大調整下,形成了蘇聯“重西歐,輕遠東”的軍事佈置。
蘇聯百分之九十的部隊都部署在,西伯利亞以西,整個西伯利亞軍區(原西伯利亞軍區,外貝加爾軍區,遠東軍區)佔蘇聯三分之二領土,只部署了20萬的國防軍,以及20萬的內衛部隊。
全蘇聯百分之90的軍事武裝,都部署在,莫斯科以西。
“瓦西里同志,根據軍委的命令,現在把駐蒙古的第40集團軍叢集,抽調到西歐烏克蘭軍區。”
於是蘇聯國防力量現在每個軍區的兵力佈置如下。
1、西伯利亞軍區:駐紮在西伯利亞、外加貝爾、遠東地區,總兵力20萬人,坦克2000輛,飛機1000架。
2、波羅的海軍區:駐紮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總兵力10萬人,坦克1000輛,飛機500架
3、白俄羅斯軍區:駐紮在白俄羅斯,總兵力18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1150架
4、烏克蘭軍區:駐紮在,喀爾巴阡、敖德薩、基輔。總兵力22萬人,坦克2000輛,飛機1800架。
5、列寧格勒軍區:駐紮在列寧格勒區,總兵力10萬人,坦克1060輛,飛機590架。
6、莫斯科軍區:駐紮在莫斯科,總兵力15萬人,坦克1900輛,飛機820架。
7、伏爾加軍區:駐紮在伏爾加區,總兵力13萬人,坦克1200輛,飛機580架。
8、高加索軍區:駐紮在北高加索、外高加索,總兵力15萬人,坦克1350輛,飛機850架。
9、烏拉爾軍區:駐紮烏拉爾,總兵力10萬人,坦克980輛,飛機600架。
10、中亞軍區:駐紮在土庫曼、哈薩克,總兵力18.2萬人,坦克2000輛,飛機1210架。
11、中央叢集:駐紮在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總兵力約7.3萬,坦克約1400輛,飛機約300架。
12、北方叢集:駐紮在波蘭,總兵力約4.5萬,坦克約600輛,飛機約430架
13、南方叢集:向東是駐紮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總兵力約5萬,坦克約950輛,飛機約240架。
14、西方叢集:駐紮在東漢斯國這個,總兵力約34萬,坦克約4300輛,飛機約1400架。
整編後的總兵力共:200萬人,坦克:23220輛。飛機:12040架。各式火炮5萬多門。
內務部隊:總兵力100萬人,坦克8500輛,飛機3580架。各類火炮2萬多門。
經過此次軍改,淘汰了坦克約8600多輛,飛機2000多架,各類火炮2萬多門。
使整個國防軍指揮系統更加靈活,更加扁平化。
對於淘汰下來的武器裝備,蘇聯是不稀罕,可是對於那些人民主義國家,還普遍都是靠一把槍,作戰的軍隊,那是眼饞的不行。
知道歷史走勢的瓦西里,非常清楚,這些武器,如果放進倉庫,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根本不會再有啟用的一天了,還不如支援人民主義兄弟,讓他們的戰力強大起來,給西方國家增加點壓力豈不是更好。
軍事改革,雖然是困難的,但是一旦跨過去這一關,對國家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國家放下了沉重的包袱,輕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