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

看著朱元璋那一副氣憤的模樣,朱權翻了一個白眼,並沒有理會朱元璋,而是對著朱裡揮了揮手。

“啟動吧。”

“是,殿下。”

朱裡點點頭,隨後離開,沒過一會,原本靜止的火車,在一陣汽笛聲後,慢慢的開動起來。

當火車啟動的一剎那,朱元璋頓時忘記了找朱權的麻煩,就像孩童一般,走到窗前,當他看著外面的景象,慢慢的倒退,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這就是火車麼?

朱權也走到朱元璋身邊,雖然此時的火車因為受限於鐵軌和地基,速度不是很快,最高也就每小時五六十千米,可老爺子第一次乘坐,他當然要保護者點。

萬一出現點意外,這老胳膊老腿的,受傷就麻煩了。

哐哧哐哧·····

伴隨著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朱元璋終於回過神來,他眼神複雜的看了一眼朱權,心中有千言萬語,可此時,他卻一個字都說不出口。

這幾天,雖然他沒有見朱權,也沒有出去,可並不代表他在荒廢時間,他在覆盤之前看到的東西。

先不說老十七的第一師,就說那些工廠,就給了朱元璋很大的震撼,衣食住行全都包括,再加上在大寧城裡的所見所聞。

朱元璋迷茫了。

老十七治下的民眾,如此幸福,要是把整個大明都交給老十七,那他最初的願望是不是就可以實現了。

他最開始加入起義軍,不就是想讓自己,還有那些被元狗欺壓的百姓,過上好日子麼?

現在,他的願望,被老十七實現了。

那他····

可標兒呢?

要是把大明交給老十七,那他幾十年的堅持,又算什麼啊!

如果,如果老十七能安心輔佐標兒,那該多好啊!

朱元璋苦笑一聲。

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就算他沒有系統,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他也的情況,是不現實的。

看著老爺子詭異的目光,朱權下意識的摸了摸臉頰。

“父皇,兒臣臉上有什麼不對麼?”

“沒有,咱這是驚訝,這火車簡直鬼斧神工,太神奇了,這要是用於行軍打仗上,將會節省多少時間和糧草啊!”

朱元璋並沒有把心裡話說出來,說出來又能怎麼樣,難道還能改變老十七的想法麼?

既然改變不了,多說無益,甚至還可能起反作用。

反正他來大寧的目的,只是想給標兒一點時間,一個機會,至於剛才想的,就連朱元璋都覺得是個奢望。

他還執意幹什麼啊!

“父皇,還得是您,一說就說到點子上了,和平時期,鐵路用於民用,運輸旅客和貨物,這樣能聯通整個大明,讓大明真正的成為一個整體。”

“戰時,用於運輸軍事物資和人員,不僅能減少糧草的消耗,還能快速的調動部隊,兵貴神速的道理,父皇比兒臣更清楚。”

“而這也是兒臣修建鐵路的原因。”

朱權侃侃而談。

“權兒,那你為什麼一開始不把鐵路往關內修建呢?”

朱元璋好奇的問道。

既然鐵路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往關內修建,那好處不是更多麼?

遼東地區,地廣人稀,修建這樣的鐵路,又有什麼價值呢。

“父皇,這您就不知道了,在您眼中,遼東是苦寒之地,可在兒臣眼中,遼東卻是個聚寶盆。”

“不說各種礦產資源,但就說糧食,只要兒臣徹底把遼東開發出來,單單就遼東所產的糧食,就夠養活整個大明的百姓,綽綽有餘。”

朱權笑著解釋道。

“什麼?權兒,你說都是真的?”

朱元璋怎麼都不敢相信。

遼東這苦寒之地,還能種糧食麼?

天寒地凍的,能長出來麼?

要是遼東像老十七說的那麼好,那為什麼那些野人,劫掠成性,還不是因為不能自給自足麼?

看著驚訝的朱元璋,朱權知道,不拿出強有力的證據,是說服不了老爺子的。

“父皇,兒臣說的,當然是真的,您要是不相信,只要在等上幾個月,您就能看到豐收田野的景象了。”

這!

朱元璋愣了一下,隨後就把目光投向窗外,隨著火車快速的移動,窗外的景象也飛速的消退著。

一開始,還是平原地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進入到山林,時至臘月,整個山林間,銀裝素裹,一片蕭瑟的景象。

這樣的苦寒之地,真的會像老十七說的一樣麼?

見老爺子沉默下來,朱權也沒有在打擾,而是吩咐侍女去準備午膳。

這輛火車,可是朱權特意打造的專列,前後十節車廂,除了他所在的主車廂以外,還有一間用於休息的豪華車廂,剩下的就是餐飲車廂,娛樂車廂,已經搭在這武備的守備車廂了。

雖然在這遼東大地上,沒有人能威脅到朱權,可天生膽小的朱權,還是很惜命的,就像這次出行,他就真正帶了一個連的護衛。

輕重武器齊全,再加上還有一節車廂搭載了四門七十五毫米的火炮,朱權相信,就算是面對幾萬人的圍攻,他的安全也毫無問題。

就算出現最壞的情況,鐵路被毀,可他隨身帶的無線電,能隨時聯絡大寧和長春,只要他堅持幾個小時,不管是長春還是大寧的大軍,就能快速支援。

而也正是給於這樣的原因,朱權才敢帶著老爺子踏上旅途。

“父皇,午膳準備好了,咱們還是先就餐吧。”

當侍女把可口的飯菜端上來,朱權喚醒了沉默了幾個小時的朱元璋。

這麼快就到中午了?

朱元璋感嘆一聲,也把目光收了回來,這段時間,他彷彿走馬觀花一般,通透的車窗,就像畫布一般,給他展現著不一樣的景色。

綿延的群山,寬闊的平原。

如此偉岸的江山,都是他的,都是他們老朱家的啊!

只是·····

回過神來的朱元璋,看了看自己風燭殘年的軀體,心有不甘。

他多想多看看這雄偉的山川,要是在這有生之年,他能踏足大明所有的地方,那該多好啊!

這樣一來,他才算不枉此生了吧!